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966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1910926705.9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包括端子、密封组件及液冷线缆,液冷线缆包括与端子相连的线缆导体、包裹在线缆导体外的绝缘层及设在绝缘层外的外护套,外护套与绝缘层之间具有流道,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端子上的绝缘套及套设在绝缘套上的套筒,且绝缘套前端与端子相连、后端与绝缘层相连;套筒前端与绝缘套相连、后端通过封线体与外护套相连;套筒、绝缘套及封线体之间构成与流道相通的液冷腔,液冷腔通过绝缘套与端子隔离,套筒上安装有与液冷腔连通的转接头。本发明可与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兼容,通过在液冷腔与端子间设置绝缘套从而将电池包冷却系统中的非绝缘介质冷却液与端子隔离,并通过绝缘套实现热传导将端子热量传递至冷却液。

    一种新型高温报警转接头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55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30995.4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一种新型高温报警转接头,包括CC1检测电路、CC2检测电路,CC1检测电路或CC2检测电路上串联温度监控单元,温度监控单元的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监控单元串联在CC1检测电路或CC2检测电路上,不需要A+/A‑提供电源,不存在充电过程中因电压不稳定导致的问题;车辆识别自身的检测点2或检测点3处的电压变化,从而对充电电流进行调节,无需对CAN协议进行更改;本发明仅仅对转接头进行改进,在转接头上设置温度监控单元、电阻、温度开关,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改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

    一种拉绳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148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97157.X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一种拉绳结构包括多个拉绳,每个拉绳上均设置有弹性件,拉绳一端集束形成集束绳、另一端与不同运动机构相连,通过对集束绳施加拉力以带动多个运动机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性件通过发生弹性形变来抵消不同运动机构的行程差,从而实现通过对一根绳施加拉力带动不同运动机构运动,该拉绳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一种液冷端子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83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07465.2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冷端子结构,包括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上端子和下端子;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之间组成的内腔安装有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开口端延伸至腔体外部的U型转接管,所述U型转接管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连接有转接柱,两个转接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液冷电缆的进水管、出水管相连接。本发明仅通过上下分离设计的液冷端子和U型转接管就完成了对端子的冷却,极大地简化了装配工艺,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

    一种拉绳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1489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497157.X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一种拉绳结构包括多个拉绳,每个拉绳上均设置有弹性件,拉绳一端集束形成集束绳、另一端与不同运动机构相连,通过对集束绳施加拉力以带动多个运动机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弹性件通过发生弹性形变来抵消不同运动机构的行程差,从而实现通过对一根绳施加拉力带动不同运动机构运动,该拉绳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9665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26705.9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包括端子、密封组件及液冷线缆,液冷线缆包括与端子相连的线缆导体、包裹在线缆导体外的绝缘层及设在绝缘层外的外护套,外护套与绝缘层之间具有流道,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端子上的绝缘套及套设在绝缘套上的套筒,且绝缘套前端与端子相连、后端与绝缘层相连;套筒前端与绝缘套相连、后端通过封线体与外护套相连;套筒、绝缘套及封线体之间构成与流道相通的液冷腔,液冷腔通过绝缘套与端子隔离,套筒上安装有与液冷腔连通的转接头。本发明可与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兼容,通过在液冷腔与端子间设置绝缘套从而将电池包冷却系统中的非绝缘介质冷却液与端子隔离,并通过绝缘套实现热传导将端子热量传递至冷却液。

    一种水冷连接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7871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15791.1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水冷连接器,包括壳体、装配在壳体内的至少两个成排分布的接触件和用于实现上述接触件冷却降温的水冷结构,其中所述接触件包括与对插端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设有冷却通孔的冷却部以及与壳体固定密封的固定部;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沿接触件排布方向延伸的冷板,该冷板依次穿过各个接触件冷却部的冷却通孔。本发明冷却结构的分布并不影响接触件的固定密封和接触使用,通过在接触件上增设冷却部,在接触件正常排布的前提下,无需增大接触件之间的间距和连接器的尺寸即可实现冷却结构的安装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满足连接器的小型化使用需求。

    一种水冷连接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78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315791.1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水冷连接器,包括壳体、装配在壳体内的至少两个成排分布的接触件和用于实现上述接触件冷却降温的水冷结构,其中所述接触件包括与对插端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设有冷却通孔的冷却部以及与壳体固定密封的固定部;所述水冷结构包括沿接触件排布方向延伸的冷板,该冷板依次穿过各个接触件冷却部的冷却通孔。本发明冷却结构的分布并不影响接触件的固定密封和接触使用,通过在接触件上增设冷却部,在接触件正常排布的前提下,无需增大接触件之间的间距和连接器的尺寸即可实现冷却结构的安装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满足连接器的小型化使用需求。

    一种液冷电缆
    10.
    发明公开
    一种液冷电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68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45820.1

    申请日:2023-01-30

    Abstract: 一种液冷电缆,包括电缆外护套和被电缆外护套所包裹的信控线、第一动力线和第二动力线,所述电缆外护套内设置有通有导电冷却液的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动力线浸没在第一空心管的导电冷却液内,所述第二动力线包覆在第一空心管的外表面;电缆外护套内还设置有第二空心管,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通过第一动力线所连接的功率端子上的冷却液通道连通以形成冷却循环回路。本发明采用单套冷源系统就可以满足导电冷却液的浸没式冷却使用要求,降低液冷电缆的成本和维护费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