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404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0908600.8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堵漏材料封堵及解堵的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多个裂缝宽度不同的岩心柱,所述岩心柱采用不锈钢制成,且裂缝宽度在0.05‑8mm范围内;S2:将液体堵漏材料注入其中一个岩心柱的裂缝内,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得到所述液体堵漏材料固结后的岩心柱;S3:采用动态伤害评价仪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进行封堵评价;S4: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进行动态酸溶实验,获得所述岩心柱酸溶后的质量、酸溶深度以及气测渗透率;S5: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或所述液体堵漏材料的固结块进行静态酸溶实验,记录酸溶浸泡时间以及酸溶后岩心柱或固结块的质量。本发明能够对堵漏材料的封堵及解堵效果进行高精度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50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908606.5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井壁强化型岩气储层油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油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原料组成重量份如下;油相:80~95份;主乳化剂:2~4份;辅乳化剂:2~4份;润湿剂:2~4份;有机土:0.5~3份;降滤失剂:2~6份;流型调节剂:0~3份;随钻承压封堵剂:2~8份;粒径可变复合封堵剂:1~4份;石灰:2~4份;超细碳酸钙:3~5份;25%CaCl2盐水:5~20份;API标准重晶石:加重至2.05~2.3g/cm3。该随钻井壁强化型页岩气储层油基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在高温条件下热稳定性强,钻井液流变性易于调控,随钻封堵性能强,且性能维护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6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95502.3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偏角分流的不规则井筒清洁通井装置及通井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母接头、引流槽、通井本体、刮削齿、通井条、偏角分流孔眼、公接头。所述母接头与钻头相连,公接头与钻杆相连,刮削齿焊接在通井条上,通井条焊接在通井本体上,所述偏角分流孔眼是在通井条上的开孔,孔眼一直贯穿通井本体,与通井本体水眼连通,两个通井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引流槽。本发明适合深井通井过程中不规则井眼岩屑的沉积,使得岩屑更易循环携带至井口,减小井壁垮塌事故,修整井壁的优点,可使井眼清洁度提高,适合广泛地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46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08600.8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堵漏材料封堵及解堵的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多个裂缝宽度不同的岩心柱,所述岩心柱采用不锈钢制成,且裂缝宽度在0.05‑8mm范围内;S2:将液体堵漏材料注入其中一个岩心柱的裂缝内,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得到所述液体堵漏材料固结后的岩心柱;S3:采用动态伤害评价仪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进行封堵评价;S4: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进行动态酸溶实验,获得所述岩心柱酸溶后的质量、酸溶深度以及气测渗透率;S5:对步骤S2制得的岩心柱或所述液体堵漏材料的固结块进行静态酸溶实验,记录酸溶浸泡时间以及酸溶后岩心柱或固结块的质量。本发明能够对堵漏材料的封堵及解堵效果进行高精度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21895326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20032545.5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IPC: E21B2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堵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封堵工具下端组装结构,包括中心管以及同轴套设于中心管外侧的缸筒,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油孔;还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活塞、密封环、环形座与护套;所述缸筒的上部与活塞外壁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壁与所述缸筒的内壁接触;所述缸筒内壁通过环形座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缸筒的下端与所述护套连接;所述活塞与密封环之间构成钻井液流道;所述油孔与钻井液流道连通;且所述环形座的下端与所述护套的上端抵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封堵工具下端组装结构,可有效提高缸筒与中心管之间的密封性,而且对中心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3711026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683221.7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偏角分流的不规则井筒清洁通井装置,其中装置包括母接头、引流槽、通井本体、刮削齿、通井条、偏角分流孔眼、公接头。所述母接头与钻头相连,公接头与钻杆相连,刮削齿焊接在通井条上,通井条焊接在通井本体上,所述偏角分流孔眼是在通井条上的开孔,孔眼一直贯穿通井本体,与通井本体水眼连通,两个通井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引流槽。本实用新型适合深井通井过程中不规则井眼岩屑的沉积,使得岩屑更易循环携带至井口,减小井壁垮塌事故,修整井壁的优点,可使井眼清洁度提高,适合广泛地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895325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20032526.2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堵漏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堵漏工具扶正机构,所述扶正机构包括从上至下套设在堵漏工具中心管上的上锥垫、扶正环与下锥垫;所述上锥垫的下表面与下锥垫的上表面均呈低端朝向所述中心管中心的锥面;所述扶正环通过若干切割槽分隔为若干扇形块,若干所述扇形块的内壁连接为整体;所述扇形块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上锥垫的下表面与下锥垫的上表面配合。扶正环在使用之前为整体结构,便于使其与中心管、上锥垫以及下锥垫安装连接,使堵漏工具组装更加简单。利用扇形块外壁与井眼外壁贴合以实现扶正的目的,能有效保证堵漏工具与井眼的同轴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154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95789.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IPC: E21B33/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钻井堵漏封隔器,属于钻井封隔技术领域,包括中心管;固定套装于中心管下端外的引鞋;从上至下依次套装于中心管外并位于中心管的上端与引鞋之间的部位的上锥环、座挂环、下锥环、胶筒、胶筒垫圈及活塞;设置于引鞋的外壁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上端贯穿引鞋的上端面形成第一上缺口,条形槽的下端贯穿引鞋的下端面形成第一下缺口,条形槽从第一上缺口向第一下缺口方向延伸,上锥环的外径、座挂环的外径、下锥环的外径、胶筒的外径、胶筒垫圈的外径以及活塞的外径均小于引鞋的外径。本发明能极大地减小钻井堵漏封隔器下井时所承受的阻力,提高钻井堵漏封隔器的下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53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6538.1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IPC: E21B10/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硬交错地层的高稳定性PDC钻头,涉及油气资源勘探技术领域,包括钻头主体,钻头主体的冠部沿圆周面设置有五个切削刀翼;五个切削刀翼包括三个主刀翼和两个副刀翼,且按照主刀翼、副刀翼、主刀翼、副刀翼、主刀翼的方式分布,且按照0°、70°、140°、225°、279°的方位分布。本发明,通过设计尖圆形平面齿兼顾了尖形切屑齿的吃入能力和圆形齿的抗冲击性以及三棱齿的扛崩齿能力,使PDC钻头在中软均质地层钻进时可发挥高钻速的优势,当钻遇厚度较小的硬岩夹层时,尖圆齿与圆形齿之间的高差设置可控制钻头吃入深度,平衡不同地层中的切削深度能保持钻进时的稳定性,并且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0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12698.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置钻头式液动冲击器,属于石油、页岩气、地热等钻井冲击提速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旋转体,其设置于钻头的内腔内并能以自身轴线为轴往复旋转,其包括第一入口、设置于其侧壁的喷口及将第一入口和喷口连通的第一通道;挡体,其设置于内腔内并位于能挡住喷口的位置;喷口的流道中线与旋转体的轴线异面。本发明能够实现在不降低造斜率情况下提高破岩效率的目的,同时适用于常规螺杆钻具组合和旋转导向钻具组合工具,填补相关工具的国内空白,降低作业成本,解决机械钻速低和钻井周期长等难题,为油气资源增储上产提供装备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