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5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845361.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倾角工作面充填开采新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从工作面运送出来的的煤矸石进行分离,针对不同煤质特性建立分析筛选模型,将煤与矸石分离开;S2、将被分离出的矸石进行多级破碎并暂存,保证破碎后的矸石便于风力运输以及进行回填作业;S3、将暂存的破碎后的矸石通过风力运输回送至工作面处,用于对工作面进行回填。本发明采用科学的方法在井下把原煤中的大量矸石分选出来转运到充填采区就近充填,可节省原煤运输负担,减少矸石升井,大大降低矿井辅助运输的负担,并且利用风力运输将大大简化常规填充开采工艺的投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6787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62966.3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草共生景观系统,所述鱼草共生景观系统包括箱体、缸体和水循环组件,箱体包括底板、顶板和侧板,箱体内具有第一腔,箱体上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底板包括第一子底板与第二子底板,第一子底板与侧板相连以将第一腔分成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第一子底板上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邻近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第一缺口连通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缸体设在第一出口的下方,水循环组件连通缸体与第一进口,以将缸体内的水输送到箱体内,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绿化栽植适于通过第一通孔设在第一腔内。本发明的鱼草共生景观系统可以增加室内环境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对空间要求很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6619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61199.4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G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办公卡位隔断上的绿化装置,所述绿化装置包括箱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多个第三隔板和多个第四隔板,箱体包括底板、顶板和侧板,箱体内具有第一腔,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隔板设在第一腔内,第一隔板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连,第二隔板设在第一隔板的一端,第二隔板分别与第一隔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顶板相连,多个第三隔板和多个第四隔板沿第一隔板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多个第三隔板均与顶板相连,多个第四隔板均与第一隔板相连,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绿化栽植适于通过第一通孔设在第一腔内。本发明的绿化装置不挤占桌面办公空间和室内行走空间,即可增加绿化美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426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64044.7
申请日:2020-08-01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该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包括对矿区坡面上按照一定面积比例分散式分布的至少一个目标位置进行土壤基质改良处理;在改良处理后目标位置的土壤中构建一个本杰士堆,并在本杰士堆之中播种种子和栽植苗木,以形成种子岛;对种子岛对应的坡面进行截留处理,以促进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通过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矿区坡面全面的生态自修复促进,有效解决了矿区坡面绿化的种子来源及坡面截留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生态自修复促进的经济成本,提升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2134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83261.5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其中,该实验装置应用于露天矿端帮煤开采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二维三维一体模拟实验台架、三维模拟实验区四周约束装置、二维模拟实验区四周约束装置和巷硐施工装置。通过将二维和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进行组合,进一步拓宽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装置的功能,实现了“一物多用”,不但节省了设备占用空间和实验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可以实现二维和三维模型实验同时进行,不但解决了二维模型实验无法完全揭示采矿及岩土工程领域三维地质体变形破坏的问题,而且弥补了三维模型实验边坡岩土体内部破坏过程不可视的缺陷,在同等条件下同时进行,实现了两者的相互补充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44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84921.1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干旱半干旱区填充、堆积重塑地貌区的土壤重构改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上层滞水处理的深度和区位,在上层滞水处理区位以下相应深度的范围内分散、错落布置若干个用于收集水的容器,将容器布置好后,在容器上方填充土体至设计标高,在地表进行土壤改良后进行植物的种植。本发明通过上层滞水结构实现干旱半干旱区次降雨下雨水的深层就地蓄积及后期就地水分供应与利用,通过控制滞水存储在合理的土壤深度范围内,确保蓄水功能与植物供水的协调性;本发明采用了分层错落设置及适度面积比例的布设方式,为过多雨水的深层渗漏排导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400623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1248587.X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缺乏客土的生态脆弱区域的矿区生态修复方法和分层结构,其中,方法包括:将矿区中的待恢复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复绿造景区域和渣石覆盖造景区域;采用可用土壤基质对复绿造景区域进行覆土施工;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确定待播种的草本植物,并将草本植物的草籽撒播在复绿造景区域;在渣石覆盖造景区域的底部填充第一类渣石,填充高度为第一高度;在填充第一类渣石后的渣石覆盖造景区域上覆盖设定粒径的第二类渣石,覆盖厚度为第二高度;第一类渣石和第二类渣石是将矿区渣石按照材料性质进行分类得到的,第一类渣石的风化速度快于第二类渣石,设定粒径的取值大于5cm。由此,可实现提升草本植物的存活率,提升复绿造景区域的复绿工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1533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34295.2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剥离土的覆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集中堆存的剥离物进行分析和筛选,筛选出理化性质较好的剥离土和剥离土岩;在待治理区域进行地形重塑;将所述剥离土和所述剥离土岩覆在待治理区域上并形成覆土层;使用挖掘机对所述覆土层进行初次翻耕,并在翻耕过程中清理出粒径大于50cm的石块;使用装有特制铲斗的挖掘机对所述覆土层进行二次翻耕,并在翻耕过程中清理出粒径大于15cm的石块;使用装有特制铲斗的挖掘机和/或捡石机清理出粒径大于5cm的石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剥离土的覆土方法,使待治理区域上的覆土层得到了充分的翻松,还使用装有特制铲斗的挖掘机和捡石机对覆土层内的石块进行捡拾,为煤炭矿区的植被复绿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7426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64046.6
申请日:2020-08-01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弃渣场土壤重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质量的土壤、第二质量的生物炭、第三质量的胶结材料相混合,并添加第四质量的真菌和/或第五质量的肥料,以形成混合物质;将混合物质和水混合,得到注浆基质,混合物质和水的质量比例值为设定比例;在弃渣场土壤中形成栽植地表,栽植地表包括种植穴;采用分级注浆方式向种植穴下部和四周注入所构建的注浆基质,以在弃渣场土壤中形成土石体。通过本申请能够针对矿山弃渣场,以生物炭材料和注浆工艺为核心,并结合相关技术模式,综合开展有限土壤资源消耗下深浅结合的融合型土壤重构,打造弃渣场的土石体,从而有效推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78050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45353.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矸石基人工土壤基质的近土色调节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煤矸石、土壤、养分调节功能材料和颜色调控功能材料进行粉碎,过筛,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均匀,得到多种土壤基质样品,对土壤基质样品进行第一次测色和筛选;S2,将选出的土壤基质样品用水浸透并充分混合,风干后进行第二次测色和筛选;S3,将选出的土壤基质样品进行模拟降雨和/或模拟灌溉,然后进行表层翻耕扰动处理,第三次测色,筛选出近土色土壤基质。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多种场景下的颜色状况,规避了单一条件下的表征误差,并以面向工程的色度表征为核心进行最终确认,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快速、准确的确定配制近土色土壤基质的配比提供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