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用致动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053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357003.0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致动器(A)安装于收纳部位(11)侧、且将从气囊(20)延伸的连结单元(27)连结。致动器具有:保持部(45),其对点火器(37)进行保持;以及盖部(55),其以与点火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保持部的另一端侧。保持部具有至少将点火器的基部侧的侧方遍及整周地覆盖的筒状部(47)。盖部具有:顶壁部(56),其与点火器相对;以及周壁部(58),其以从顶壁部的周缘延伸的筒状将筒状部的内周侧覆盖。盖部在利用顶壁部承受了点火器工作时产生的燃烧气体的压力时,通过使周壁部从筒状部脱离且使顶壁部移动,从而能够将与连结单元的连结解除。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99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339583.0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10)具有气囊(29),该气囊(29)的外周壁(30)由如下部件构成:驾驶员侧壁部(39),其能够承挡驾驶员;以及车身侧壁部(32),其支撑于环状部(R)的环状面(RP),且具有膨胀用气体的流入用的开口(34)及安装部(35)。气囊具有:外气囊(31);以及内气囊(65),其在外气囊内膨胀,且具有能够将膨胀用气体向外气囊供给的供给口(68、71)。内气囊与外气囊相比先完成膨胀,外气囊因从供给口供给的膨胀用气体而膨胀。内气囊在膨胀时使得后部(65b)侧比环状面的后端(Rbe)侧更向后方凸出,且作为相对于环状面(RP)的高度而使得后部(65b)侧比前部(65a)侧更高。

    气囊装置
    3.
    发明公开
    气囊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01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397746.1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在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斜前方外侧对交通工具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抑制乘员的头部以颈部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气囊(31)具有:主膨胀部(32),在乘员的上半身的外侧展开及膨胀;以及副膨胀部(41),配置于与主膨胀部的内侧相邻的部位,且通过经由主膨胀部的膨胀用气体而在头部的斜前方外侧展开及膨胀。副膨胀部具有:构成外周部分的环状侧部(45);由环状侧部的外侧的缘部包围的外主体部(46);以及由环状侧部的内侧的缘部包围的内主体部(47)。关于完成了展开及膨胀的副膨胀部,外主体部及内主体部相对的相对方向的最大尺寸比与相对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短。副膨胀部将外主体部设为结合区域,在结合区域以与主膨胀部连通的状态而结合。

    气囊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61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227842.3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和气囊的折叠方法,该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包裹材料,其包裹折叠体。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该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顶部、以及侧表面部。包裹材料包括: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该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顶覆盖部、覆盖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以及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覆盖部件伸长。

    气囊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613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27842.3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和气囊的折叠方法,该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通过接收膨胀气体而从折叠体的状态膨胀;以及包裹材料,其包裹折叠体。折叠体具有三维形状,该三维形状包括底表面部、顶部、以及侧表面部。包裹材料包括:覆盖部件,其具有柔性并具有片状形状,该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折叠体的顶部的顶覆盖部、覆盖侧表面部的侧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底表面部并具有锁定于紧固件的锁定孔的底表面覆盖部;以及伸长限制部件,其设置在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从而沿与折叠体的恢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抑制覆盖部件伸长。

    远侧气囊装置
    6.
    发明公开
    远侧气囊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184598.3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抑制乘员的臂部由展开及膨胀的初期的气囊向上按压。不填充膨胀用气体而以平面状展开的非膨胀展开形态的气囊(31),通过折叠而形成为收纳用形态。非膨胀展开形态的气囊(31)具有:下膨胀部(42);以及上膨胀部(45),其以连通的状态与下膨胀部(42)的上侧相邻。在收纳用形态下,上膨胀部(45)一边交替地改变折返方向一边在上下方向上折叠为波纹状。在收纳用形态下,下膨胀部(4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上膨胀部(45)更靠远离施加有冲击的特定侧壁部一侧(侧部框架部(18)侧:左侧)。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5998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339583.0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10)具有气囊(29),该气囊(29)的外周壁(30)由如下部件构成:驾驶员侧壁部(39),其能够承挡驾驶员;以及车身侧壁部(32),其支撑于环状部(R)的环状面(RP),且具有膨胀用气体的流入用的开口(34)及安装部(35)。气囊具有:外气囊(31);以及内气囊(65),其在外气囊内膨胀,且具有能够将膨胀用气体向外气囊供给的供给口(68、71)。内气囊与外气囊相比先完成膨胀,外气囊因从供给口供给的膨胀用气体而膨胀。内气囊在膨胀时使得后部(65b)侧比环状面的后端(Rbe)侧更向后方凸出,且作为相对于环状面(RP)的高度而使得后部(65b)侧比前部(65a)侧更高。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以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621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80073974.6

    申请日:2013-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B60R21/237

    Abstract: 具有气囊(20),该气囊(20)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收纳部位(SP)向下方展开,并且以将车内侧壁部(22a)和车外侧壁部(22b)分离的方式进行膨胀。气囊具有覆盖车窗(W1)的车内侧(I)的前膨胀遮挡部(27)。前膨胀遮挡部具有配置在主膨胀部的前侧而迟于主膨胀部进行膨胀的副膨胀部(29)。副膨胀部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29b)具有支撑在腰线(BL)的下方的车体侧部件(DT)上的支撑膨胀部(30)。气囊在使平坦地展开的状态下的下缘(20b)侧靠近上缘(20a)侧的上下尺寸缩小折叠之前,对副膨胀部的前下角部后下方向的折痕(70)的内折叠,而收纳在收纳部位。(31)进行形成从气囊的前缘朝向下缘(20b)的斜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7014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699836.5

    申请日:2014-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Abstract: 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包括:气囊,适于在其展开并膨胀时覆盖车辆的车窗;合成树脂壳体,用于收纳通过将气囊折叠成长条状而得到的折叠完成体;以及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束带,在完成气囊折叠时将束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从而避免气囊折叠状态解开,以及,在气囊展开并膨胀时还能解除其被束缚状态。使用安装部将气囊连同壳体一起安装于车辆的车身,该安装部布置于气囊完成膨胀时的上缘侧,以安装于车辆中。束带包括锁定在壳体上的锁定部。壳体包括:与安装部一起安装于车身的安装座,以及,用于与锁定部锁定的被锁定部。将折叠完成体和壳体安装在车辆中,作为通过将安装部I临时固定于安装座、并将锁定部锁定至被锁定部而得到的装配体。使用与安装座对应的安装固定件,将安装部临时固定在安装座的前侧。壳体构造成,使得在将安装固定件临时固定于安装座的方向,可以将锁定部锁定在被锁定部上。

    气囊装置
    10.
    发明公开
    气囊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183242.8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抑制头部与副膨胀部的结合余量部接触。气囊(31)具有:主膨胀部(32),其在乘员(P1)的外侧展开及膨胀;以及副膨胀部(41),其配置于与主膨胀部的内侧相邻的部位。副膨胀部具有:副外布部(42),其以连通的状态与主膨胀部结合;副内布部(43),其位于副外布部的内侧;以及环状的副周缘结合部(51),其将副外布部的周缘部以及副内布部的周缘部结合。副膨胀部具有:副膨胀主体部(61),其由副周缘结合部包围,并且利用经由主膨胀部的膨胀用气体在乘员的头部(PH)的斜前外侧展开及膨胀;以及结合余量部(62),其形成于每个副外布部以及每个副内布部,并且位于副周缘结合部的周围。结合余量部的后部配置于副膨胀主体部的内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