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092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44276.5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器;所述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器包括进气装置、转子系统、排气装置和安装支腿;所述动力装置与转子系统连接;所述进气装置与排气装置连接;所述转子系统安装在进气装置与排气装置内部;所述安装支腿用于支撑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器;所述压气机振动故障诊断试验器上安装有测试系统。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涵盖了压气机转子不平衡、不对中、内腔进油、转子有裂纹、尾流激振和滚动轴承故障等几乎所有压气机典型故障模式,通用性强。整流罩、转子叶片、静子叶片和其连接的机匣均采用3D打印加工方式,缩短了加工周期、节省了加工成本。

    一种涡轮冷却叶片扰流肋冷却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8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3973.6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冷却叶片扰流肋冷却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提取原始叶型外型截面型线数据点,进行扩展与偏置,即可获得内型型线、肋高度内型型线数据,通过给定扰流肋定位参数,即可自动地获得扰流肋沿叶片径向的各肋型线定位点,通过编译UG OPEN API C语言可执行.dll文件,利用其自带的曲线连接、投影、拉伸、通过曲线组等命令,每次UG调用该文件即可进行自动化建模。本发明能够自适应叶片的弯扭特性,可以快速地进行特征参数提取,每次结构修改,只需要修改相应特征参数,运行编译好的参数化建模程序,即可快速地自动进行三维建模,大大提高了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设计效率。

    一种基于EXCEL过临界动力涡轮转子现场动平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06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84338.7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EXCEL过临界动力涡轮转子现场动平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置振动传感器和键相传感器;2)启动燃气轮机,从慢车缓慢升到额定功率,测得临界转速和最大工作转速动力涡轮机匣的水平方向振动值及相位;3)在动力涡轮转子法兰面试加配重;4)启动燃气轮机,测得临界转速和最大工作转速动力涡轮机匣的水平方向振动值及相位;5)分别计算临界转速及最大工作转速试重贡献振动速度值及相位;6)分别计算临界转速及最大工作转速配重质量及相位;7)根据公式计算最终配重质量及相位;8)使用公式得出兼顾上述转速的最优校正重量和相位。本发明实现了临界转速和最大工作转速同时兼顾的过临界动力涡轮转子现场动平衡。

    一种压气机叶片颤振试验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40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05986.9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机叶片颤振试验装置,它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颤振测量的一种试验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燃气轮机压气机各级叶片颤振参数获取的问题,通过测量叶片颤振状态进、排气声学特性和转子扭振特性,给出准确表征压气机叶片颤振的特性的参数,解决了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颤振特征参数很难获取的难题。本发明提供的压气机叶片颤振试验装置主要由动力装置和压气机叶片颤振试验器组成,其中压气机叶片颤振试验器主要由进气装置、转子系统、排气装置、测试系统和安装支腿组成。

    一种涡轮冷却叶片水滴形扰流柱参数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13972.1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轮冷却叶片水滴形扰流柱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提取原始叶型外型截面型线数据点,进行扩展与偏置,即可获得内型型线数据,通过给定半劈缝定位参数,扰流柱定位参数,即可自动地获得扰流柱在叶片尾缘曲面上的定位点以及拉伸方向,通过对获得的原始水滴型线进行,数据加密、型线缩放、两次型线偏转以及型线平移,获得随叶型的顺气流方向的水滴型线数据点。可执行.dll文件,每次UG调用该文件即可进行自动化建模。本发明能够自适应叶片的弯扭特性,可以快速地进行特征参数提取,每次结构修改,只需要修改相应特征参数,运行编译好的参数化建模程序,即可快速地自动进行三维建模,大大提高了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设计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