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2444.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38 , E21D11/08 , E21D11/05 , E21F17/18 , G01D21/02 , G01B11/02 , G01B11/16 , G01B21/32 , G01N3/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及隧道震后修复方法。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包括防水板、衬砌环、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激光位移计;防水板粘接在原隧道衬砌上,衬砌环设置在原隧道衬砌的内侧,并且衬砌环与防水板抵接;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均设置在衬砌环上。通过上述设置,本公开中原有带裂缝衬砌仍然可以发挥承载能力,并且通过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的设置,能够有效监测原有带裂缝衬砌传递到衬砌环上的力的大小,有效了解衬砌环的力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9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0786.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宇豪 , 向亮 , 刘陆拓 , 朵生君 , 靳宝成 , 刘国庆 , 陈敬军 , 吴宇辉 , 周泽华 , 陈花顺 , 张威 , 王博达 , 任晨宁 , 鄢豪杰 , 许宇 , 周黎明 , 刘艺玮 , 张鹏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隧道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TBM隧道组装洞室衬砌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弧形混凝土构件和土石回填层。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呈弧形拱结构体,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内径D1大于TBM的刀盘直径D2且12cm≥D1‑D2≥8cm。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同心设置且贴合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顶部的外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弧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内,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和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初期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土石回填层。列车通过整个组装洞时空气动力学效应不显著、旅客舒适性更佳。衬砌施工方便,超(欠)挖易控制。整个组装洞开挖过程和衬砌过程的进度也加快了,缩短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597422.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动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该结构包括稳流段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稳流段后端能够沿纵向、横向、垂向伸缩或展开的伸缩折叠式反弧段;所述稳流段与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均呈相对两侧开口的管体状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稳流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稳流段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稳流段中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稳流板。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的能够使流体流动平稳过渡且适用性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19963.1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万泰(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国良 , 霰建平 , 李宁 , 王新东 , 祁占锋 , 杨一博 , 杨晓春 , 朵生君 , 杜孔泽 , 周泽华 , 刘建红 , 王煦霖 , 郭亚斌 , 来显杰 , 欧可 , 周高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的撬装式制冷机,其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内且形成第一制冷回路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风扇;与膨胀机连通且形成第二制冷回路的分配器、取热器、散热器和工质泵。本发明一方面基于两个制冷回路的独立运作,在分配器的工作工质流量分配下,同步工作实施降温,同时在制冷循环中充分冷媒降压过程转化为风机的输入能,能量充分被利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高温湿能量,用其加热变成高温高压工质能量,而且在转化为风机的输入能,此外,整体撬装,能随工作进度移动,减少冷量传输损失,及时改善施工环境,使其可靠、高效节能、适应复杂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7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86329.9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埋隧道工程、深部地下空间结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地应力隧道抗震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隧道围岩基本信息;S2,构建隧道围岩地应力场;S3,拟定隧道支护参数A;S4,建立地层‑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支护参数A进行迭代优化,获得支护参数B;S5,施加地震动力荷载再次计算隧道结构内力并对支护参数B进行安全系数校核和参数迭代优化,形成支护参数C;S6,设计满足要求的高地应力隧道衬砌结构。本发明采用有限元“地层‑结构”模型,并且对计算模型边界的静动力转换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隧道地震非线性分析的地应力‑地震动力耦合计算,获取深部隧道结构的内力,进而开展结构的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