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0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3932.0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释磷及磷结晶回收装置,包括释磷机构及磷结晶回收机构,释磷机构包括污泥浓缩单元、污泥破解组件及污泥脱水单元;污泥破解组件包括污泥破解单元和pH值调节单元,磷结晶回收机构包括外壳体、中壳体、内壳体、推流搅拌组件、折板涡流组件、模块化涡流组件、斜板组件及微纳米曝气盘,外壳体、中壳体和内壳体组合形成独特的循环通道,结合微纳米曝气盘,使得小颗粒晶体作为晶种进入循环通道,为溶液提供现成的成核位点,降低形成新晶核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减少自发成核的概率,抑制不规则枝状或针状晶体的生成,促进形成更致密、均匀的棱柱状或片状大颗粒晶体,实现了高效释磷以及磷结晶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0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60866.5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构筑物间水流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明渠流与管道流转换流态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设置于明渠与立管交汇处。所述明渠位于立管上游,所述立管下游与横管连接。本发明装置包括导轨组和导流筒。导流筒上部用于阻水,雍高上游明渠内水位,稳流并降低水流入口气体吸入;导流筒下部桨叶将进入立管水流分为四部分,进而消旋并进一步防止气体吸入。上游明渠内水位过高或过低时,导流筒随导轨组上移或下移,通过改变其与立管间隙大小,控制明渠内水位。本发明可有效控制上游渠道内的最低液位、防止立管入口螺旋流和气体吸入、提高输水能力、降低管路噪音,避免输水管中水塞流等对管道系统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10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12564.5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沉淀气浮装置、电催化反应装置及曝气生物过滤装置。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用于去除废水中的COD、BOD、TN、NH3‑N及TP。沉淀气浮装置用于对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的出水进行物理沉淀和气浮分离,使沉淀出的污泥部分返回至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而气浮分离出的下层液进入电催化反应装置。电催化反应装置用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COD、BOD5、NH3‑N,并破坏废水中的有色基团。曝气生物过滤装置用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进行滤料的过滤和吸附。本发明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污染物均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9863.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体再絮凝悬浮快滤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内腔分隔为絮凝区、沉淀区、过滤区及储水区。絮凝区的上端与沉淀区的上端连通,沉淀区和过滤区的底部连通形成排泥区,过滤区的上端与储水区连通。絮凝区内设有竖直设置且中空筒状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底部设置泥斗,导流筒内设有絮凝搅拌机,絮凝搅拌机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提升力,以使导流筒下方的装置进水、泥斗中污泥及絮凝剂向上进入导流筒并充分搅拌、反应后,再由导流筒的顶端溢出并向四周辐射后回落形成循环流动。本发明装置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组合,前端设置絮体再絮凝区,通过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颗粒物质发生絮凝反应,从而大大提高沉淀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大幅提升出水水质,延长过滤区的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683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191776.4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11/00 , C02F1/52 , C02F11/04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污泥释磷及磷回收装置,包括释磷机构,该释磷机构包括污泥浓缩单元、污泥破解组件以及污泥脱水单元,所述污泥浓缩单元上设有剩余污泥入料口、浓缩污泥排出口以及上清液排出口;污泥破解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污泥破解单元和pH值调节单元,整体结构精简;本发明对浓缩污泥中的10%~20%进行加碱破解,再利用其破解释放出的COD(碳源)作为进入浓缩池中的全量剩余污泥中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的碳源,在污泥浓缩单元的厌氧环境中发生厌氧释磷,无需外加碳源,通过少量浓缩污泥碱解释磷+全量剩余污泥厌氧生物释磷的新方案实现了全量剩余污泥的低成本、高效释磷,利于后续的磷高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32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359863.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体再絮凝悬浮快滤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内腔分隔为絮凝区、沉淀区、过滤区及储水区。絮凝区的上端与沉淀区的上端连通,沉淀区和过滤区的底部连通形成排泥区,过滤区的上端与储水区连通。絮凝区内设有竖直设置且中空筒状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底部设置泥斗,导流筒内设有絮凝搅拌机,絮凝搅拌机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提升力,以使导流筒下方的装置进水、泥斗中污泥及絮凝剂向上进入导流筒并充分搅拌、反应后,再由导流筒的顶端溢出并向四周辐射后回落形成循环流动。本发明装置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的工艺组合,前端设置絮体再絮凝区,通过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颗粒物质发生絮凝反应,从而大大提高沉淀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大幅提升出水水质,延长过滤区的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10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312564.5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沉淀气浮装置、电催化反应装置及曝气生物过滤装置。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用于去除废水中的COD、BOD、TN、NH3‑N及TP。沉淀气浮装置用于对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的出水进行物理沉淀和气浮分离,使沉淀出的污泥部分返回至多模式生化处理装置,而气浮分离出的下层液进入电催化反应装置。电催化反应装置用以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COD、BOD5、NH3‑N,并破坏废水中的有色基团。曝气生物过滤装置用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同时进行滤料的过滤和吸附。本发明有机废水处理系统,污染物均可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15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12689.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1/461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塑性体内嵌粒子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塑性材料制备形成起安装支撑作用的塑性体,塑性体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内凹延伸的安装通道;安装通道内嵌安装有柱状的粒子电极,以使粒子电极间相互分散,并与塑性体连接形成复合粒子电极。本发明的多孔塑性体内嵌粒子复合电极,塑性体的电阻高、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耐酸碱性强、性能稳定,其支撑作用有助于防止粒子电极因受压摩擦而粉碎;每颗粒子电极卡在单独的安装通道内,粒子电极之间相互分散、彼此绝缘,每一颗粒子电极均能充分发挥微电池的效能,进而避免短路电流,提高电流效率及废水处理效率,且粒子电极卡在安装通道中,嵌固牢固不易脱落,耐冲击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8962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12640.2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折流式电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阴极板、阳极板和模块化粒子电极,阴极板和阳极板沿底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且交错布设,模块化粒子电极上下叠放布设于各反应区间内。阴极板的第一侧开口,且阳极板的第二侧开口,或阴极板的第二侧开口,且阳极板的第一侧开口,以使反应液沿进水至出水方向呈水平折流式依次穿个各反应区间。反应器外设有排气循环系统,排气循环系统用于使反应产生的氢气由反应器的顶部向外排出,且使反应产生的其它混合气体在反应器和排气循环系统间循环用作曝气。本发明的水平折流式电催化反应装置,可避免氢气在反应器内聚集带来安全隐患,且促进传质效果和反应速度,并避免底部布气区域形成死水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15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312689.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64 , C02F1/461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塑性体内嵌粒子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塑性材料制备形成起安装支撑作用的塑性体,塑性体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内凹延伸的安装通道;安装通道内嵌安装有柱状的粒子电极,以使粒子电极间相互分散,并与塑性体连接形成复合粒子电极。本发明的多孔塑性体内嵌粒子复合电极,塑性体的电阻高、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耐酸碱性强、性能稳定,其支撑作用有助于防止粒子电极因受压摩擦而粉碎;每颗粒子电极卡在单独的安装通道内,粒子电极之间相互分散、彼此绝缘,每一颗粒子电极均能充分发挥微电池的效能,进而避免短路电流,提高电流效率及废水处理效率,且粒子电极卡在安装通道中,嵌固牢固不易脱落,耐冲击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