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叶下缘板咬嘴封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680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706483.8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叶下缘板咬嘴封严结构。包括:高涡后挡板、低导叶片以及导叶内环前半。高涡后挡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高涡后挡板封严齿以及篦齿安装边,篦齿安装边的端部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篦齿;低导叶片具有导叶下缘板,导叶下缘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低导叶片封严齿,低导叶片封严齿与导叶下缘板之间形成咬嘴封严腔,咬嘴封严腔通过容纳高涡后挡板封严齿实现一级封严,低导叶片封严齿上设置有沿径向内侧延伸的内环前半安装板;导叶内环前半安装在内环前半安装板上,导叶内环前半上设置有导叶内环前半蜂窝,导叶内环前半蜂窝与篦齿配合实现二级封严。本申请能够降低内环超温的风险,提升可靠性。

    一种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111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1046749.0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非变容式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冷却结构,包括:根部冷却气进孔,位于叶片根部,与燃烧室内环冷却气连通;尖部冷却气进孔,位于叶片尖部,与燃烧室外环冷却气连通;多个气膜孔,分布在叶片叶盆、叶背侧;多个冷却进气腔,位于叶片内部,侧壁具有多个冲击冷却孔,沿叶片弦向分布,其中,靠近叶片前缘的部分冷却进气腔与根部冷却气进孔连通,靠近叶片后缘的部分冷却进气腔与尖部冷却气进孔连通;多个冲击冷却腔,位于叶片内部,绕叶片周向分布;各个冲击冷却腔与相应部位的气膜孔、冲击冷却孔连通。

    一种采用晶体测量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11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16940.1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晶体测量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的方法,属于发动机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在涡轮叶片的外壁面开设晶体孔;将晶体埋设在晶体孔内,并通过高温粘接剂封装;对涡轮叶片表面拟喷涂热障涂层的位置进行清理;对涡轮叶片表面先后喷涂底层和面层,其中,对于APS涂层,先开孔、埋设晶体后喷涂涂层,对于EB‑PVD涂层,先清洗表面、喷涂涂层后开孔、埋设晶体;将埋设晶体且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装配在待测发动机上进行发动机试车;分解涡轮叶片至单件状态,取出晶体;测量晶体的晶格参数,根据晶格参数并结合发动机试车状态,判断涡轮叶片各安装位置的晶体测量温度,得到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

    一种静子叶片内腔冷却用集气引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6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1133250.4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静子叶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子叶片内腔冷却用集气引流结构。包括:机匣、引气管、后挡环、集气环以及静子叶片,机匣筒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机匣的前安装边上安装有前挂钩;引气管安装在机匣的安装孔上;后挡环安装在后安装边上;集气环套设在机匣的内侧,集气环的前端通过第一密封环与前挂钩连接,后端通过第二密封环与后挡环连接,集气环上开设有第一引气口;静子叶片套设在集气环的内侧,静子叶片的上缘板的前端与前挂钩连接,后端与后挡环连接,静子叶片的上缘板上开设有第二引气口,第二引气口与第一引气口通过冷气接嘴连通;其中,在机匣与静子叶片的上缘板之间形成集气腔。本申请结构密闭性、结构协调性好。

    一种高承力的双腔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98016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04495.3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承力的双腔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组件,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该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组件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包括具有空腔的叶身和位于所述叶身两侧的叶片上缘板和叶片下缘板,所述叶身的空腔中具有隔肋,所述隔肋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金属骨架,所述前腔金属骨架和后腔金属骨架,所述前腔金属骨架一体化连接有金属下缘板,所述后腔金属骨架一体化连接有金属上缘板,所述金属下缘板和金属上缘板与发动机承载结构连接,所述前腔金属骨架设置在所述叶身的前腔中,所述后腔金属骨架设置在叶身的后腔中,且前腔金属骨架与金属上缘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后腔金属骨架与金属下缘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一种采用晶体测量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1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6940.1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晶体测量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的方法,属于发动机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在涡轮叶片的外壁面开设晶体孔;将晶体埋设在晶体孔内,并通过高温粘接剂封装;对涡轮叶片表面拟喷涂热障涂层的位置进行清理;对涡轮叶片表面先后喷涂底层和面层,其中,对于APS涂层,先开孔、埋设晶体后喷涂涂层,对于EB‑PVD涂层,先清洗表面、喷涂涂层后开孔、埋设晶体;将埋设晶体且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装配在待测发动机上进行发动机试车;分解涡轮叶片至单件状态,取出晶体;测量晶体的晶格参数,根据晶格参数并结合发动机试车状态,判断涡轮叶片各安装位置的晶体测量温度,得到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表面壁温。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晶体测温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5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22118.X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晶体测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晶体测温修正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晶体到涡轮叶片外壁面的距离L;步骤二、将涡轮叶片内部距离外壁面L处的温度tm,取晶体测量温度tjt;步骤三、计算涡轮叶片燃气侧、冷气侧间的热通量q;步骤四、基于tm、q,计算涡轮叶片外壁面温度tb;步骤五、基于tb、q,计算涡轮叶片涂层外壁面温度ttc。

    一种涡轮转子叶片阻尼减振结构和航空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7365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8017.5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涡轮转子叶片阻尼减振结构和航空发动机,该阻尼减振结构包括:具有榫槽的涡轮盘;安装在涡轮盘榫槽内的涡轮转子叶片,其具有缘板,相邻两个叶片的缘板之间形成阻尼块安装槽且缘板内侧设置有叶片榫头凸台;安装在阻尼块安装槽内的塔型阻尼块,塔型阻尼块包括塔型部和外沿,外沿分别搭接在两个相邻涡轮转子叶片的叶片榫头凸台上,从而实现塔型阻尼块的相对固定;其中,塔型阻尼块塔型部两侧设有斜面,叶片的缘板内侧设有匹配斜面的斜坡面,通过斜面与斜坡面的接触,实现涡轮转子叶片的阻尼减振;塔型阻尼块的外沿上设有冷却孔,发动机冷却气能够通过冷却孔对涡轮转子叶片的缘板进心冲击冷却,从而降低涡轮转子叶片的缘板温度。

    一种锯齿冠叶片及其叶冠紧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78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7915.0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锯齿冠叶片叶冠紧度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涡轮叶片在装配状态下的叶冠受力情况,构建叶冠扭转力学与几何位置的关系;引入紧度变化率,构建叶冠紧度函数与叶冠啮合角、紧度变化率和叶冠预扭角的关系式;以紧度变化率为横坐标,叶冠紧度函数为纵坐标,作等预扭角和等啮合角的若干条曲线获得叶冠紧度挤压力函数曲线;确定叶冠紧度函数和紧度变化率、叶冠啮合角的范围,在所述叶冠紧度函数曲线上作叶冠紧度函数最大值直线和最小值直线,在紧度变化率范围内作叶冠啮合角最大值曲线和最小值曲成,所述叶冠紧度挤函数最大值直线与最小值直线之间及叶冠啮合角最大值曲线与最小值曲线之间的等预扭角即为满足要求的叶冠预扭角。

    一种具有变形协调功能的斜支板承力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158076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310083316.0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涡轮机匣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形协调功能的斜支板承力框架。该承力框架包括外环(1)、内环(2)以及位于外环(1)及内环(2)之间的多个支板(3),其中,所述外环(1)为多边形外环,其具有沿周向的多个支撑板(11),以及位于相邻支撑板(11)之间的过渡板(12),所述内环(2)为圆形内环,所述支板(3)倾斜支撑在所述内环(2)及所述过渡板(12)上;相邻两个支板(3)之间的支撑板(11)的长度X与该相邻两个支板(3)所在的扇形圆弧所对应的弦长L之间的比值为0.3‑0.7。本申请提高了承力框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后机匣工作稳定性、保证了整个机械系统的转静子同心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