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94739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253944.8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及其产品。本发明所述的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包括预聚反应、前聚反应和后聚反应,其中,在预聚反应后加入支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制得的支化PA6产品,该产品的相对粘度在2.4‑3.6之间。此工艺可控性强,无需固相后缩聚步骤,通过该工艺制得的支化PA6不含有凝胶颗粒,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产品相对粘度的可调节范围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83716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10468122.7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滤料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所述微孔薄膜内填充有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原位生成于微孔薄膜中。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挤出、压延、脱酯、拉伸和烧结,所述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助挤油剂和二氧化钛前驱体,所述二氧化钛前驱体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过程中得到的干凝胶粉末。本发明的微孔薄膜原位生成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提高了二氧化钛粒子与聚四氟乙烯间的黏结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薄膜的孔的结构和分布得到了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73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253944.8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及其产品。本发明所述的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包括预聚反应、前聚反应和后聚反应,其中,在预聚反应后加入支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支化PA6的连续聚合工艺制得的支化PA6产品,该产品的相对粘度在2.4‑3.6之间。此工艺可控性强,无需固相后缩聚步骤,通过该工艺制得的支化PA6不含有凝胶颗粒,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产品相对粘度的可调节范围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8672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53346.0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化尼龙的制备方法、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己内酰胺、支化剂、脱盐水投入反应器中,经过水解开环反应、酰胺化反应、链增长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制得支化尼龙,所述支化剂为赖氨酸,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赖氨酸作为支化剂,赖氨酸与己内酰胺原位共聚制备支化尼龙,不容易生成凝胶颗粒或部分交联结构,使后续加工更加方便。利用该支化尼龙制得的复合薄膜,由于支化尼龙结晶度比普通尼龙低很多,在不改动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带来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品性能与尼龙多层复合薄膜相当,薄膜更加平整,不易卷曲。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04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596621.6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酯薄膜由聚酯原料经混合挤出获取,聚酯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60%~9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40%的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为由改性剂共聚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发明通过调节聚酯原料中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的种类及含量,能够实现对所制备聚酯薄膜的收缩率进行调控的目的,进而使得该聚酯薄膜能够应用于产品的包装。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5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48502.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共聚酰胺分子量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以己内酰胺和尼龙mn盐为原料,经连续工艺制备成共聚酰胺6‑mn,在共聚酰胺制备过程中的混料、聚合阶段的酰胺交换反应的任一环节加入催化剂;所述聚合阶段包括先后进行的预聚反应和至少一段的酰胺交换反应,任一段酰胺交换反应产生的熔体均可经切粒、萃取、干燥后制得共聚酰胺切片成品。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共聚酰胺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可操作性高、能耗低等特点。制得的共聚酰胺质量稳定,分子量分布均一,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38371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68122.7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滤料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所述微孔薄膜内填充有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原位生成于微孔薄膜中。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挤出、压延、脱酯、拉伸和烧结,所述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助挤油剂和二氧化钛前驱体,所述二氧化钛前驱体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过程中得到的干凝胶粉末。本发明的微孔薄膜原位生成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提高了二氧化钛粒子与聚四氟乙烯间的黏结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薄膜的孔的结构和分布得到了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043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96621.6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酯薄膜由聚酯原料经混合挤出获取,聚酯原料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60%~9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5%~40%的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为由改性剂共聚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发明通过调节聚酯原料中醇类或羧酸类改性共聚酯的种类及含量,能够实现对所制备聚酯薄膜的收缩率进行调控的目的,进而使得该聚酯薄膜能够应用于产品的包装。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58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0748502.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共聚酰胺分子量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以己内酰胺和尼龙mn盐为原料,经连续工艺制备成共聚酰胺6‑mn,在共聚酰胺制备过程中的混料、聚合阶段的酰胺交换反应的任一环节加入催化剂;所述聚合阶段包括先后进行的预聚反应和至少一段的酰胺交换反应,任一段酰胺交换反应产生的熔体均可经切粒、萃取、干燥后制得共聚酰胺切片成品。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共聚酰胺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可操作性高、能耗低等特点。制得的共聚酰胺质量稳定,分子量分布均一,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858672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0253346.0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化尼龙的制备方法、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己内酰胺、支化剂、脱盐水投入反应器中,经过水解开环反应、酰胺化反应、链增长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制得支化尼龙,所述支化剂为赖氨酸,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赖氨酸作为支化剂,赖氨酸与己内酰胺原位共聚制备支化尼龙,不容易生成凝胶颗粒或部分交联结构,使后续加工更加方便。利用该支化尼龙制得的复合薄膜,由于支化尼龙结晶度比普通尼龙低很多,在不改动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带来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品性能与尼龙多层复合薄膜相当,薄膜更加平整,不易卷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