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11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99285.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温方法、控制装置、车辆转向系统以及车辆,其中,车辆控温方法应用于车辆转向系统,车辆转向系统包括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和控温装置,驱动装置用于带动传动机构运动,控温装置包括散热模块和加热模块,散热模块用于对驱动装置散热,加热模块用于对传动机构加热,车辆控温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驾驶模式;根据驾驶模式确定控温装置的控温策略,将车辆的驾驶模式与控温装置的控温策略关联起来,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控温策略更加灵活,提高用车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64398.X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底盘衬套过盈的计算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依次输入待分析零件的有限元网格、衬套的局部坐标系定位参数、与待分析零件装配的衬套外管的实际几何尺寸参数及零件与衬套外管配合的尺寸公差,调用预先划分好的标准衬套外管有限元网格,衬套外管网格缩放和定位,接触和过盈定义,输出计算文件。本方法预先建立标准的衬套外管网格存入模型库,在仿真分析时,导入满足一定要求的待分析零件网格和一系列参数数据文件,调用预先划分好的衬套外管网格,自动进行网格缩放并装配到正确的位置,自动设置接触、过盈量、载荷步,输出可直接提交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文件;通过汽车底盘衬套过盈的自动化仿真,可实现自动快速计算衬套过盈。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93783.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摆臂的优化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属于车辆优化设计技术领域,根据设计空间分别确定踏板摆臂的设计空间和摆臂的外壳尺寸和层数得到初版制动踏板摆臂总成;分别对所述初版制动踏板总成对执行优化设计策略得到优化过程版制动踏板摆臂总成;对所述优化过程版制动踏板总成分别进行刚度和强度的性能判断策略得到最终版制动踏板摆臂总成。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踏板摆臂的优化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用于由连续外壳和内部支撑骨架组合而成的踏板摆臂,首先根据空间限制确定摆臂外壳的尺寸,其次以外壳尺寸工艺层数为限制进行铺层优化,确定外壳的铺层方向,然后以外壳内部的空间为加强筋的设计空间进行拓扑优化,得出内部加强筋的分布走向,最后进行加强筋的厚度优化,得出质量最小化目标下满足刚度要求的设计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3720.4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弹簧下控制臂仿真分析精度的方法,属于CAE仿真技术领域,包括搭建悬架系统模型;对下控制臂、弹簧、弹簧垫进行实体网格划分;划分好的三维实体网格导入到搭建好的悬架系统模型中;定义控制臂和悬架系统的装配和接触关系;定义减振器通道的等效刚度、衬套预载及材料属性;定义初步约束;进行弹簧与弹簧垫的装配仿真;进行设计状态下弹簧的压缩仿真;平衡状态结果检查;强度工况仿真;结果后处理和评价。该方法通过改进控制臂弹簧硬点附近的建模方法和仿真过程,可提高下控制臂弹簧配合面位置的计算精度,从而更精确的判断其强度和耐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3947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354150.2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橡胶衬套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二项Mooney‑Rivlin模型橡胶衬套本构参数逆向标定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及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获取odb文件,再采用参数优化软件isight进行参数优化流程,包括准备试验刚度曲线文件,采用isight软件搭建参数优化模型,执行优化迭代计算获得标定橡胶衬套本构参数,将其替换为有限元模型建立后输出的inp文件中的橡胶本构参数,最后通过曲线对比判定橡胶本构参数的标定效果,本发明通过参数优化的方法,依据真实衬套刚度曲线,逆向标定橡胶材料本构参数,为后续衬套结构设计提供材料支撑,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缩短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5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6596.4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1M7/08 , G01M17/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冲击试验的有限元仿真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二维轮胎有限元模型;建立三维轮辋有限元模型;建立冲击台架有限元模型;冲击台架、轮胎、轮辋的虚拟装配;监测数据定义;冲击过程仿真;数据后处理;计算结论;本发明使用真实的轮胎模型进行仿真,或在缺少真实轮胎有限元模型时,使用一个逆向优化得到的有限元替代模型,可提高仿真计算的精度;轮辋分区设置材料特性以及模型检查,可提高仿真计算的精度;以定位参数的方式进行装配定位,可用于编制自动化程序,提升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6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75382.6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用衬套刚度曲线的快速生成方法及系统,属于CAE仿真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是首先通过文件输入各个衬套刚度的测试数据,由程序对输入的测试数据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程序访问该悬架系统数据库的载荷数据,获取各个橡胶衬套接口处的载荷上限;其次输入事先准备好的限位数据文件,获取各个橡胶衬套各自由度的位移限制;然后程序根据载荷上限和位移限制,判断已有的测试数据是否满足仿真需求,是否需要外延插值,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最后按照有限元软件计算文件的规定格式,写出有限元模型能够直接使用的衬套静刚度曲线字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427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2293.5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40/186 , G06N5/02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获取悬架系统零件刚度的方法,包括在预先设定的知识库中存储刚度计算相关的知识,零件信息获取,初始模型导入,通过位置容差识别硬点,对每一个具有刚度目标或约束条件的硬点,建立一个对应名称的节点集,RBE单元转换,硬点坐标系的建立,约束和加载,计算文件和配置文件输出,提交计算和结果提取和计算报告生成。本发明整合了具有共性的悬架零件刚度分析,广泛适用于副车架、转向节、控制臂、稳定杆及连杆、各类支架等各类零件;通过知识库的运用,避免对每一个零件单独制作一个模板和填写模板中的一系列参数,简化操作;通过使用知识库和系统数据库,打通数据链,实现从建模到编写计算报告一系列过程的自动化整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324999.9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乘用车油箱箍带强度耐久仿真及轻量化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建立油箱壳体有限元模型;建立箍带总成有限元模型;建立箍带与油箱之间的橡胶软垫网格模型;建立油箱与车身地板之间的橡胶软垫模型和地板模型;定义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接触面属性参数;赋予材料属性参数及板壳厚度参数;定义约束条件;对装配工况下箍带紧固位置刚度和钢套强度进行校核;对箍带静强度进行校核;对箍带耐久性能进行校核;针对强度耐久性能符合要求有设计余量的箍带进行轻量化设计。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形貌优化+拓扑优化”顺序的燃油箱箍带轻量化设计方法,效率高、仿真计算得到的箍带强度耐久性能与实际试验结果误差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1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525.3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AE仿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空心铸造副车架的正向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根据空心铸造零件“不规则的形状复杂的空腔体”的形状特征,在设计过程中伴随一系列不同的优化算法来进行较精确的外形描述。整个设计过程将刚度性能达成和强度性能达成以类似解耦的方式拆分成两个阶段,由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加权柔度最小化、质量最小化等目标,并且在前期概念设计时使用了固定的特征厚度t,在此特征下求解高度和宽度具有高效利用材料的效果,因此整个设计过程具有轻量化的设计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