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太阳能与中深浅层地热能的跨季节储热及供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355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69212.2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储热及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耦合太阳能与中深浅层地热能的跨季节储热及供热系统及方法,包括跨季节储热系统、供热系统以及用户端;跨季节储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中深层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水箱、热泵;供热系统包括浅层地埋管、中深层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水体、热泵、板式换热器。非供暖季节,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以水的显热形式储存在水体中;浅层地埋管系统在春季开始启用,中深层地埋管系统在冬季耦合浅层地埋管以及储热水体通过板式换热器为用户侧进行供暖。本发明利用太阳能、中深层地热和浅层地热共同进行储热供热,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持续、稳定、高效利用,构建了低碳、清洁的供热系统。

    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286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334780.2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建筑群、供能系统、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同时与建筑群、数据中心连接,温控系统适于冷却数据中心,且适于为建筑群供暖,温控系统包括蓄热件,蓄热件同时与建筑群、数据中心连接,蓄热件适于吸收并存储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且适于利用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为建筑群供暖;供能系统,与温控系统连接,适于为温控系统提供能量。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用于为建筑群供暖,有效利用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减少了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使数据中心和建筑群组成的系统整体更加节能环保。

    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28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34780.2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建筑群、供能系统、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同时与建筑群、数据中心连接,温控系统适于冷却数据中心,且适于为建筑群供暖,温控系统包括蓄热件,蓄热件同时与建筑群、数据中心连接,蓄热件适于吸收并存储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且适于利用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为建筑群供暖;供能系统,与温控系统连接,适于为温控系统提供能量。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温控及余热回收系统,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用于为建筑群供暖,有效利用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减少了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使数据中心和建筑群组成的系统整体更加节能环保。

    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及地埋管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2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99408.8

    申请日:2023-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及地埋管的使用方法。一种地埋管,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有进水口;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间隔设置,所述出水管设有出水口;水平管结构,包括浅层水平管和深层水平管,所述浅层水平管、深层水平管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第一启闭结构,所述第一启闭结构设于所述进水管内,所述第一启闭结构的高度低于所述浅层水平管;第二启闭结构,所述第二启闭结构设于所述浅层水平管内。本发明解决地热换热系统需要多种设备配合,投资大、结构复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系统及地埋管的使用方法。

    基于卫星影像与地形数据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容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129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64451.8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影像与地形数据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容量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对Sentinel遥感影像进行识别,根据光谱特征,包括各光谱波段均值、NDVI与NDWI等指数,经过光伏自动识别后得到光伏分布位置,同时整合DEM影像提供的高程数据计算地形坡度值,然后利用影像分辨率,地理纬度等参数计算光伏影像面积,倾斜角、方向角、安装间距等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已知光伏规模大小,光伏材料等参数,与少量已知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构建集中式光伏电站容量的预测模型,实现了从卫星影像识别的光伏电站影像面积到实际安装容量的精准预测。本方法综合考虑了光伏电站的方向角、倾斜角及安装间距等对实际安装容量的影响,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区,改进了基于投影面积估算容量方法的不准确性问题,为光伏电站的容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跨季节储热耦合多能互补模型的微能源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73175.7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跨季节储热耦合多能互补模型的微能源网系统及方法,包括风电系统、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电锅炉、电网、锂电池、倒梯形储热水池、基岩储热装置、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制冷机组和溴化锂制冷机组。本发明中输电支路并网不上网,减轻电网负担,维护电网稳定性。燃料电池工作状态由输电支路控制,余热用于供热支路。设置不同阈值,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及运行效率,在不同电负荷情景下采用不同组合供电方式,提高燃料电池等设备的运行效率。采用倒梯形水池及基岩储热装置进行跨季节储热,防止水池温度过高造成较大的热损失,防止非供热期产热过剩大量热量溢出,提高系统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