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全过程养护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20715.3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收缩再生混凝土全过程养护制备方法,全过程养护包括(Ⅰ)骨料体系阶段的二氧化碳养护;(Ⅱ)骨料体系与胶凝体系混合阶段的二氧化碳养护;(Ⅲ)再生混凝土浇筑后的二氧化碳养护。对于相同配比的再生混凝土,经全过程养护的再生混凝土与不同过程养护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及收缩性能均要优于普通养护的再生混凝土,采用本发明养护方法比普通养护方法处理后,7d干燥收缩率降低了21.66%,28d干燥收缩率降低了19.35%,综合性能显著提高。本发明提出的全过程养护的再生混凝土,能够在抗压强度及干燥收缩率方面优于单个过程同等条件养护的再生混凝土,并进一步优于普通条件养护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202898.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升降台、第一脱水机构和第二脱水机构,升降台上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脱水位;第一脱水机构与一号脱水位对应设置;第一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和脱水组件;第二脱水机构同轴心设置于第一脱水机构下方且与各个脱水位对应设置,升降台与五号脱水位对应的第二脱水机构固定连接;第二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脱水组件和离心组件。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脱水机构和多个第二脱水机构设置成塔形,在进行上层脱水机构脱水同时进行下层脱水机构中污泥的输入,实现由塔顶至塔底先后进行污泥脱水处理,从而提高污泥脱水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理量。

    一种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369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360644.3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塑料模板及其全周期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次结构构件融合至结构图纸中,生产塑料模板单元;在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出厂二维码;出厂二维码包含该塑料模板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编制塑料模板的施工方案,生成交底二维码;根据交底二维码的信息进行塑料模板的施工、检查和验收;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塑料模板单元;将拆除的塑料模板单元对应的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更新,将剩余可使用次数信息小于等于0的塑料模板单元回收。塑料模板包括多个塑料模板单元,每个塑料模板单元上设置有出厂二维码。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高了塑料模板的周转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能环保。

    工字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63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44137.7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消能减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工字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分别连接于混凝土柱和工字钢梁之间的耗能梁段、耗能铰接装置和黏弹性耗能减震器;耗能铰接装置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第一铰接件与混凝土柱连接,第二铰接件与工字钢梁连接,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相对转动和/或相对移动配合;黏弹性耗能减震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混凝土柱连接,第二连接件与工字钢梁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黏弹性材料层。通过将耗能梁段、黏弹性耗能减震器和耗能铰接装置结合,形成混凝土柱与工字钢梁的高效消能减震梁柱节点,增强了节点的耗能能力。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41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02898.6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升降台、第一脱水机构和第二脱水机构,升降台上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脱水位;第一脱水机构与一号脱水位对应设置;第一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和脱水组件;第二脱水机构同轴心设置于第一脱水机构下方且与各个脱水位对应设置,升降台与五号脱水位对应的第二脱水机构固定连接;第二脱水机构包括同轴心的支撑组件、储泥组件、脱水组件和离心组件。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脱水机构和多个第二脱水机构设置成塔形,在进行上层脱水机构脱水同时进行下层脱水机构中污泥的输入,实现由塔顶至塔底先后进行污泥脱水处理,从而提高污泥脱水处理效率和污泥处理量。

    一种污泥脱水造粒药剂、装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92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19822.8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污泥脱水造粒药剂、装备及方法,药剂包括:复配药剂和硅酸钠;复配药剂的质量为污泥质量的2%‑5%;硅酸钠的质量为复配药剂质量的50%‑60%;复配药剂包括高炉渣和高铁酸钾;复配药剂的高炉渣和高铁酸钾的质量比为10‑20:1。方法包括:将复配药剂加入污泥中,搅拌反应5‑10分钟;将硅酸钠加入污泥中,搅拌20‑30分钟;将完成调理的所述污泥进行压滤和造粒处理,形成污泥颗粒。本发明通过整合和优化污泥的处理流程,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操作和维护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