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6738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711157176.8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气式飞行器耦合影响程度评价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考虑质心运动、姿态运动和吸气式动力之间的强耦合影响,建立全面的线性化耦合方程。基于所建立的耦合方程,分析因吸气式动力而产生的耦合项,并针对这些耦合项提出了相应的耦合影响描述参数和耦合影响程度评价方法,可以充分反映质心运动、姿态运动和吸气式动力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96738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157176.8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气式飞行器耦合影响程度评价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考虑质心运动、姿态运动和吸气式动力之间的强耦合影响,建立全面的线性化耦合方程。基于所建立的耦合方程,分析因吸气式动力而产生的耦合项,并针对这些耦合项提出了相应的耦合影响描述参数和耦合影响程度评价方法,可以充分反映质心运动、姿态运动和吸气式动力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30755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011148714.9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曲面导流通道、导焰舱及导流通道的设计方法,该导流通道前端的导流通道入口与飞行器喷管的出口相连,后端与助推器相连;导流通道包括中心尖劈和位于尖劈两侧的两组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尖劈为对称的V形壳体结构,尖劈头部为位于导流通道入口的直线形结构,将导流通道入口分隔为两部分,尖劈两翼为外凸弧面结构,两翼张开且尾部成圆弧结构,用于与助推器相连;两翼分别与侧板、顶板和底板围成导流通道的两个内流道,冷态气流及高温燃气经分隔后的导流通道入口进入两侧的内流道后排出。本发明三维外凸式中心锥导流通道构型,能顺利将飞行器喷管的冷态气流及高温燃气顺利导出,显著提高质量流率及流量,降低飞行器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04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64994.2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胡鹏举 , 杨旸 , 费王华 , 秦云鹏 , 李杰奇 , 王国庆 , 郑雄 , 武健辉 , 李争学 , 王浩亮 , 曾星星 , 辜天来 , 尹戈玲 , 刘建妥 , 乔晓慧 , 姚星合
Abstract: 一种旋转加速式的磁悬浮电磁推进试验系统,包括:真空旋转加速段、试验段、磁悬浮电推进系统、能源存储分配系统、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以及试验数据测量系统;试验模型通过旋转加速,获得初始速度并进入试验段,试验段内设置有磁悬浮电推进系统,通过磁悬浮电推进系统对试验模型进行速度控制,模拟飞行弹道;能源存储分配系统和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均设置在试验段外侧,能源存储分配系统用于给磁悬浮电推进系统以及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供电,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用于调节密闭的试验段内部的气体压力及温度;试验数据测量系统用于采集试验模型运动数据。解决原有试验设备试验模型尺度受限、试验气体受污染、天地差异性等限制飞行器技术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38755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1139004.8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天地往返的高效主被动热管理系统及其设计方法,主被动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网络包括燃料冷却管路、冷却换热器和液氮冷却系统;燃料箱中的燃料经所述冷却管路流至设置在高温部位的冷却换热器,对高温部位降温后,一部分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提供推力,另一部分进入液氮冷却系统冷却后返回燃料箱。本发明高效主被动热管理系统采用全飞行器的主动防热和被动防热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高温部位保证其非烧蚀重复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非高温部位仅采用被动防热,降低防热系统复杂性,减小对燃料的需求。冷却网络先经过温度较低的部位,再通过发动机高温部位,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3875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139004.8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天地往返的高效主被动热管理系统及其设计方法,主被动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网络包括燃料冷却管路、冷却换热器和液氮冷却系统;燃料箱中的燃料经所述冷却管路流至设置在高温部位的冷却换热器,对高温部位降温后,一部分进入发动机燃烧室提供推力,另一部分进入液氮冷却系统冷却后返回燃料箱。本发明高效主被动热管理系统采用全飞行器的主动防热和被动防热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高温部位保证其非烧蚀重复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非高温部位仅采用被动防热,降低防热系统复杂性,减小对燃料的需求。冷却网络先经过温度较低的部位,再通过发动机高温部位,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0461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1164994.2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胡鹏举 , 杨旸 , 费王华 , 秦云鹏 , 李杰奇 , 王国庆 , 郑雄 , 武健辉 , 李争学 , 王浩亮 , 曾星星 , 辜天来 , 尹戈玲 , 刘建妥 , 乔晓慧 , 姚星合
Abstract: 一种旋转加速式的磁悬浮电磁推进试验系统,包括:真空旋转加速段、试验段、磁悬浮电推进系统、能源存储分配系统、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以及试验数据测量系统;试验模型通过旋转加速,获得初始速度并进入试验段,试验段内设置有磁悬浮电推进系统,通过磁悬浮电推进系统对试验模型进行速度控制,模拟飞行弹道;能源存储分配系统和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均设置在试验段外侧,能源存储分配系统用于给磁悬浮电推进系统以及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供电,试验气体介质调控系统用于调节密闭的试验段内部的气体压力及温度;试验数据测量系统用于采集试验模型运动数据。解决原有试验设备试验模型尺度受限、试验气体受污染、天地差异性等限制飞行器技术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07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48714.9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曲面导流通道、导焰舱及导流通道的设计方法,该导流通道前端的导流通道入口与飞行器喷管的出口相连,后端与助推器相连;导流通道包括中心尖劈和位于尖劈两侧的两组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尖劈为对称的V形壳体结构,尖劈头部为位于导流通道入口的直线形结构,将导流通道入口分隔为两部分,尖劈两翼为外凸弧面结构,两翼张开且尾部成圆弧结构,用于与助推器相连;两翼分别与侧板、顶板和底板围成导流通道的两个内流道,冷态气流及高温燃气经分隔后的导流通道入口进入两侧的内流道后排出。本发明三维外凸式中心锥导流通道构型,能顺利将飞行器喷管的冷态气流及高温燃气顺利导出,显著提高质量流率及流量,降低飞行器阻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