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体再絮凝悬浮快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57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9863.4

    申请日:2021-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体再絮凝悬浮快滤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内腔分隔为絮凝区、沉淀区、过滤区及储水区。絮凝区的上端与沉淀区的上端连通,沉淀区和过滤区的底部连通形成排泥区,过滤区的上端与储水区连通。絮凝区内设有竖直设置且中空筒状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底部设置泥斗,导流筒内设有絮凝搅拌机,絮凝搅拌机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提升力,以使导流筒下方的装置进水、泥斗中污泥及絮凝剂向上进入导流筒并充分搅拌、反应后,再由导流筒的顶端溢出并向四周辐射后回落形成循环流动。本发明装置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组合,前端设置絮体再絮凝区,通过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颗粒物质发生絮凝反应,从而大大提高沉淀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大幅提升出水水质,延长过滤区的运行周期。

    分级生物过滤滞留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50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374589.6

    申请日:2018-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生物过滤滞留系统,包括:顶端开口的滞留池,滞留池的池底竖直设有分隔墙,分隔墙用于将滞留池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第一过滤区沿雨水流动方向布设有用于对雨水中含有的颗粒物进行过滤的第一砾石层、用于使雨水留滞以形成缺氧/厌氧环境的第一蓄水层,第一过滤区内还埋设有用于将需要处理的雨水导入第一砾石层中的进水管路。第二过滤区内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布设有用于蓄积由第一蓄水层溢流出的雨水的第二蓄水层、覆盖层、用于雨水中残留的颗粒物再次过滤并同时对雨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的生物过滤介质层、用于实现快速排水的第二砾石层,第二砾石层中埋设有排水管路。

    可调节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75808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8559.5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可调节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涉及流态物质流入或流出的堰板。有固定堰板(1)和移动堰板(2);固定堰板上有若干第一凹状结构(1a),移动堰板2上有若干第二凹状结构(2a),第二凹状结构与第一凹状结构对应组合构成堰板组件上的通道(3),移动堰板(2)的水平位移可调节所述通道(3)的截面积而实现液面高度的调节;固定堰板上有限位导向件(4),位于移动堰板(2)上的水平状条形孔(5)内,移动堰板位移后的两端可处在同时水平线上;驱动移动堰板位移的驱动构件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调节操作简便。可提高运行稳定性。

    叠合式多级生物过滤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95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79758.6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式多级生物过滤系统,包括:反应池、构建于反应池内的过滤体、设置于反应池外的曝气系统,过滤体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透水层、好氧介质层、缺氧介质层及厌氧介质层,好氧介质层、缺氧介质层及厌氧介质层沿空间高度方向两两隔断,且三者内分别填充有过滤介质,曝气系统连通好氧介质层、缺氧介质层及厌氧介质层。厌氧介质层的第一端与反应池的进水连通,其相对的第二端与上方的缺氧介质层对应的第二端连通,缺氧介质层的第一端与位于其上方的好氧介质层对应的第一端连通,好氧介质层相对的第二端与反应池的出水连通。本发明系统,反应路径长,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污染物去除效率提高,脱氮除磷效果稳定。

    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滞留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1285088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123068.9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滞留设施,包括:给水厂污泥3%~10%、粗砂50%~60%、细沙10%~15%、种植土20%~25%、椰糠2%~8%;或者,沸石3%~10%、粗砂50%~60%、细沙10%~15%、种植土20%~25%、椰糠2%~8%。本发明的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各组分采用廉价的原材料,按配比混合,以粗砂为主要骨架、以细沙为聚合物、以种植土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有机质维持体,以椰糠为桥梁搭建各组分形成植物和微生生长的良好环境,以给水厂污泥或沸石对磷或氨氮进行强化去除。构成的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过滤性能稳定,又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污染物处理效果好,而且适当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宜植物和微生物生长。

    凹形溢流井盖
    7.
    发明公开
    凹形溢流井盖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71892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58977.4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凹形溢流井盖,适用于流量小于0.12m3/s的溢流场合,凹形溢流井盖包括:用于支设于溢流井的进水口或排水管的进水端中的井盖本体,井盖本体的上表面朝溢流井内或排水管内方向内凹形成上部敞口的溢流腔,且溢流腔的敞口位置等于或低于溢流井的进水口或排水管的进水端位置;溢流腔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壁面的溢流口,溢流口用于对流入溢流腔的溢流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后引入对应设置的溢流井或排水管内;溢流腔的壁面上还设有外凸的第一紊流条,以用于使溢流腔中的溢流水产生紊流。本发明的凹形溢流井盖的溢流能力强,可有效减少雨水流失,提高雨水收集再利用率,还可有效避免杂物堆积在溢流井或排水管外边缘导致溢流量变小的问题。

    装配式雨水花坛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2143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84760.9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雨水花坛,用于对建筑屋面或市政道路雨水进行滞留净化,装配式雨水花坛包括:花坛坛体、填充于花坛坛体内用于对雨水进行滞留净化的滞留净化体、设置于花坛坛体内用于将净化后的雨水汇集并向花坛坛体外排出的排水管网。花坛坛体包括呈多边形环状的外环墙及连接于外环墙的底端用于密封外环墙底端开口的底封,外环墙和底封分别由装配构件可拆卸式拼装形成。本发明的装配式雨水花坛结构简单、整体性强、成本低廉,可实现装配式结构的构件标准化,减少现场构建所需模板数量,同时提高经济性,并可节约劳动力,同时提高整体质量;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装配成多尺寸、多形状的结构形式,施工周期短。

    一种复合型生物炭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5723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67319.7

    申请日:2012-03-15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生物炭滤装置,属于水处理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内腔(1a)上方有蓄水箱(2),蓄水箱上部有出口(3),壳体下部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4),出水管(4)通过水管(5)与蓄水箱(2)下部的进水口(6)连通;壳体内腔(1a)上部设有与进水管(7)相连的布水管(8),布水管(8)的下方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生物活性炭滤层(9)、承托层(10)、二次滤层(11);承托层(10)内设有与空气进气管(12)相连的穿孔布气管(13),壳体上部设有与壳体内腔(1a)相通的气管(14);进水管(7)连接反冲洗排水管(15)。可提高出水水质,结构合理,可利用过滤处理后的水自行实现反冲洗,操作简便。

    基于水环境质量约束的土地规划优化方法、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1684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06143.8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环境质量约束的土地规划优化方法、介质及设备,土地规划优化方法包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n个排水分区;径流面源污染负荷总量估算,点源污染负荷总量估算;污染负荷总量估算;土地规划方案可行性评估,判断土地规划方案是否满足基于水环境目标的刚性约束条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优化,以受纳水体污染物浓度为目标先确定研究区域的受纳水体的目标函数,判断目标函数是否满足受纳水体水质控制目标,若不满足则采用线性规划函数构建优化分配模型,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本发明能够精准溯源到对应的高风险排水分区,从规划层面上避免城市发展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使得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加合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