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40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77144.7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移栽鲜食甜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育苗技术中,播种深度的把控能够有效防止甜玉米出苗的“戴帽/倒立”现象,保证出苗率及整齐度;整地过程中利用土块压薄膜技术,有效保证薄膜回收的便利性,减少薄膜的污染;移栽过程利用打孔薄膜技术保证了移栽的均匀性,且利用水中移栽技术保证了鲜食甜玉米的成活性及确保植株成熟度一致,同时保持田块的水分保证了移栽的便利性;田间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施肥量及防止肥料流失;利用二次浸泡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复合肥;利用机器有效的减少了鲜食玉米管理的劳动量及强度。该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鲜食甜玉米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43004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72805.3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抗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改良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快速导入热带、亚热带玉米抗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改良方法综合利用了各种先进育种技术精准改良各种育种目标,准确高效的开展种质资源改良,所用时间仅为2年,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历时3~4年耗时短且精准改良,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该育种技术在第5季同时获得了杂交组合筛选后可进行品种审定等后续工作,同时或者稳定的抗病玉米自交系即精准的改良了玉米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92206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899417.4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技术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采用等距种植,能够极大保证植株在同等条件生长一致性。利用4行区及交错式种植玉米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植株叶片充分利用光合效率及减少整地劳动力节约成本,更好的提高鲜食玉米各农艺性状及整株果穗的品质。该利用波浪型种植鲜食玉米的新技术,在种植管理方法提高鲜食玉米的口感、外观等性状,以便产品能够达到市场的认可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9220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27762.2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粉分离式中转授粉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该花粉分离式中转授粉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采集时工作人员的手上沾到花粉影响到采集花粉纯度,不仅在授粉过程中起到确保花粉纯洁安全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物标本瓶等再次利用。该花粉分离式中转授粉技术利用花粉分离式中转技术进行有效采集花粉预期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即能保证授粉纯度同时又可以提高授粉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2538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364316.7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李自卫 , 番兴明 , 肖卫华 , 冯绍卫 , 杨雅凌 , 勾宇宏 , 张晓梅 , 张碧胜 , 余晓军 , 赵加平 , 李林江 , 杨书彩 , 尹培赞 , 郭照成 , 岳元平 , 杨明广 , 毛芹洁
IPC: A01G2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科研工作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方法,涉及粮食工程领域,该玉米科研工作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方法利用迷宫本身具有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探索未知的优势,结合模拟玉米科研工作的流程即种植玉米科研展示植物迷宫,对外开放提高广大人民对于玉米科研工作的认识及科研工作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质则不用收钱费用,科普科研工作,提高社会效益。利用迷宫游乐属性,加收游客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7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425933.5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G16B20/30 , C12Q1/6895 , G16B20/20 , G16B2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SNPs数量和/或InDels数量在评估玉米杂种优势中的应用,属于玉米杂交育种领域。本发明发现玉米杂交种群中玉米全基因组特定区域(基因上游2kb区域和外显子区域)的杂合SNPs数量和杂合InDels数量与玉米杂交种后代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筛选高杂种优势的玉米杂交种,为玉米高杂种优势杂交种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玉米育种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866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29590.8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鲜食糯玉米改良为鲜食甜糯玉米的方法,属于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将鲜食糯玉米改良为鲜食甜糯玉米的方法,利用超甜玉米自交系作为供体亲本将糯玉米单交种的父本改良为甜糯型双隐性自交系,再和母本杂交,获得改良型甜糯鲜食玉米新品种,鲜食果穗上甜、糯籽粒分离比为1:3,甜、糯两种类型的籽粒在同一果穗上同时表达,鲜食表现出原先糯玉米品种鲜香软糯口感的同时又增加了甜玉米的鲜甜风味,适口性更好,更受消费者的喜爱。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92370.1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高倍显微镜辅助鉴定玉米单倍体幼苗植株的方法,包括操作装置和运行步骤,操作装置中包含有高倍显微镜、设置在高倍显微镜载物台上的主框架以及计算机,运行步骤中包含有样品信息录入、批量样品自动检测、自动分析对比和数据结果自动建成四个过程,主框架上呈对称分布开设有竖向滑槽,且主框架上端设置有竖向托板,竖向托板上呈对称分布开设有横向滑槽,且竖向托板上设置有横向托板。本发明中采用高倍显微镜辅助鉴定的方式,针对单倍体诱导不显色的玉米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批量鉴定,挑选出单倍体幼苗进行移苗移栽,解决单倍体诱导不显色玉米材料难以实现单倍体育种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35942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1217882.2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带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育种方法,属于玉米遗传育种领域。以亚热带玉米自交系Pool 31 QPM为供体亲本、温带玉米自交系掖478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4代连续与受体亲本回交-至少3代连续自交的选育方法。用温带玉米作为轮回亲本进行4次回交,使受体亲本的温带背景回复到95%以上,同时结合选择胚乳修饰度为1~2级的籽粒进行种植,结合穗粒腐病抗性鉴定,得到具有抗病硬质胚乳特性的温带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本发明方法育成的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胚乳修饰度为1~2级,赖氨酸含量达0.4%以上,又兼有优异抗病性,表现出高抗玉米穗粒腐病。
-
公开(公告)号:CN103598086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533066.2
申请日:2013-11-02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suwan1群体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方法,该方法用suwan1群体,在滇南经5代适应性改良,每代都单株自交;在第6代时,单株自交后,收获抗病抗倒且结实性好的果穗10个,分穗脱粒,随后在滇中夏季、同一年在滇南冬季种植,继续种植5代,每代都单株自交。在第12代时,种植成10个穗行,单株自交后,每个穗行选择优良自交果穗2-3个,分穗脱粒,随后在滇中夏季种植、同一年在滇南冬季种植,继续种植6代,每代都将上一代收获的种子种成穗行,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通过此方法,选育出了一批优良的玉米自交系。解决了现有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乏适应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玉米种质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