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9971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60275.4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两次电化学沉积法制备FTO/BiVO4/Cu2O光电极;将所述FTO/BiVO4/Cu2O光电极用于光电催化水氧化反应过程;所述FTO/BiVO4/Cu2O光电极中BiVO4晶型为单斜结构,其孔隙为10‑80nm,粒子尺寸为50‑200nm;Cu2O的粒子尺寸约为0.8‑1.5μm;BiVO4沉积在FTO上,沉积厚度为650‑750nm;Cu2O沉积在FTO/BiVO4上,沉积厚度为1‑100nm;所述BiVO4与Cu2O沉积的摩尔比为1:4‑32,各自电解液中的Bi与Cu的摩尔比为1:8。本发明所述的FTO/BiVO4/Cu2O光电极可提高单纯BiVO4载流子分离,光电催化性能优异,稳定性大大增强;基于BiVO4和Cu2O的复合光电极,可以提高光电催化分解水的性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与转换效率;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相比于对比例3的水热合成法,电化学沉积法大大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深紫外LED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719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84091.X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紫外LED器件及其封装方法,深紫外LED器件包括:具有正负电极的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围坝;深紫外LED芯片,深紫外LED芯片固定于基板上并与基板上的正负电极连接;透镜,透镜周缘设置有与围坝适配的边框;透镜通过所述边框扣合于基板的围坝内,并构成容纳深紫外LED芯片的内腔。采用搅拌摩擦焊成型的焊缝把带边框的透镜和设有围坝的基板连接起来,实现了气密性封装,并且没有使用到有机硅胶等有机材料,实现了全无机封装。焊接过程只是局部高温,并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固晶质量和损害芯片,并且解决了深紫外LED照射下有机材料光解变性的问题,使得制造的深紫外LED适合在各种环境下使用,提高LED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种多孔结构钴酸锌含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6261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10617921.0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结构钴酸锌含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往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加入锌盐、钴盐与2,5‑二羧基‑对苯二甲酸,超声振荡后形成均相前驱体溶液,然后把前驱体溶液和泡沫镍放入反应釜内,于80‑150℃中水热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骨架,用甲醇洗涤数次金属有机化合物骨架并放入真空中80‑130℃干燥,之后放入管式炉内,在氮气氛围中于250‑450℃煅烧成为多孔结构钴酸锌含碳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以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化合为作为前驱体,煅烧生成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50至110m2/g的含碳钴酸锌,提高了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循环性能,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量子点敏化纳米ZnO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3184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1154261.4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五邑大学

    Inventor: 范东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敏化纳米ZnO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水热法首先制备出阵列ZnO纳米棒薄膜结构,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制备ZnO/CdS核壳结构,通过优化CdTe量子点的生长工艺实现能带的调控,并实现CdTe量子点在ZnO/CdS核壳结构光电极表面的高效吸附,实现具有梯度带隙异质结的光电极。最后,采用Pt电极作为对电极,在光电极和对电极之间加入氧化‑还原电解质形成电池。本发明具有材料来源丰富,提高量子点在表面的吸附率,减少载流子在界面复合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敏化ZnO纳米薄膜太阳电池效率。

    一种量子点敏化纳米ZnO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31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54261.4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五邑大学

    Inventor: 范东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 B82Y30/00 B82Y40/00 H01G9/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敏化纳米ZnO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水热法首先制备出阵列ZnO纳米棒薄膜结构,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制备ZnO/CdS核壳结构,通过优化CdTe量子点的生长工艺实现能带的调控,并实现CdTe量子点在ZnO/CdS核壳结构光电极表面的高效吸附,实现具有梯度带隙异质结的光电极。最后,采用Pt电极作为对电极,在光电极和对电极之间加入氧化‑还原电解质形成电池。本发明具有材料来源丰富,提高量子点在表面的吸附率,减少载流子在界面复合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敏化ZnO纳米薄膜太阳电池效率。

    一种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9468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54156.4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五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对硅片进行抛光、制绒、扩散、印刷浆料、刻蚀、清洗、镀膜、印刷电极、烧结,由于采用了印刷性强、可阻挡酸性刻蚀、不容易粘版、容易清洗的阻挡性油墨浆料,本发明提高了生产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所使用的酸性刻蚀溶液为HF/HNO3/H2O,可以显著提高方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了工艺步骤,可以和现有设备很好的结合起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精度、快速获得效率达1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

    一种含铝化合物包覆LLZTO陶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00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08963.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铝化合物包覆LLZTO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将LiOH加入到LLZTO粉体中;并在ZrO2球磨罐球磨;使用真空烘箱烘干并使用模具压制成块体,将块体焙烧形成LLZTO相;将已成相的块体研碎,并再次使用ZrO2球磨罐湿磨、烘干得到铝包覆的LLZTO粉体;使用模具制成素坯并烧结得到含铝化合物包覆的LLZTO陶瓷片。本发明通过引入含铝化合物,焙烧后形成均匀包覆层,配合对应的烧结策略,取得了在常压条件下烧结出高性能LLZTO固态电解质;使用了原位生成包覆层的方法,达到对LLZTO陶瓷片烧结中晶界的助烧结;通过与含铝化合物包覆配套的烧结策略,能常压条件下烧结出性能优秀的LLZTO陶瓷片。

    一种改善电极界面接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034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53339.0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善电极界面接触性能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p-GaN本体表面蒸镀一层厚度为0.1~10nm的钼接触层,然后将其置于pH为2.5±0.05,容量为50ml的铬酸水溶液中,通电腐蚀1~10分钟,然后用氨水和双氧水混合液和盐酸溶液清洗外延片,甩干后立即蒸镀一层厚度为100~200nm的银层。本发明通过在p-GaN本体表面蒸镀钼层,电化学腐蚀钼层后,会残留有小部分功函数高于5eV的钼的氧化物MoO3,大大改善Ag和p-GaN之间欧姆接触性能,并且由于钼接触层相对较稳定,无需插入银层来保护钼被氧化,因此会节省很多的贵金属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钼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196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16030.8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五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25 C09K11/7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荧光粉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钼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制备得到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半成品;然后以质量配比计将Zn(NO3)2·6H2O47~95份、H2BDC20~40份以及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半成品3~50份依次放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内并超声震荡溶解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置于恒温环境中反应得到含有MOF的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初始品;最后将含有MOF的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初始品进行清洗干燥得到含有MOF的钼酸盐红色荧光粉。本发明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与纳米荧光粉颗粒有机结合,利用MOF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特性,实现纳米荧光粉颗粒在MOF材料中的分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纳米荧光粉颗粒发光效率不高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荧光粉发光效率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