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2424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66878.9

    申请日:2018-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包括连接钢板、抗拉拔钢带和连接槽钢,连接钢板设置在行车道板的下方,连接钢板的两端通过角钢与行车道板的肋板固定;抗拉拔钢带,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6mm,成对设置,且上端固定在连接钢板上;连接槽钢固定在钢纵梁的底部,连接槽钢与钢纵梁相互垂直,两个抗拉拔钢带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槽钢的两端。本发明,可有效限制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的相对竖向位移;通过抗拉拔钢带的柔性变形适应钢结构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移,以达到释放水平方向自由度的目的,构造简单,安装和拆除施工方便,不锈钢钢带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工程造价低,可以缩短施工工期。

    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024945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371973.6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纵梁与行车道板之间的抗拉拔装置,包括连接钢板、抗拉拔钢带和连接槽钢,连接钢板设置在行车道板的下方,连接钢板的两端通过角钢与行车道板的肋板固定;抗拉拔钢带,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为4~6mm,成对设置,且上端固定在连接钢板上;连接槽钢固定在钢纵梁的底部,连接槽钢与钢纵梁相互垂直,两个抗拉拔钢带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槽钢的两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限制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的相对竖向位移;通过抗拉拔钢带的柔性变形适应钢结构行车道板与钢纵梁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移,以达到释放水平方向自由度的目的,构造简单,安装和拆除施工方便,不锈钢钢带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工程造价低,可以缩短施工工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移动区间关联性趋势的预警阈值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7454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61958.7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区间关联性趋势的预警阈值设置方法,利用监测数据间稳定且敏感的关联性关系,采用关联性移动区间概率统计特征获取关联性趋势线及结构响应通常值包络线,然后基于可靠度理论在通常值包络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保证率得到红色预警限值,从而建立“两线三区”的关联性预警机制,实现系统的关联性预警。本发明相对于结构响应数据固定且单一的时程预警阈值而言,关联性趋势预警属于综合预警体系,能够充分利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海量的监测数据并把握其内在变化规律。关联性趋势预警阈值随着关联性特征变化而变化,动态阈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使得系统更加科学地实时预警。该方法已经程序化实现,操作简单快捷,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适用于双曲拱桥拱上建筑的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02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766.X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曲拱桥拱上建筑的改造方法,拆除拱上建筑后,双曲拱桥有拱桥空腹段和拱顶实腹段,接高拱桥空腹段和拱顶实腹段的横隔墙,于横隔墙上方放置支座,将钢底模吊装至支座上,于钢底模内侧焊接的若干剪力钉,且剪力钉与铺设的双层钢筋网网焊接为整体,且端部通过钢筋与拱顶实腹段固结;于拱顶实腹段浇筑混凝土;全桥整体一次性浇筑混凝土行车道板。本发明的改造方法有效提高了行车道板的承载能力,提高行车道板的抗裂性,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和耐久性,改善行车道板与主拱圈的连接从而将桥面水平荷载有效传递给主拱圈,其施工步骤简便有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一种基于关联性健康监测数据基准值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03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0061959.1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性健康监测数据基准值设置方法,基于环境温度与结构响应间的关联性关系,通过概率统计,多项式拟合,小波分析等方法为结构影响指标设定科学的基准值,为后续数据深度分析奠定基础。本发明相对于随机取数及取某一时段的统计特征值作为基准值,具有明显优势,一是赋予调整后的监测数据一定的统计及力学含义,使得监测数据绝对值准确客观,在合理范围变化,二是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基准值具有唯一性,后期不需要重新设定数据基准值。该方法已经程序化实现,操作简单快捷,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