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浸泡海水中高温高压蒸汽-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工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52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09704.6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接浸泡海水中高温高压蒸汽‑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工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非能动余排换热器、蒸汽锅炉、多功能试验辅助水箱、水箱冷却泵、水箱流动循环泵、冷却水箱冷却器、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止回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二止回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截止阀、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电动截止阀及冷却水箱。该技术方案能够便捷模拟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实现热侧蒸汽流量的调节,实现冷侧小流量流动条件和稳态温度条件的控制。

    一种船用贯穿放射源储存舱室的电缆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96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49134.9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贯穿放射源储存舱室的电缆密封装置,包括贯穿件,贯穿件设于放射源储存舱室的舱体上,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位于放射源储存舱室内,且连接管两端分别与贯穿件的端头相连,贯穿件、连接管的外壁构成一个密封结构,电缆从连接管内通过。由于贯穿件、连接管的外壁构成一个密封结构,且电缆从连接管内通过,所以连接管的内壁空间与放射源储存舱室完全隔绝和密封。电缆通过连接管穿过放射源储存舱室,相比于采用常规的电气贯穿件、电缆盒等其它密封方式,可以实现零泄漏,从而消除潜在的泄漏风险,保护船舶上人员安全。

    一种置于冷却水箱中高温高压蒸汽-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工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5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09706.5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置于冷却水箱中高温高压蒸汽‑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工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非能动余排换热器、蒸汽锅炉、多功能试验辅助水箱、水箱冷却泵、冷却水箱冷却器、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一电动调节阀、止回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二电动截止阀及冷却水箱。该技术方案能够便捷模拟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实现热侧蒸汽流量的调节,实现冷侧稳态温度条件的控制。

    一种多功能气载放射性取样监测系统、控制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9627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35454.X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气载放射性取样监测系统、控制方法及设备,该多功能气载放射性取样监测系统包括气载放射性监测装置和通风系统;气载放射性监测装置设置在至少两个独立隔间中的目标隔间中,其一端设置进气总管,另一端设置回气总管,进气总管分叉为进入每个独立隔间的进气支管,回气总管分叉为进入每个独立隔间的回气支管,目标隔间对应的进气支管连接所述通风系统的风管;进气总管、每个进气支管、每个回气支管、风管上设置阀门,通过各阀门切换实现以下至少一种功能:独立隔间的气载放射性监测、压力均衡、压力释放、通风换气;通过一套系统实现对独立隔间的气载放射性监测、压力均衡、压力释放、通风换气等多功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一种用于浮动核动力平台集成化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459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742573.5

    申请日:2017-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浮动核动力平台集成化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反应堆舱、反应堆容器、蒸汽发生器和安全水舱,在安全水舱内设有余热排出换热器和冷凝器,余热排出换热器的出口与蒸汽发生器的入口相连,冷凝器上通过第一管道与反应堆舱相连,所述安全水舱的底部通过第二管道与大海相连,在安全水舱的上部设有用于排出安全水舱内的高温液体及高温气体的排放装置。本发明用于在核动力平台发生全部电源丧失事故后,在不依赖外界动力条件下排出堆芯余热,防止堆芯损坏;在核动力系统发生破口事故后,防止反应堆舱超压破裂,实现放射性物质有效包容;在发生极端事故后,将海水引入反应堆舱,实现反应堆舱淹没,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种船用直角包边型堆舱角隅屏蔽结构及船舶

    公开(公告)号:CN1196946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99270.9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用直角包边型堆舱角隅屏蔽结构及船舶,设置于反应堆舱的框架式格架内,屏蔽结构为分层分块的逐层拼装而成的方形结构,包括:屏蔽体、薄钢板、角钢和覆面钢板。屏蔽结构紧贴堆舱舱壁逐层向外敷设,屏蔽体,由里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屏蔽材料、第二屏蔽材料、第三屏蔽材料和第四屏蔽材料;屏蔽体的外侧包覆固定一层薄钢板,并焊接固定一组角钢;在堆舱结构的外侧敷设覆面钢板,用于安装方格的密封,保护堆舱内部的屏蔽材料。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核动力船舶、核动力浮动平台中反应堆舱圆弧形角隅部位屏蔽完整性与轻量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弱反应堆辐射向周边区域的泄漏,保证周边区域人员、设备辐射安全。

    一种钢制安全壳气密性测试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09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491466.5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一种钢制安全壳气密性测试系统,涉及检测领域。钢制安全壳气密性测试系统包括分别与安全壳连通的进气管路、叠加泄漏管路和卸压管路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进气管路、叠加泄漏管路和卸压管路上分别设有进气调节阀、泄露阀和排气阀,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设于安全壳内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湿度传感器及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数据分析计算机。本申请提供的钢制安全壳气密性测试系统能够快速高效的检测并评估安全壳的气密性,具有操作简单和便于现场应用的优点。

    一种直接浸泡海水中高温高压水-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5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09703.1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接浸泡海水中高温高压水‑水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工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热水循环泵、电加热器、回路补水泵、水箱冷却泵、水箱流动循环泵、冷却水箱冷却器、氮气稳压器、回路补水箱、多功能试验辅助水箱、第一止回阀、第一电动截止阀、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止回阀、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三电动截止阀、第三止回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截止阀、第四止回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五电动截止阀、旁路调节阀、第六电动截止阀、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七电动截止阀、第八电动截止阀及冷却水箱。该技术方案能够便捷模拟非能动余排换热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实现热侧小流量流动条件的稳定控制,实现冷侧小流量流动条件和稳态温度条件的控制。

    一种钢制安全壳泄漏率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9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91455.7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一种钢制安全壳泄漏率的测量方法,涉及测量领域。钢制安全壳泄漏率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安全壳内充入空气,使安全壳内的压力达到极限峰值压力,停止充压并保压6‑8h;在安全壳保压过程中,每间隔至少5min检测一次安全壳内的压力、温度、湿度并计算安全壳内空气质量的变化率,并确定安全壳的泄漏率。本申请提供的钢制安全壳泄漏率的测量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实时计算水面核动力平台安全壳的整体泄漏率。

    一种用于核动力船舶安全壳压力控制的自密封屏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7021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690121.3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动力船舶安全壳压力控制的自密封屏蔽系统,包括自密封屏蔽结构、安全壳和抑压水池,所述自密封屏蔽结构为呈U型的管道结构,其两端开口,内部充水;所述自密封屏蔽结构的一端开口位于安全壳内部,与安全壳内部连通;所述自密封屏蔽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道与抑压水池连通,抑压水池内充水,连通管道的端口插入抑压水池的水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自密封屏蔽结构能够在事故后可自动开启,不需要外部人力和电力,降低安全壳峰值压力并实现长期排热,确保安全壳结构不超过安全限值,避免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