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98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06879.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优化方法及相关设备,考虑了光伏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综合利用弃光成本、储能系统运行成本、失负荷成本和电压偏差成本构建目标函数,通过设置多个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转换获得目标优化模型,并对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获得适配于配电网的最优参数。利用最优参数对配电网的电压进行优化,能够充分协调利用源网荷储资源,实现了配电网的电压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5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4720.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网分布式能源有、无功协调下垂控制方法,通过采集配电网三相电压,经过滤波处理,基于预设无功稳定区判断所述配电网三相电压是否越限;若是,通过无功下垂控制和单相无功限制对无功输出进行限幅/限速,从而生成无功指令,以执行无功功率调节;当达到所述无功功率调节的阈值下限,所述配电网三相电压仍然越限,根据所述无功指令设定的单相无功功率与实际无功功率输出比较,来控制有功使能,生成有功指令,以执行有功功率调节,控制所述配电网三相电压;可以基于配电网有功、无功的协调控制,达到控制电压的效果,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1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06875.X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的并网方法,包括:获取台区负载功率功率Pf、历史台区环境参数数据和若干个光伏储能系统与并网点的输电距离Lbi、与负载的输电距离Lfi;确定若干个光伏储能系统t时刻的光伏发电功率#imgabs0#构建该系统的储能数学模型,确定t时刻的储能能量#imgabs1#根据若干个光伏储能系统t时刻的光伏发电功率#imgabs2#储能能量#imgabs3#和台区负载功率功率Pf、判断该系统是否满足并网条件,若满足,确定该系统的供电优先度,并选择供电优先度靠前的m个光伏储能系统参与并网调度;再确定剩余n‑m个光伏储能系统的并网优先度,当光伏储能系统的并网优先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则剩余n‑m个光伏储能系统参与并网调度;将参与并网调度的光伏储能系统进行并网。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8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83347.4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的虚拟惯量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力系统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场站的输出功率和出口频率;对电力系统进行功率扰动,获取功率扰动后新能源场站动态变化的功率序列和频率序列,以及新能源场站恢复稳态运行时的稳态功率和稳态频率;计算输出功率与稳态功率之间的偏差,得到稳态功率偏差,以及计算出口频率与稳态频率之间的偏差,得到稳态频率偏差;基于稳态功率偏差与稳态频率偏差,计算出电力系统的有功频率下垂系数;通过功率序列、频率序列以及有功频率下垂系数对虚拟惯量估计值进行优化,得到电力系统的虚拟惯量。该方法能够降低虚拟惯量估计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5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33000.3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储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建立光伏系统发电功率模型及储能系统充放电及荷电状态模型;根据所述光伏系统发电功率模型、所述储能系统充放电及荷电状态模型以及其余设备模型,建立光储能源系统的整体模型,以确定能源分布;根据所述光储能源系统的故障情况,确定灵活性目标函数;基于所述光储能源系统的整体模型,利用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对所述光储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所述优化调度目标函数包括所述灵活性目标函数,提供了一种计及灵活性的光储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76926.6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自抗绕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采集就地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当实时运行数据指示当前的并网点电压小于低电压治理下限时,控制储能变流器基于无功自抗绕控制策略向并网点输出无功功率;当储能变流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大于无功功率输出上限时,控制储能变流器基于有功自抗绕控制策略向并网点输出有功功率。相较于定时策略的无功输出与有功输出,本发明可以根据当前的电网情况灵活地控制无功输出与有功输出,保证储能变流器在不同的电网状态下都能够发挥其最佳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50035.3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储一体化发电机、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光储一体化发电机包括DC/AC变流器系统、直流母线、直流储能DC/DC变流器系统和光伏DC/DC变流器系统;DC/AC变流器系统包括变流器、控制器和阻抗;变流器分别与控制器、阻抗连接,并经由阻抗连接电网实现并网;控制器分别与阻抗、变流器连接,控制器用于生成调制信号以控制变流器;直流母线用于将直流储能DC/DC变流器系统、光伏DC/DC变流器系统与DC/AC变流器系统连接;直流储能DC/DC变流器系统用于向直流母线输出稳定电压;光伏DC/DC变流器系统用于向直流母线保持最大功率输出。因此,本申请所提出的光储一体化发电机在并网与离网工况下均适用,实现光储一体化发电机的主动构网和规模化组网。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504343.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111/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分散式风电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配网重构方法、装置及终端,属于分散式风电并网技术领域。本申请分散式风电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配网重构的每次迭代处理过程中,基于粒子的当前适应度值,得到当次迭代时粒子群速度更新公式的惯性权重;以及基于当次迭代次数,确定当次迭代时粒子群速度更新公式的学习因子,可实现在搜索寻优过程中对粒子群速度更新公式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进行动态调整,有助于实现分散式风电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配网重构具有均衡的全局与局部寻优能力,进而提升分散式风电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配网重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47197.8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电制氢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力控制系统领域;能够提高电力能源的高效控制。该电制氢负荷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电制氢设备工作时的电气模型;获取所述电制氢设备工作的电气参数,基于所述电气参数以及所述电气模型计算所述电制氢设备的辨识参数;获取所述电制氢设备与电网连接的转换模型,所述转换模型中包括与电制氢设备以及电网连接的变换器的可调节参数;根据所述转换模型以及所述辨识参数计算电制氢设备的预期负荷功率对应的可调节参数的参数值;基于所述参数值对所述可调节参数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电制氢设备的负荷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35495.X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46 , H02J3/32 , H02J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负荷需求响应的用电调度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包括获取了能参与需求响应的水泥、电解铝、钢铁等工业负荷模型,这些工业负荷模型描述了工业负荷系统的特性,包括负荷约束、功率约束、备用容量约束等,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工业负荷的行为。同时获取了环保成本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供给系统和工业负荷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所需的环保成本。这有助于量化碳排放的经济成本,为决策提供依据。最后基于供给系统的当前供电情况联合所有模型对工业负荷的当前用电情况进行调度,这个过程中综合考虑供给系统、工业负荷的特性以及环保成本,实现了在挖掘工业负荷系统的调度能力的同时,通过控制碳排放来实现经济成本的最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