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交酯精制残液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5038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010171115.9

    申请日:2010-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交酯精制残液处理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处理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闪蒸丙交酯精制残液,脱除所述精制残液中包含低聚物的重组份,得到闪蒸蒸气;(2)冷凝所述闪蒸蒸气,得到闪蒸凝液;(3)以水为萃取剂对所述闪蒸凝液进行萃取,使m-丙交酯融入液相,L-丙交酯析出成为固相,形成固液两相体系;(4)分离所述固液两相体系,得到湿滤饼和滤液。该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闪蒸装置、冷凝装置、萃取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和熔化装置。采用本发明工艺合理,装置简单,操作方式灵活,有效地实现了低聚物、m-丙交酯、乳酸和L-丙交酯收率分离和回用,提高了L-丙交酯的总收率,主要用于间接聚合两步法的PLA合成工艺。

    用射流引射器抽吸聚酯装置尾气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76097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086413.5

    申请日:200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射流引射器抽吸聚酯(PET)装置工艺尾气(含乙醛,简称EA)的处理方法及采用这种方法的系统,用于处理聚酯装置有组织排放的工艺尾气。该方法采用射流引射器进行工艺尾气的输送,将收集的尾气接入射流引射器的吸入口,尾气被吸入射流引射器的射流中,送入焚烧装置进行焚烧处理。该系统包括射流引射器和焚烧装置,采用压缩空气或压力蒸汽作为射流源,通过控制射流介质流量稳定尾气的吸入口压力,从而实现射流引射器的输送量随尾气量的变化而改变。本发明结构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

    预缩聚反应器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12544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910085295.6

    申请日:200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隔离筒体,所述隔离筒体上部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引导阀门,上腔体上部的气体通过所述引导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隔离筒体下部或隔板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截留阀门,上腔体下部的液体通过所述截留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由此通过调节各阀门的开度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流量以及上腔体和下腔体压力的调节。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主要可以用于聚酯的生产。

    用射流引射器抽吸聚酯装置尾气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76097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086413.5

    申请日:200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射流引射器抽吸聚酯(PET)装置工艺尾气(含乙醛,简称EA)的处理方法及采用这种方法的系统,用于处理聚酯装置有组织排放的工艺尾气。该方法采用射流引射器进行工艺尾气的输送,将收集的尾气接入射流引射器的吸入口,尾气被吸入射流引射器的射流中,送入焚烧装置进行焚烧处理。该系统包括射流引射器和焚烧装置,采用压缩空气或压力蒸汽作为射流源,通过控制射流介质流量稳定尾气的吸入口压力,从而实现射流引射器的输送量随尾气量的变化而改变。本发明结构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

    预缩聚反应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75584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314489.0

    申请日:201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缩聚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两层隔板,所述上下两层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通过同心设置的若干个环形隔板分隔成多个环形分区,同心设置的若干个所述环形隔板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环形隔板上设有连通其两侧的所述环形分区的通道孔,每个环形分区内均设有加热盘管。由于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区采用了多分区串联的结构,使得聚合反应区被狭长化,有效延长了聚合反应区的流道长度,在同等流速条件下,物料在聚合反应区的流动时间延长,在不增加生产的时间成本和预缩聚反应器直径的情况下,有效延长了聚合反应的总反应时间,显著提高了最终产物的聚合度。

    自清洁聚合反应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85096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248478.8

    申请日:2010-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清洁聚合反应器,包括密封的卧式筒体,所述卧式筒体的横截面形状呈双圆形,筒体内设有两个主轴,所述两主轴分别位于所述双圆形的两个圆心处,所述主轴上设有若干星形转子,所述星形转子由盘体和设置在盘体中央的轮毂组成,所述盘体设有多个辐条,所述轮毂套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两个主轴的动力输入端均延伸在所述卧式筒体外,并分别连接用于驱动两主轴同步且反向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转子上的辐条的数量优选3个,可以设有只直刮刀或带螺旋角的刮刀。工作时,星形转子上的辐条不仅对物料起到搅拌作用,而且还会不断破坏和刮除附着在筒体内壁和主轴表面的滞留层。本发明主要用于聚乳酸(PLA)以及其他种类聚酯的聚合反应。

    预缩聚反应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75584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314489.0

    申请日:201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缩聚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两层隔板,所述上下两层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通过同心设置的若干个环形隔板分隔成多个环形分区,同心设置的若干个所述环形隔板的中心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环形隔板上设有连通其两侧的所述环形分区的通道孔,每个环形分区内均设有加热盘管。由于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区采用了多分区串联的结构,使得聚合反应区被狭长化,有效延长了聚合反应区的流道长度,在同等流速条件下,物料在聚合反应区的流动时间延长,在不增加生产的时间成本和预缩聚反应器直径的情况下,有效延长了聚合反应的总反应时间,显著提高了最终产物的聚合度。

    丙交酯精制残液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503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71115.9

    申请日:2010-0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交酯精制残液处理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处理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闪蒸丙交酯精制残液,脱除所述精制残液中包含低聚物的重组份,得到闪蒸蒸气;(2)冷凝所述闪蒸蒸气,得到闪蒸凝液;(3)以水为萃取剂对所述闪蒸凝液进行萃取,使m-丙交酯融入液相,L-丙交酯析出成为固相,形成固液两相体系;(4)分离所述固液两相体系,得到湿滤饼和滤液。该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闪蒸装置、冷凝装置、萃取装置、固液分离装置和熔化装置。采用本发明工艺合理,装置简单,操作方式灵活,有效地实现了低聚物、m-丙交酯、乳酸和L-丙交酯收率分离和回用,提高了L-丙交酯的总收率,主要用于间接聚合两步法的PLA合成工艺。

    混合式聚酯酯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613467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085293.7

    申请日:200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聚酯酯化反应器,包括加热反应罐和蒸发反应罐,还包括动力混合段,所述加热反应罐出口与蒸发反应罐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混合段设有文丘里管和与所述文丘里管配套的动力泵,动力混合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反应罐出口和所述加热反应罐入口,由此物料的形成循环通道,所述文丘里管上设有吸入口,用于引入新浆料。本发明利用了文丘里管在吸入浆料同时进行料浆的混合,有效地提高了混合效果,同时将动力泵和加热动力相结合,有效地形成料浆的循环,使反应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简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更有利于酯化反应。本发明主要用于聚酯的酯化反应工艺。

    混合式聚酯酯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613467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085293.7

    申请日:200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聚酯酯化反应器,包括加热反应罐和蒸发反应罐,还包括动力混合段,所述加热反应罐出口与蒸发反应罐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混合段设有文丘里管和与所述文丘里管配套的动力泵,动力混合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反应罐出口和所述加热反应罐入口,由此物料的形成循环通道,所述文丘里管上设有吸入口,用于引入新浆料。本发明利用了文丘里管在吸入浆料同时进行料浆的混合,有效地提高了混合效果,同时将动力泵和加热动力相结合,有效地形成料浆的循环,使反应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简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更有利于酯化反应。本发明主要用于聚酯的酯化反应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