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881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05773.5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卫星技术的非火点区域排除方法,包括:收集卫星火点监测数据,建立数据样本集;采用电子地图对分类筛选出的疑似固定热源进行逐一判断和实地进一步勘察;将固定热源的数据集输入至卫星山火监测系统中,该系统输出山火监测信息时,自动根据固定热源数据进行剔除,进行预警;同时通过土地覆盖分类矢量数据筛选出非植被区,将其叠加至卫星山火监测系统中;系统根据非植被区矢量数据检测火点是否位于非植被区域,若监测出的火点位于非植被区域,则自动剔除该预警信息。本发明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大范围监测目标区域山火灾情时,通过剔除固定热源及非植被区域,避免增加无效的工作量,提高了卫星监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7061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31803.4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山火趋势预警领域,尤其为一种天空地联合的输电线路通道山火趋势预警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依靠遥感卫星、无人机/直升机及电网在线监测装置分别对火点位置、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微气象进行监测,通过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模块得到每个参数的设定值,利用Rothermel模型和惠更斯模型计算推演得到山火发展趋势矢量图,通过电网GIS叠加分析,得到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设备运维单位管理人员移动终端上。本发明通过构建天空地联合的输电线路通道山火趋势预警系统,不仅能减少现场运维人员投入,扩大山火监测区域,快速预测山火发展趋势,而且可以为电网山火发展趋势提供客观、准确、稳定的数据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53371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31827.X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IPC: G06T7/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目立体视觉中的图像立体匹配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加速稳健特征的高效大尺度立体匹配算法,本算法首先利用加速稳健特征提取算法,得到左右图像上的特征点和特征点描述算子;然后根据描述算子得到左右图像的粗匹配结果;然后利用左右图像上满足的极线约束条件,筛选误匹配点,得到准确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结果;最后用更准确的特征点匹配结果作为高效大尺度算法的特征点初值,获得效果更好的立体匹配结果。本发明采用加速稳健特征来改进高效大尺度算法,明显减少误匹配区域和空洞区域,解决了高效大尺度算法由于采用Sobel特征导致的特征过于简单,误匹配情况较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26725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610289265.7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可实现停电与带电分别连接的10kV线路双铰链线夹及操作方法,所述线夹包括线夹主体铝板(1)、通过铰轴(2)对称连接于主体铝板两边的压紧铝板(3)、以铰轴为中心分别对称加工于主体铝板和压紧铝板正面并可两两扣合形成圆形通槽的半圆形线槽(4)、加工于主体铝板上的四个内螺纹孔(5)、分别加工于两个压紧铝板上并与主体铝板上的内螺纹孔(5)两两对应的螺栓孔(6),可穿过两两对应的内螺纹孔和螺栓孔将压紧铝板与主体铝板固定连接的螺栓(7)。本发明线夹结构简单轻巧,安装和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可以有效解决绝缘操作杆法搭接引流线时待接入线路的引流线和主导线同时在主导线连接位置处固定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539037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027235.4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IPC: H02J9/04
Abstract: 带电采用SSTS系统替代10kV变压器的方法,是在待检修10kV变压器(1)与用户(2)之间的主线路(3)上外接旁路电路,该旁路电路包括:顺序串联第一机械开关(K1)和第一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1)后与第二机械开关(K2)并联,整体再与第二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2)串联后接于备用10kV变压器(4)低压侧;其中,在第一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1)上并联有第一负荷开关(1DL),在第二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2)上并联有第二负荷开关(2DL)。本发明充分融合SSTS技术和机械开关的优势,可以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151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77443.X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灾害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Flood Area模型的暴雨灾害天气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建设风险数据库;通过预报数据、雷达估测和雨量站资料,进行面雨量的计算;确定致灾临界降水量;对承载体暴露与脆弱性进行分析;结合风险数据库、致灾雨量确定及承载体的暴露量与脆弱性技术,通过Flood Area模拟输出灾害风险范围和分布图以及灾损风险定量估计成果;本发明基于Flood Area模型,结合多种预报模型的数值以及预报数据、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多种成熟的数值模式降雨预报数据,提高了暴雨监测预报能力,为暴雨灾害性天气的评估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840422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068586.5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用于10kV配电网的400A负荷电流转接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有转接箱主体(1)、可连接外接电缆的电缆进线端子(2)和电缆出线端子(3),在主体上设置有负荷电流开关(5);电缆进线端子包括有两组并联的输入接头组,每组输入接头组有三个输入接头;出线端子包括有三个输出接头;连接转接箱输入接头的输入进线采用柔性电缆(4),输出接头与普通交联电缆接头配套使用;200A负荷电流第一组的三相柔性电缆与200A负荷电流第二组的三相柔性电缆以对应的相同相并联后分别接入转接箱的两组输入接头,经转接箱输出400A的负荷电流与普通交联电缆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负荷电流400A的旁路法带电作业,有效克服了目前旁路法带电作业受限于200A负荷电流的技术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61687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79180.1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 常州瑞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压互感器保护装置,包括绝缘筒、安装臂和高压限流熔断器安装底座;绝缘筒是中空的筒状结构,从下出线端到上接线端均匀变细,上接线端内壁设有接触缓冲弹簧,下出线端设有防脱落装置,安装臂与绝缘筒下出线端固定连接;高压限流熔断器安装底座包括熔断器底座、绝缘拉杆安装端和横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方便的使用绝缘拉杆更换高压限流熔断器,不需要维修工人上杆,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复杂度;通过故障指示器和通信装置的设置,使得判定熔断器是否熔断更加直观,熔断器熔断后可以直接给相关人员信息提示,迅速判断故障位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3903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27322.X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IPC: H02J9/04
Abstract: 采用SSTS技术实现10kV负荷带电转移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是在待检修10KV线路(1)和用户(2)之间的主线路(3)上外接旁路电路,该旁路电路包括:顺序串联第一机械开关(K1)和第一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1)后与第二机械开关(K2)并联,整体再与第二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2)串联后接与备用10kV变压器(4)低压侧;其中,在第一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1)上并联有第一负荷开关(1DL),在第二10kV SSTS固态切换开关(TS2)上并联有第二负荷开关(2DL)。本发明可以充分融合SSTS技术和机械开关的优势,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26725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89265.7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带电作业分公司
Abstract: 可实现停电与带电分别连接的10kV线路双铰链线夹及操作方法,所述线夹包括线夹主体铝板(1)、通过铰轴(2)对称连接于主体铝板两边的压紧铝板(3)、以铰轴为中心分别对称加工于主体铝板和压紧铝板正面并可两两扣合形成圆形通槽的半圆形线槽(4)、加工于主体铝板上的四个内螺纹孔(5)、分别加工于两个压紧铝板上并与主体铝板上的内螺纹孔(5)两两对应的螺栓孔(6),可穿过两两对应的内螺纹孔和螺栓孔将压紧铝板与主体铝板固定连接的螺栓(7)。本发明线夹结构简单轻巧,安装和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可以有效解决绝缘操作杆法搭接引流线时待接入线路的引流线和主导线同时在主导线连接位置处固定的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