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5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42309.X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驱动可调静叶汽轮机,包括:汽轮机轴系、轴系轮盘、汽缸、多个汽轮机静叶、一体化角度调节转轮、角度调节平动磁力板以及角度调节驱动机构。所述轴系轮盘安装于所述汽轮机轴系上。所述汽轮机轴系和所述轴系轮盘安装于所述汽缸内。所述多个汽轮机静叶分别设置于所述汽缸内,且所述多个汽轮机静叶的顶部伸出所述汽缸。所述一体化角度调节转轮设置于所述汽缸外部,且所述一体化角度调节转轮的内部与所述多个汽轮机静叶相对应适配。借此,本发明的磁力驱动可调静叶汽轮机,实现了汽轮机低负荷偏工况下的气动改善和效率提升,且避免了接触式机械磨损,实现了角度的高可靠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652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2537.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H0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差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静态温差发电系统,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热源容器和多个热电转换器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用于与冷源接触。热源容器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热源容器内容置有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其中部分热电转换器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热源容器之间,其余热电转换器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和热源容器之间。本发明的静态温差发电系统,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设置,并将热源容器设置在两者之间,以便增大热端和冷端的相对面积,方便布设更多的热电转换器件以便充分利用热端和冷端间的温差,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同时减小了整个系统的体积,结构更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23197.4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陈列 , 汪功庆 , 赵振兴 , 柯汉兵 , 杨小虎 , 代路 , 马灿 , 宋苹 , 何涛 , 吴牧云 , 廖梦然 , 徐广展 , 曹光明 , 陈凯 , 苟金澜 , 黄崇海 , 周宏宽 , 郭晓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安全系统及水上平台,涉及核动力平台安全设计领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放射性过滤装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于船体的外部,另一端连通于堆舱的内部,第一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止回阀,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二止回阀,放射性过滤装置连接在第二管道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及水上平台,通过设置带有第一止回阀的第一管道和带有第二止回阀第二管道分别对堆舱进行降温和泄压。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放射性过滤装置对穿过的水蒸气进行吸附过滤,使得排放到船体外部的蒸汽不带放射性。整个安全维护过程无需电机、泵类设备等能动设施的参与,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44074.4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换热装置、第一管路和分离箱;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与海水发生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分离箱连接,加热后的海水进入所述分离箱内;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分离箱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用于排出加热后的海水;所述分离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阻挡蒸汽泡沿所述第一管路流动。上述的非能动冷却系统,通过在分离箱内设置隔板,可利用浮升力和隔板将汽水混合物分离,使蒸汽汇聚于分离箱的顶部,液体汇聚于分离箱的底部,从而将液体由第一管路排出,避免了第一管路中蒸汽与回流过冷海水直接接触发生冷凝,进而诱发水锤。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1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6383.7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陈列 , 汪功庆 , 杨小虎 , 代路 , 柯汉兵 , 劳星胜 , 宋苹 , 廖梦然 , 柳勇 , 肖颀 , 何涛 , 郑召利 , 魏志国 , 苟金澜 , 陈凯 , 黄崇海 , 周宏宽 , 郭晓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动能回收系统,包括:自流发生装置、动能产生装置和发电装置;自流发生装置通过管路与动能产生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发电装置与动能产生装置连接;在船舶处于航行状态时,自流发生装置处于第一位置,自流发生装置位于船舱内;在船舶处于利用惯性航行状态时,自流发生装置处于第二位置,自流发生装置位于船舱外,海水由自流发生装置进入动能产生装置中驱动动能产生装置运动,进而带动发电装置运行。上述的船舶动能回收系统,可在船舶停航时,利用船舶的惯性使海水自流入动能产生装置,带动动能产生装置运动,以使发电装置运动产生电能,以供给船舶上的用电设备,进而降低船舶能耗,提高大型船舶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4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64827.8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冰量测量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冷却水含冰率的实时测量系统及实时测量方法,实时测量系统包括输水管路、冰水过滤装置、传输装置和称重台;输水管路上设有质量流量计;冰水过滤装置设于输水管路下方,冰水过滤装置用于将含冰水中的冰渣过滤出来;传输装置设于冰水过滤装置一侧,传输装置用于传输冰渣;称重台设于传输装置的物料输出端,称重台用于装载冰渣,并实时得到当前的冰渣质量。通过称重台能够实现分离后冰渣的称重,能够得到实时的冰渣质量,通过输水管路上质量流量计的设置能够实时测得含冰水的质量流量,从而能够基于称重台记录的实时数据与质量流量计实时测得的数据得到含冰水的实时含冰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8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13366.1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通海系统的挠性接管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船体外壳的静力学模型;基于船体外壳的静力学模型,对船体外壳在不同吃水深度下的变形进行仿真,得到挠性接管的不同期望位移补偿量;基于挠性接管的不同期望位移补偿量,确定挠性接管的最优位移补偿指标。本发明既能有效避免挠性接管位移补偿指标过大,造成浪费及承压风险,又能避免挠性接管位移补偿指标过小,引起运行过程中的轴向或径向超差问题,造成断裂风险,从而能够保障船舶通海系统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7290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60701.9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L27/107 , F16L3/215 , B6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挠性接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船舶通海挠性接管调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通海管道、与通海管道相连的挠性接管、若干个支架及控制器;每一个支架的一端连接在船体的支撑部位,另一端连接在通海管道或所述挠性接管上,用于支撑通海管道或挠性接管;控制器与若干个支架电性连接,用于基于船体的当前吃水深度,控制每一个支架的高度档位,以使挠性接管的变形量满足预期变形量。本发明提出的系统能够实时根据船体的当前吃水深度自动调整支架的高度档位,保证在各种吃水深度下,挠性接管的变形量最小,有效规避挠性接管的超差风险,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89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725132.6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加热除湿静压气浮轴承,包括:轴承座、转轴、环形节流件和多个加热棒,轴承座的内部设有腔体,轴承座的外表面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腔体连通;环形节流件套设于转轴的外部,环形节流件与转轴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环形节流件用于对工质起到节流降温的作用;多个加热棒内置于环形节流件内,并沿环形节流件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加热棒用于将降温后的工质中的液相加热汽化。上述的电加热除湿静压气浮轴承,可利用节流效应,降低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同时利用加热棒将工质中的液相加热汽化成气态,进而避免了静压气浮轴承运行过程中,液体进入第一间隙,导致静压气浮轴承无法稳定运行,提高了静压气浮轴承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79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71371.3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郑召利 , 赵振兴 , 柯志武 , 林原胜 , 王苇 , 代路 , 李少丹 , 吕伟剑 , 柳勇 , 劳星胜 , 何涛 , 曹光明 , 杨小虎 , 马灿 , 徐广展 , 吴牧云 , 汪功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质量和阻尼解耦可变的吸振系统及吸振控制方法。吸振系统包括支撑平台、隔振组件、吸振组件和控制组件。隔振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振器。吸振组件包括吸振水箱、储水装置和驱动装置,吸振水箱设于支撑平台,吸振水箱内形成有储水空间,储水装置与储水空间连通,驱动装置设于储水装置与储水空间连通的管路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设于支撑平台,液位传感器设于吸振水箱内,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吸振器质量无法调节,仅能对单一工况和单一频率下的振动进行能量吸收,无法满足变工况下和宽频带范围内减振需求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