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65533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054472.8

    申请日:2019-01-21

    Inventor: 田中基之

    Abstract: 一种车身下部构造。从内转矩箱(18)的底壁(18C)向下方突出设置接收托架(30)。在接收托架(30)的成为内侧壁(34A)与后方壁(37)的交界和外侧壁(34B)与后方壁(37)的交界的弯折部(36A)、(36B)形成有成为上下方向的压溃变形的起点的压溃筋(38)。

    车身前部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46769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8007703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够确保对于如下碰撞的碰撞性能,所述碰撞为,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一对框架部件(12),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保险杠框架部(18),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一对框架部件(1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载荷传递部件(26)。载荷传递部件(26)相对于被配置在一对框架部件(12)之间的载荷承受部(22),在与该框架部件(1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对置,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至少一方的框架部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车身前部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4676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80077039.7

    申请日:2013-10-0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能够确保对于如下碰撞的碰撞性能,所述碰撞为,碰撞体相对于保险杠框架部的重叠量较小的形态的碰撞。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一对框架部件(12),其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保险杠框架部(18),其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并架设在一对框架部件(1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载荷传递部件(26)。载荷传递部件(26)相对于被配置在一对框架部件(12)之间的载荷承受部(22),在与该框架部件(1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对置,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至少一方的框架部件(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车辆用高电压部件的支承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31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383129.4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高电压部件的支承结构。是一种在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的座椅(11L、11R)之间支承平板状的变换器(30)的支承结构(10),变换器(30)被托架(20)从座椅(11L、11R)之间的车室内的地板的地板通道(13)向上方分离地支承为水平状态,托架(20)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的一对后脚部(21RL、21RR),一对后脚部(21RL、21RR)形成为在中间部分容易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或内侧弯折,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通过座椅(11L)的移动而对托架(20)施加载荷,从而一对后脚部(21RL、21RR)弯折,变换器(30)的水平状态被破坏。

    车身下部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6553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054472.8

    申请日:2019-01-21

    Inventor: 田中基之

    Abstract: 一种车身下部构造。从内转矩箱(18)的底壁(18C)向下方突出设置接收托架(30)。在接收托架(30)的成为内侧壁(34A)与后方壁(37)的交界和外侧壁(34B)与后方壁(37)的交界的弯折部(36A)、(36B)形成有成为上下方向的压溃变形的起点的压溃筋(3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