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12280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553180.X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枕梁结构,其包括第一主体挤压型材、第二主体挤压型材、第三挤压型材和第四挤压型材;第一、二主体挤压型材均包括一体成型的L型主框架、沿L型主框架的竖向侧板水平延伸的水平连接板,沿L型主框架的横向侧板向上延伸的竖直连接板;第一、二主体挤压型材横向对接,且两个水平连接板连接,两个横向侧板连接;第一、二主体挤压型材沿其长度方向均具有中间连接部和位于其两端的端部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与端部连接部之间形成过线槽;第三、四挤压型材分别连接在中间连接部上方,且第三、四挤压型材通过中部连接板连接。本发明能够满足现车低尺寸的枕梁结构要求,解决了枕梁位置空间受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9951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36636.8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5/22 , B60L220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监控装置的安装装置,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安装孔的安装板,还包括内嵌于所述车顶的框架,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部,且不高于所述车顶。该安装装置不会突出于车顶,相当于内置在车顶上,安装受电弓监控装置后,能够降低受电弓监控装置突出于车顶的高度,有效改善车顶的流线结构,减小轨道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高轨道车辆的气动性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受电弓监控装置的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5799519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610136636.8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监控装置的安装装置,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安装孔的安装板,还包括内嵌于所述车顶的框架,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部,且不高于所述车顶。该安装装置不会突出于车顶,相当于内置在车顶上,安装受电弓监控装置后,能够降低受电弓监控装置突出于车顶的高度,有效改善车顶的流线结构,减小轨道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高轨道车辆的气动性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受电弓监控装置的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30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040554.9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高速列车、车体及其加工方法,该车体包括侧墙、车顶以及新风口安装座,所述侧墙和所述车顶两者之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新风口安装座的新风口,所述新风口安装座具有与另者匹配安装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后者插接形成的拼接缝、所述侧墙和所述车顶的拼接缝共线;本发明中新风口安装座与车顶形成的拼接缝与所述侧墙和车顶形成的长直纵向拼接缝共线,在进行侧墙和车顶焊接时,并将新风口安装座与车顶焊接,本文不仅可以保证侧墙与车顶焊缝连续性,提高车体的使用强度,而且可以简化焊接工艺程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648417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410795032.5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及内风挡安装结构,该种内风挡安装结构包括设于端墙的墙体型腔中的螺母(1),还包括将螺母(1)限位于装配位置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也设置于墙体型腔内部,并且端墙的墙体上还设置有与螺母(1)的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文中无需在端墙的墙体外部设置额外的安装座,可相应减轻整车重量,且使用螺栓和螺母配合安装,避免了焊接安装座对端墙的墙体的影响,避免端墙变形,提高了端墙与车体其他配合部件的装配精度;螺母和螺栓的螺纹安装方式有利于内风挡的拆卸,便于后期维护更换。且内风挡安装结构均设置于型腔内部,无需占据端墙外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风挡安装固定后的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093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108375.4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座,能够实现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进而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所述受电弓安装座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所述受电弓安装座呈与受电弓配合的盆状结构,所述盆状结构包括底部和围合在所述底部外周的侧部,所述侧部的顶边用于与所述车顶连接;所述底部由若干中空型材依次搭接而成和/或所述侧部采用中空型材制成。本发明的受电弓安装座,形成内凹式的盆状结构,则整个受电弓安装座相当于内置在车顶上;当安装受电弓时,受电弓能够整体折叠后嵌入车顶的内部,实现了受电弓的“下沉式”安装,则提高了车顶的流线平滑度,进而可以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有效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527675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410782269.X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B61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动车组的车体及外风挡安装结构,外风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和螺栓组件,螺栓组件包括具有头部(31)和螺杆部(32)的螺栓,安装座(1)的侧面设置有滑槽(1a),滑槽(1a)的开口(1b)宽度尺寸小于槽宽,且大于螺杆部(32)的直径、小于螺栓的头部(31)的径向尺寸;螺栓的头部(31)自滑槽(1a)一侧卡装于滑槽(1a)内部,并通过定位部件定位于滑槽(1a)内部,定位部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座;外风挡安装前,螺栓的头部通过定位部件固定于安装座上,这样内风挡安装时,无需手持螺栓,只需将螺母拧紧于螺杆部上即可,可实现螺母与螺栓快速配合安装,提高外风挡的安装效率,且便于螺纹失效后的快速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733830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108418.9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H01Q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顶天线安装座,包括:底座(1),呈中空箱型结构;顶板(2),位于所述底座(1)顶部,其周边相对于所述底座(1)向外延伸形成卡接边沿,内顶部固定有天线安装用螺接座(3),顶面设有一圈周向封闭的凸起(4),所述凸起(4)围合的内部区域为车顶天线安装区;线缆通孔(7),纵向贯通所述底座(1)和顶板(2)。该安装座可保证车顶天线安装处的车体强度,满足车体气密要求,并显著减小车顶天线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可以满足动车组对气密性及流线型设计的需求,亦适用于地铁、城际车等各种车顶配置天线的轨道车辆,特别是空调装置安装在车辆顶部的轨道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303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108419.3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顶及其空调安装座,能够实现空调的下沉式安装,同时降低对车顶流线结构的影响,进而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所述空调安装座设置在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所述空调安装座设置成方框结构,所述方框结构的中部空腔用于容纳空调,其四边为采用中空型材制成的边梁,所述边梁的内侧具有空调安装位,外侧能够与所述车顶的中空型材插接焊连,所述边梁的顶面设置呈与所述车顶配合的弧形。方框结构的中部空腔用于容纳空腔,以便将整个空调内置在车顶上,不会突出于车顶,实现了空调的“下沉式”安装,有效降低了空调安装对车顶流线结构的影响,进而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音,提高列车的气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16591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109501.8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高压设备箱,能够实现高压设备的下沉式安装,同时降低对车顶流线结构的影响,进而减小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升列车的气动性能。所述高压设备箱包括用于安装高压设备的箱体和盖合在所述箱体上的顶盖,所述箱体嵌入轨道车辆的车顶,所述顶盖与所述车顶连接,且其顶面设置为与所述车顶配合的弧形;还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轨道车辆的端墙,并贯穿所述端墙。箱体嵌入车顶,则高压设备安装在箱体内,不会突出车顶,以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提高列车的整体气动性能;高压设备箱的顶盖与车顶相配合,不会对车顶的整体流线结构造成影响,能够使得车顶的整体外部轮廓符合动力学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