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9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01450.1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IPC: B24B19/14 , B24B21/16 , B24B21/18 , B24B27/00 , B24B41/00 , B24B55/06 , B24B55/12 , B24B55/08 , B24B55/00 , B24B49/00 , B24B49/02
Abstract: 基于砂带磨抛机的工业机器人涡轮叶片自适应磨抛方法,包括:标定磨抛轮和扫描仪的坐标系,机器人夹持叶片获取叶片测量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点云模型,对点云模型进行修复区域模型的重构,得到重构模型;根据测量数据和重构模型计算修复区域的加工余量和加工区域,针对加工区域进行路径规划;对路径规划的点位信息结合机器人的控制的类型和运动学参数进行后置处理;磨抛机对叶片按照路径规划进行打磨。本发明操作简便,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和整体质量,还降低了叶片不合格的比率,为传统的加工方式带来了革新。
-
公开(公告)号:CN118650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01446.5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IPC: B25J9/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扫描仪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机器人末端工具坐标系相对于机器人基座标系的第一变换矩阵;建立扫描仪坐标系相对于机器人的基座标系的第二变换矩阵;结合第一变换矩阵和第二变换矩阵获得扫描仪坐标系与机器人末端工具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完成机器人基于扫描仪的定位精度的标定。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扫描仪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完成了机器人基于扫描仪的定位精度的标定,以此来计算扫描仪相对于机器人的固定位置关系,从而再利用扫描仪来对机器人末端加持工具进行扫描,得到机器人末端的工具相对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的实际位置,使得标定后的工业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完成对工件的精确扫描提高了加工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85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782727.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4 , G06N3/094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滚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超声滚压参数数据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据,和将该超声滚压参数数据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据导入小样本深度学习模型,构造超声滚压参数与工作表面粗糙度的耦合模型,和基于该构造的超声滚压参数与工作表面粗糙度的耦合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构建该超声滚压参数与工作表面性能的数据模型,以及根据该构建的超声滚压参数与工作表面性能的数据模型,配置该超声滚压参数与工作表面性能数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避免出现由于参数设置不当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781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7069.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精锻叶片榫根自适应加工的方法,在对精锻叶片进行装夹后,通过夹具上的测量槽对夹具和叶片的整体进行测量,获得能够表征叶片实际装夹状态的位置数据。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叶片的理论模型数据进行配准,得到精锻叶片在夹具中的实际位置与叶片理论模型在夹具中的位置的变动量,得到平移矩阵T和旋转矩阵R表示。然后,将基于理论模型编制的榫根加工程序进行变换,保证加工叶片榫根的程序能适应于当前装夹状态,采用自适应数控加工针对不同装夹状态的叶片加工程序,可有效避免叶片装夹状态对榫根和叶片型面间相对位置一致性的影响,提高了精锻叶片榫根加工的一致性,降低了造成编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932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555881.3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表面超声滚压强化自适应调控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末端执行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对表面强化过程中叶片的变形信号以及表面强化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发送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叶片变形信号和表面强化工艺参数进行处理和计算,并据此生成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末端执行单元;所述末端执行单元用于对使用的叶片工装进行调整,实现对表面强化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调整,改善叶片的表面强化质量。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1934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637810.8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叶盘上的叶片加工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中的叶片夹紧装置的夹紧销列能实现对待加工叶片的自适应夹紧,叶片夹紧装置能够作为数控机床的辅件放在刀库中,能由数控机床的主轴实行抓取、定位、安装、移除等操作,伺服电机能驱动叶片夹紧机构绕枢轴转动,进而调整叶片夹紧机构的姿态,数控机床通过控制叶片夹紧机构内液压油的供应和伺服电机及铣刀,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待加工叶片的精加工。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整体叶盘上的叶片加工系统及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工艺准备和操作时间,显著改善整体叶盘的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19341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37810.8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叶盘上的叶片加工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中的叶片夹紧装置的夹紧销列能实现对待加工叶片的自适应夹紧,叶片夹紧装置能够作为数控机床的辅件放在刀库中,能由数控机床的主轴实行抓取、定位、安装、移除等操作,伺服电机能驱动叶片夹紧机构绕枢轴转动,进而调整叶片夹紧机构的姿态,数控机床通过控制叶片夹紧机构内液压油的供应和伺服电机及铣刀,在保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待加工叶片的精加工。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整体叶盘上的叶片加工系统及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工艺准备和操作时间,显著改善整体叶盘的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93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55881.3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表面超声滚压强化自适应调控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末端执行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对表面强化过程中叶片的变形信号以及表面强化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发送到所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叶片变形信号和表面强化工艺参数进行处理和计算,并据此生成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末端执行单元;所述末端执行单元用于对使用的叶片工装进行调整,实现对表面强化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调整,改善叶片的表面强化质量。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53426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551436.2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件微小孔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成形具有空腔结构的零件时,将空腔结构的出口端用支撑封闭,并将空腔结构的出口端朝向成形方向,得到具有空腔结构的零件;步骤二、将得到的零件烘干处理;步骤三、将烘干后的零件的出口端用密封材料完全密封;步骤四、将完全密封后的零件进行微小孔的加工;步骤五、微小孔加工完成后去除密封材料和支撑;步骤六、清除空腔结构内的粉末。本发明利用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特点,采用成形过程中粉料作为空腔保护材料进行微小孔加工,节省了后续专门填充材料的工序,空腔内粉料填充比较致密,能够有效避免微小孔加工过程中空腔内壁的损伤和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93623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303374.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Q1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精锻叶片动态位移的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至少两个电涡流传感器设置在叶片榫头底部,用于测量叶片榫头的动态位移信息;至少两个电涡流传感器设置在叶片叶尖底部,用于测量叶片叶尖的动态位移信息;至少两个电涡流传感器设置在叶片叶身中间部位的上方,用于测量叶片叶身中间部位的动态位移信息;每个电涡流传感器将测量得到的位移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移信息拟合出叶片的实际模型,并将拟合得到的叶片的实际模型与预设的叶片的理论模型进行比对,得到叶片的实际变形部位和变形量。本发明能够区分叶片的整体位移变化和局部位移变化,对于局部位移变化应该进行夹具的优化设计,尽量避免其产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