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加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12346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292231.9

    申请日:2015-06-01

    Inventor: 宋彧 高旭东

    Abstract: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加固装置,包括对混凝土柱体各棱进行包裹的角钢,角钢两边均焊接有垂直所在柱体面的锚固端,螺杆穿过同一柱体面的两角钢间锚固端并通过旋转螺帽紧固,螺杆朝向柱体的一侧固连有压紧柱体边的弓形加载器。本发明结构精巧,成本低廉,在对钢筋混凝土柱体各棱进行加固的同时,满足向柱体各边施加向心约束力的需求,使节点加固更加稳定牢固,提高柱体整体的耐受性。本发明结构在实施过程中,翼沿与柱体接触为一条直线,从而增大受力面积,保证加固效果。

    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7268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28352.7

    申请日:2016-01-15

    Inventor: 宋彧 高旭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竖向承力角钢设置于待加固柱子的4角,且与柱子基础锚固;相邻的竖向承力角钢之间通过横向缀条连接;悬挑传力单元固定在竖向承力角钢上;托梁设置于横梁端部下表面,托梁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悬挑传力单元用螺栓副连接;旋转螺栓副中的螺帽实现体外预应力的传递;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固方法,包括:一、加固件准备;二、安装竖向承力角钢;三、悬挑传力单元与竖向承力角钢连接;四、托梁与悬挑传力单元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基于内力分解技术,已有的配筋用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力,把使用荷载对柱子产生的轴力通过加固手段处理,提高结构安全性,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9376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290125.1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设置有试件的平面设计特征体系、试件的竖向设计特征体系以及试验的安装系统;通过所述安装系统呈现施加建筑结构恒载特性的载荷实施系统以及呈现施加往荷载和复荷载的载荷实施系统。本发明的结构模型平面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试验成本都呈现显著下降的特点,平面刚度下降大于10倍,承载能力下降大于5倍,试验成本下降近2倍。就承载力而言,原来需要800吨水平力才能完成的试验,现在仅需要不到200吨的水平力就能完成,且试验质量等效;本发明平面布置的试验效果保留了“田”形的优势、补充了“口”形的缺点,降低了试验难度,是研究框架结构理想的试件模式。

    一种截桩迫降纠倾结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874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157605.6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桩迫降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建筑沉降部位,在每根原桩的四角位置处浇筑微型钢管桩,微型钢管桩的顶部略高于原桩的筏板;S2,微型钢管桩的顶部设有钢板,钢板与通过预埋在筏板内的锚杆通过螺母锁紧固定,使得钢板与筏板固定连接成为整体,形成用于对载荷进行托换的基础;S3,在建筑物与筏板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迫降托换体系,使建筑物按照设计要求在可控条件下沿某直线做平面运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2)改进了施工方法,提高安全施工水平;(3)使沉降速率可控化,精确达到沉降量要求。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加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12346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2231.9

    申请日:2015-06-01

    Inventor: 宋彧 高旭东

    Abstract: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加固装置,包括对混凝土柱体各棱进行包裹的角钢,角钢两边均焊接有垂直所在柱体面的锚固端,螺杆穿过同一柱体面的两角钢间锚固端并通过旋转螺帽紧固,螺杆朝向柱体的一侧固连有压紧柱体边的弓形加载器。本发明结构精巧,成本低廉,在对钢筋混凝土柱体各棱进行加固的同时,满足向柱体各边施加向心约束力的需求,使节点加固更加稳定牢固,提高柱体整体的耐受性。本发明结构在实施过程中,翼沿与柱体接触为一条直线,从而增大受力面积,保证加固效果。

    拱桥预应力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4907C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410026151.0

    申请日:2004-05-12

    Abstract: 拱桥预应力结构,其目的是通过预应力器在拱桥的新旧拱肋之间施加预应力,对拱桥的旧拱肋起到减负和加固的作用,设置在拱桥的旧拱肋之下,旧拱肋与新拱肋之间在垂直方向上有一间隙,在旧拱肋与新拱肋之间设有预应力加载器,预应力加载器上的螺杆有一部分插在与新拱肋固定连接的钢管中,旋转预应力加载器上的螺母,使螺杆升长,顶上垫板,螺母压下垫板,即通过预应力加载器依靠新拱肋托起旧拱肋。

    一种古建筑木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82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0275.2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木梁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木梁,所述木梁的上表面布置有上表面加固件,所述木梁的下表面布置有下表面加固件,所述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的内表面布置有若干小刺,所述上表面加固件与下表面加固件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既有木梁上下表面没有凸起,保持原有的平整特征,梁的文化特征保持并可见;既有木梁仍然是梁结构受力特性的主体,也是梁结构受力特性的载体;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通过紧固装置牢固地紧固在既有木梁的上下表面;上表面加固件和下表面加固件的内表面带有垂直、梅花形分布的小刺;紧固装置的紧固过程是给既有木梁施加横向预应力的过程。

    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93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90125.1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框架结构的试验装置,设置有试件的平面设计特征体系、试件的竖向设计特征体系以及试验的安装系统;通过所述安装系统呈现施加建筑结构恒载特性的载荷实施系统以及呈现施加往荷载和复荷载的载荷实施系统。本发明的结构模型平面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试验成本都呈现显著下降的特点,平面刚度下降大于10倍,承载能力下降大于5倍,试验成本下降近2倍。就承载力而言,原来需要800吨水平力才能完成的试验,现在仅需要不到200吨的水平力就能完成,且试验质量等效;本发明平面布置的试验效果保留了“田”形的优势、补充了“口”形的缺点,降低了试验难度,是研究框架结构理想的试件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