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储输的新型压储系统及储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01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78093.7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基于风储输的新型压储系统及储气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压缩机组、膨胀机组、就地负荷塔以及中心负荷塔。相比于需要从地面向下挖掘竖井并在竖井的底部挖掘气室后再设置密封层、衬砌和围岩等形成储气库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风储输的新型压储系统及储气装置,通过在高山上设置高山横向储气库,实现对气体的压缩存储,从而使得整个高山横向储气库的结构简单且施工简便。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风储输的新型压储系统及储气装置,通过设置压缩机组包括离心压缩机和轴流压缩机,膨胀机组包括高压膨胀机和低压膨胀机,且高压膨胀机和离心压缩机设置共用换热器,从而可以实现高效大流量、低压损以及紧凑化布置。

    一种不同类型实时仿真平台的互联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62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532461.2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类型实时仿真平台的互联仿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不同类型的实时仿真平台设置为相同的PCI总线条件,配置一致的PCI接口及链路通信条件,并通过PCI接口及链路进行平台间直接连接进行跨平台数据传输;根据各仿真平台优势将相同或相近类型的电网模型划分至同一仿真平台;在各实时仿真平台搭建模型接口,搭建的模型基于原始仿真模型计算等效戴维南电路的端口网络信息;通过所述模型接口与PCI接口及链路进行数据交互,并按照预设顺序启动仿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将适合仿真大容量、多类型新能源场站模型的实时仿真平台与适合仿真交流电网模型的实时仿真平台联合起来,开展跨平台联合实时仿真。

    一种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021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59034.6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力系统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提取振荡模式的实部和虚部;所述振荡模式实部的相反数对应振荡模式阻尼,虚部对应振荡频率;若振荡模式实部大于零,说明存在负阻尼的振荡模式,此时系统振荡失稳;若振荡模式实部不大于零,说明不存在负阻尼的振荡模式,则系统稳定。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该算法仅通过求解曲线过零点就能辨识出各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和频率,避免了动态阶数高导致的“维数灾”问题;该方法易于建模,这是由于该算法基于频域阻抗模型展开计算,可以通过注入扰动的方法测得频域阻抗,避免了复杂的建模过程。该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振荡稳定性、易于建模以及降低计算复杂度。

    配置数据的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3768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19618.9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配置数据的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配置数据的迁移方法包括: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第一配置数据,以及确定用于标记第一配置数据的数据点位;通过字典查询的方式,确定数据点位对应的控制点位,以及确定控制点位标记的第一控制指令;将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一控制指令封装为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中包含第二配置数据;将第二控制指令下发至处于在线运行模式下的业务模型中,以使第二配置数据在业务模型中生效。本发明通过将处于离线运行模式下的业务模型中初始化配置数据转移到在线运行模式下的业务模型中,克服了手动输入初始化配置数据存在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一种污水厂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867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7412.7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厂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首先定义项目周期内经济现值以及碳排放分别为第一及第二上层目标函数;再确定第一及第二约束条件,并基于第一及第二约束条件,对第一及第二上层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整合,生成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之后定义系统日运行费用为第一下层目标函数,并确定第三约束条件;再基于第一下层目标函数以及第三约束条件,生成下层调度优化模型;最后对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与下层调度优化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处理,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规划结果。本发明通过双层优化规划设计模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实现了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的平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