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982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490648.0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描述矩形通道中碳氢燃料结焦过程的三维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正癸烷流动换热过程模型、正癸烷裂解过程模型及正癸烷结焦过程模型的合并模型,利用所述合并模型描述正癸烷的流动、换热、裂解及结焦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三维矩形通道执行网格划分,并执行网格无关性计算;使用合成模型仿真正癸烷稳态流动、换热与裂解过程,执行收缩动网格方式与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获得经过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的时间步长;基于网格无关性验证的网格,动态结焦仿真的初始边界条件和时间步长,使用合成模型模拟正癸烷动态结焦过程;获得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执行后处理与及分析仿真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49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8010.3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控制规律设计领域,为一种循环可变发动机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方法,先根据当前典型状态点进行初步控制规律的设计,而后通过循环可变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对各变几何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序列分析,得到各变几何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分组,而后以各性能参数为优化目标,以典型状态点为基础对各变几何参数进行分级组合优化,确定各变几何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逐级确定各组变几何参数的最佳匹配组合,而后通过迭代计算进行主燃油控制规律优化设计,直至优化完成。通过控制规律设计流程,解决了考虑变几何部件调节的主燃油控制规律设计问题;提出分级组合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案,能够揭示各变几何调节对于整机匹配的影响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69268.X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热力循环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涡轮导向器的壁面温度确定最高温度状态,判断是否满足材料使用要求;步骤S2、根据降温需求计算换热量,基于给定的外涵换热器的总压损失初值,计算增加换热器后发动机状态性能;步骤S3、判断增加换热器后发动机状态性能是否满足参数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改变所述外涵换热器的总压损失,并进行迭代计算,直至发动机状态性能满足参数设计要求,输出增加换热器后整机性能参数及所述外涵换热器性能参数。本申请提出一种热力循环设计方法,实现采用外涵换热器改善涡轮叶片温度的发动机循环参数设计,能够快速获得较为精准的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5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74511.8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02C7/05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外骨架涡轮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调节机构及其调节方法,其中,外骨架涡轮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调节机构包括中心锥、分流板、拉杆、传动杆、作动筒;中心锥设置在涡轮发动机进气道内,处在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前部,能沿轴向进行移动;分流板有多个,后端铰接在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前端的端面上;各个分流板两侧边缘之间相互搭接在一起;拉杆有多个,一端铰接在各个分流板前端外壁上;传动杆有多个,一端与各个拉杆另一端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壁上;作动筒有多个,设置在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壁上,活塞杆铰接在各个传动杆上,以能够通过传动杆、拉杆带动各个分流板进行收缩或扩张。
-
公开(公告)号:CN1182751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87122.7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G01M15/0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高压涡轮进口温度获取方法,基于涡扇发动机中风扇、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依次设置的实际,以及压气机中间级向低压涡轮引气、压气机出口向高压涡轮引气、燃烧室内通入燃油燃烧、压涡轮通过高压轴带动压气机做功、低压涡轮通过低压轴带动风扇做功产生的关联关系,利用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中可监测测量的参数,计算获取高压涡轮进口温度,无需考虑涡扇发动机匹配关系,方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15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1680.9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风扇轮盘及其风扇轴连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风扇轮盘及其风扇轴连接结构,包括:风扇轴;转接筒,后端具有后端环形转接凸出,且伸入到风扇轴前端内;后端环形转接凸出与风扇轴前端之间螺纹配合连接;风扇轮盘,套设在转接筒前端,盘心部位具有后向环形连接凸出;后向环形连接凸出伸入到风扇轴前端内,与风扇轴前端之间通过套齿连接;压紧螺母,螺接在转接筒前端,压紧在风扇轮盘上,使后向环形连接凸抵靠在后端环形转接凸出上;轴承座,连接在风扇静子部件上;支撑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中,套接在风扇轴上,位于风扇轮盘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172279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97158.8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B64D41/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高马赫数飞行器动力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马赫数飞行器动力系统,在马赫数二级飞行器动力系统的基础上,设计辅助动力系统采用APU+EPU方案,并增设冲压涡轮,辅助动力系统能够在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发生主发动机空中意外停车等非正常情况时,作为应急能源,保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此外,且可在飞行器模态转化、空中无动力滑行过程中,能够为飞行器提供可靠的辅助能源,保持能量供给稳定,保证飞行器持续可靠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16385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37956.5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模式转换控制方法,包括:对变循环航空发动机中双涵压气机进行模式转换时,控制核心机风扇可调叶片角度αCDFS、压气机一级静子可调叶片角度αS1,变化为:其中,T为对进行模式转换的时间;dt为控制运算周期;K为计数器;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给定值;αXCDFS DEM,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XCDFS,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的值;αCDFS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CDFS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αS1DEM,n为对进行模式转换时,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给定值;αS1,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n‑1为第n‑1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的取值;αS1t,n为第n个控制运算周期,αS1进行模式转换的目标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0770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469269.4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外涵涡扇发动机掺混过程平衡方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模式选择机构的打开程度将掺混过程分为多段;步骤S2、根据内流静压、外流静压、风扇总压以及核心机驱动风扇总压构建当量静压比π,不同当量静压比对应步骤S1的不同阶段;步骤S3、构建所述内外流的流量比B与当量静压比π及模式选择机构的几何参数K之间的第一函数关系;步骤S4、通过所述流量比B修正多外涵涡扇发动机掺混过程的内流与外流的流量平衡方程。本申请建立的流量平衡方程,用于发动机整机方程组的求解能够在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过程中,能够更精准的模拟包括回流过程和不同流量比总压比的掺混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20007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67583.X
申请日:2025-03-26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IPC: F02C7/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间机匣内轴承封严冷却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间机匣内轴承封严冷却结构,能够降低封严气进入轴承腔的气量,以及降低通过热传导、热辐射进入到轴承腔内的热量,保证对轴承腔的冷却效果,避免引起轴承腔内超温,且能够避免高温燃气进入轴承腔,引起轴承腔着火爆燃故障,可有效保证高压支撑轴承、低压支撑轴承的工作环境,提升高压支撑轴承、低压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