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27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93529.X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5/7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层、通信方法和系统,其中,介质访问控制层包括:数据链路协议桥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片内通信接口和所述片间通信接口之间的逻辑数据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器模块,用于将所述片内通信接口数据编码为所述片间通信接口的规格所对应的帧数据,并将所述帧数据传输至所述片间通信接口;配置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数据链路协议桥模块传输的配置包,以配置所述片间通信接口。本申请解决了介质访问控制层无法兼容市面上的各种不同规格的片间通信接口,导致无法复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789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93529.X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5/7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层、通信方法和系统,其中,介质访问控制层包括:数据链路协议桥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片内通信接口和所述片间通信接口之间的逻辑数据链路;介质访问控制器模块,用于将所述片内通信接口数据编码为所述片间通信接口的规格所对应的帧数据,并将所述帧数据传输至所述片间通信接口;配置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数据链路协议桥模块传输的配置包,以配置所述片间通信接口。本申请解决了介质访问控制层无法兼容市面上的各种不同规格的片间通信接口,导致无法复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9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657156.6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5/16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片间数据传输系统及片间数据传输方法,该系统包括路由模块、流量控制电路和片间通道模块,所述路由模块包括发送路由和接收路由,所述流量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发送路由、所述接收路由连接,所述片间通道模块与所述流量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片间通道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路由发送的数据段并转发至片外,以及接收所述片外的数据段并转发至所述接收路由;所述流量控制电路用于缓存所述数据段,并根据信用阈值控制所述接收路由接收的数据段的数量,保证了缓存空间的剩余可缓存数据段的数量及时被上游发送方所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流量控制机制对数据传输的控制不精确,导致丢失数据分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7290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46518.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片上众核系统中的热隐蔽信道攻击问题,检测方法包括:针对处理器核的工作负载数据,构建能够区分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运行时调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推理众核系统中各个处理器核是否运行热隐蔽信道攻击程序。本发明可以检测出使用不同编码方案、不同升温时间的热隐蔽信道攻击,检测准确率高达99%,能够显著减少众核系统中热隐蔽信道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35915.6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迁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防御方法,该防御方法步骤如下:建立误码率模型,对通信距离和误码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通过基于任务迁移的防御方法抑制热信号的传输。该方法可以增加这两个核心之间的通信距离,使热信号衰减从而破坏热隐蔽信道的传输。本发明提出的信道攻击检测与防御方法,平均包错误率高达84%以上,由任务迁移造成的时间开销和功耗开销相比动态调频调压和噪声干扰低,能够防御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阻止信息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13672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0746518.X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IPC: G06F21/55 , G06F21/76 , G06N3/02 , G06N3/048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式分类的片上热隐蔽信道攻击的检测方法,旨在解决片上众核系统中的热隐蔽信道攻击问题,检测方法包括:针对处理器核的工作负载数据,构建能够区分是否存在热隐蔽信道攻击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运行时调用神经网络模型来推理众核系统中各个处理器核是否运行热隐蔽信道攻击程序。本发明可以检测出使用不同编码方案、不同升温时间的热隐蔽信道攻击,检测准确率高达99%,能够显著减少众核系统中热隐蔽信道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607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1613274.9
申请日:2022-12-15
IPC: H04L45/12 , H04L45/02 , H04L45/5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芯粒互连网络中基于流量感知的拓扑重构方法。多芯粒互连网络拓扑包括芯粒内网络拓扑和芯粒间网络拓扑,该方法通过在芯粒间网络中增加可配置交叉开关网络,并运用启发式重构方法配置这些可配置交叉开关,为频繁通信的路由器提供直接连接的虚拟链路,以降低平均跳数和网络延迟。本发明通过减少芯粒管脚数量,降低网络的平均跳数和延迟,从而降低芯片的面积和成本,提高其性能,可用于通用处理器和多种应用的专用处理器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1267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09487.4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算一体的多芯粒集成系统网络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网络单元中集成运算单元,对多芯粒集成系统中的网络层进行设计。该方法主要包括路由器微架构设计、任务映射和软硬件协同设计;路由器微架构设计是对路由器的硬件实现、流量控制、流水线设计和仲裁设计,将部分需要聚合的计算量从处理器移植到网络中处理;任务映射是将应用系统流图中的任务映射到多芯粒集成系统中;软硬件协同设计是以最小化应用运行时间为目标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设计最优的软硬件配置。本发明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计算,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降低通信延迟,从而加速应用在多芯粒集成系统上的运行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60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13274.9
申请日:2022-12-15
IPC: H04L45/12 , H04L45/02 , H04L45/5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芯粒互连网络中基于流量感知的拓扑重构方法。多芯粒互连网络拓扑包括芯粒内网络拓扑和芯粒间网络拓扑,该方法通过在芯粒间网络中增加可配置交叉开关网络,并运用启发式重构方法配置这些可配置交叉开关,为频繁通信的路由器提供直接连接的虚拟链路,以降低平均跳数和网络延迟。本发明通过减少芯粒管脚数量,降低网络的平均跳数和延迟,从而降低芯片的面积和成本,提高其性能,可用于通用处理器和多种应用的专用处理器的设计。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