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75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843831.9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准备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筒状体;利用第一板状部件封闭第一开口端;利用第二板状部件封闭第二开口端;在第一开口端被第一板状部件封闭且第二开口端被第二板状部件封闭的状态下,将筒状体、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面切断,由此得到将筒状体、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的切断缘作为开口的壳体主体;利用盖部封闭壳体主体的开口。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54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470130.7

    申请日:2023-11-07

    Inventor: 大林叔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本公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成形树脂构件时不易产生成形不良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蓄电装置。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具有准备预定的层叠构件的准备工序、配置预定的第1模具的第1配置工序、获得预定的嵌插件B的第1成形工序、配置预定的上述第2模具的第2配置工序、以及成形预定的树脂构件的第2成形工序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从而解决上述课题。

    蓄电单体
    3.
    发明公开
    蓄电单体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96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455498.6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降低电极端子与反转板的接触电阻的蓄电单体。蓄电单体包含单体壳体和电极体。单体壳体收纳电极体。单体壳体包含壳体主体和盖。盖包含第一电极端子、绝缘构件、反转板、盖主体、以及第二电极端子。盖主体将反转板与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绝缘构件将第一电极端子与盖主体电绝缘。反转板具有第一面。第一电极端子具有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向。第一面向从第二面分离的方向弯曲。蓄电单体构成为通过反转板反转而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电接点。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槽组。

    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二次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08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801034.4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中,第一端面部从第一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第二侧面部延伸。第二端面部从第二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第一侧面部延伸。端面焊接部将第一端面部的末端缘与第二端面部的末端缘相互连接。第一端面部的末端缘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该第一端面部与第一侧面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靠壳体的中央侧的位置。第二端面部的末端缘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该第二端面部与第二侧面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靠壳体的中央侧的位置。

    蓄电模块
    5.
    发明公开
    蓄电模块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1819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724368.6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模块。在蓄电模块中,在壳体主体的收容空间内,通过间隔壁部形成第一区段及隔着间隔壁部而与第一区段相邻的第二区段。第一端部是连接导电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且埋没于壳体主体。第二端部是连接导电构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且埋没于壳体主体。第一内表面部向第一区段露出,与多个电极体中的收容于第一区段的第一电极体电连接。第二内表面部向第二区段露出,与多个电极体中的收容于第二区段的第二电极体电连接。

    二次电池
    10.
    发明公开
    二次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088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0798638.8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中,壳体的主体部具有底面部、第一侧面部、第二侧面部、第一顶面部、第二顶面部以及焊接部。第一顶面部从第一侧面部的与底面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二侧面部延伸。第二顶面部从第二侧面部的与底面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第一侧面部延伸。焊接部将第一顶面部的末端缘和第二顶面部的末端缘相互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