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3285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68958.5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G63/672 , C08G63/78 , B29C47/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827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的改性共聚酯及其板材的制备方法。其原料为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新戊二醇和/或间苯二甲酸,所述透明改性共聚酯中各结构单元的摩尔比为:PTA∶IPA=1∶0~0.1,(PTA+IPA)∶MEG∶NPG=1∶0.60~0.99∶0.01~0.40。所述的透明改性共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0.7dl/g,熔点为200~239℃。随着NPG和IPA的增加,共聚酯结晶能力降低,透明性增加。本发明通过对共聚组份的控制,制备出不同结晶度、不同特性粘数的共聚酯,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2336042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28749.3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复合薄膜,具体讲,涉及一种改性共聚酯薄膜与聚烯烃薄膜通过粘合剂层复合而成的复合薄膜,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薄膜包括一层改性共聚酯膜层、位于该改性共聚酯膜一面或上下两面的聚烯烃薄膜层,以及位于所述聚酯层和所述聚烯烃层中间的粘合剂层。本发明的复合薄膜采用了改性共聚酯,其中改性聚酯中引入了熔体强度强化剂,熔体强度提高,使其可使用双泡吹塑薄膜成型工艺制备复合薄膜,减少了二次复合加工工序。本发明的聚酯复合薄膜可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的包装,克服了共聚酯不适用于制膜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855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268958.5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G63/672 , C08G63/78 , B29C47/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827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的改性共聚酯及其板材的制备方法。其原料为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新戊二醇和/或间苯二甲酸,所述透明改性共聚酯中各结构单元的摩尔比为:PTA∶IPA=1∶0~0.1,(PTA+IPA)∶MEG∶NPG=1∶0.60~0.99∶0.01~0.40。所述的透明改性共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0.7dl/g,熔点为200~239℃。随着NPG和IPA的增加,共聚酯结晶能力降低,透明性增加。本发明通过对共聚组份的控制,制备出不同结晶度、不同特性粘数的共聚酯,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233604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10228749.3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复合薄膜,具体讲,涉及一种改性共聚酯薄膜与聚烯烃薄膜通过粘合剂层复合而成的复合薄膜,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薄膜包括一层改性共聚酯膜层、位于该改性共聚酯膜一面或上下两面的聚烯烃薄膜层,以及位于所述聚酯层和所述聚烯烃层中间的粘合剂层。本发明的复合薄膜采用了改性共聚酯,其中改性聚酯中引入了熔体强度强化剂,熔体强度提高,使其可使用双泡吹塑薄膜成型工艺制备复合薄膜,减少了二次复合加工工序。本发明的聚酯复合薄膜可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的包装,克服了共聚酯不适用于制膜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54771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910089441.2
申请日:2009-07-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热封聚酯复合膜,所述的复合膜由至少一层可热封共聚酯和至少一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至少一层所述的可热封共聚酯设置在复合膜的表层;其中优选为所述的复合膜由1~2层可热封共聚酯和1~2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可热封共聚酯设置在复合膜的表层;更优选为所述的复合膜由1层可热封共聚酯1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954771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89441.2
申请日:2009-07-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热封聚酯复合膜,所述的复合膜由至少一层可热封共聚酯和至少一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至少一层所述的可热封共聚酯设置在复合膜的表层;其中优选为所述的复合膜由1~2层可热封共聚酯和1~2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可热封共聚酯设置在复合膜的表层;更优选为所述的复合膜由1层可热封共聚酯1层薄膜级常规聚酯共同熔融挤出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5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48502.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共聚酰胺分子量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以己内酰胺和尼龙mn盐为原料,经连续工艺制备成共聚酰胺6‑mn,在共聚酰胺制备过程中的混料、聚合阶段的酰胺交换反应的任一环节加入催化剂;所述聚合阶段包括先后进行的预聚反应和至少一段的酰胺交换反应,任一段酰胺交换反应产生的熔体均可经切粒、萃取、干燥后制得共聚酰胺切片成品。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共聚酰胺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可操作性高、能耗低等特点。制得的共聚酰胺质量稳定,分子量分布均一,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27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89644.3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置复合材料板簧耐盐雾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箱体,密闭设置;板簧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内,待测试板簧的一端与板簧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板簧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盐溶液喷雾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载荷加载系统,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并可相对固定组件转动,可在待测试板簧的厚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上施加载荷;第二载荷加载系统,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至少在待测试板簧的宽度方向上施加载荷。本发明可模拟板簧在实际装车工况盐雾环境中所受到的各种方向的力,更客观地评价复合材料板簧的疲劳寿命,提高复合材料板簧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8371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68122.7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滤料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所述微孔薄膜内填充有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原位生成于微孔薄膜中。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挤出、压延、脱酯、拉伸和烧结,所述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助挤油剂和二氧化钛前驱体,所述二氧化钛前驱体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过程中得到的干凝胶粉末。本发明的微孔薄膜原位生成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提高了二氧化钛粒子与聚四氟乙烯间的黏结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薄膜的孔的结构和分布得到了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043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96621.6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酯薄膜由聚酯原料经混合挤出获取,聚酯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60%~9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40%的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为由改性剂共聚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发明通过调节聚酯原料中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的种类及含量,能够实现对所制备聚酯薄膜的收缩率进行调控的目的,进而使得该聚酯薄膜能够应用于产品的包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