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865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05327.7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H01L5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倒置发光结构的透明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其结构为“透明衬底/ITO阴极/有机近红外光敏层/倒置OLED有机功能层/ITO阳极。”其中有机近红外光敏层包含给体/受体有机平面异质结和给体:受体有机体异质结结构;倒置OLED采用“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的结构,其中发光层包括荧光和磷光发光材料。由于这种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采用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底电极和顶电极均可以采用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ITO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解决了传统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顶电极透光性差的问题,使得全透明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21037911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0877801.4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计量大学
IPC: H01L5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倒置发光结构的透明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一种基于倒置发光结构的透明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其特征在于采用倒置OLED有机功能层结构,具有如下结构:透明衬底/ITO阴极/有机近红外光敏层/倒置OLED有机功能层/ITO阳极,其中有机近红外光敏层是给体/受体有机平面异质结结构或给体:受体有机体异质结结构,倒置OLED采用“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结构。由于这种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采用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底电极和顶电极均可以采用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ITO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解决了传统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顶电极透光性差的问题,使得全透明有机近红外上转换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