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窗结构、逃生系统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18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55476.7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破窗结构、逃生系统及车辆,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靠近玻璃的一侧设置有供顶针组件移动的破窗孔洞;其中,所述顶针组件设置在安装壳体内部;所述安装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顶针组件移动的顶针限位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壳体内部的顶针主体;所述顶针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可穿设破窗孔洞的小径顶针杆;所述小径顶针杆自由端设置有用于破窗玻璃的尖锐部;所述顶针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与顶针限位组件配合卡接的限位孔;所述顶针主体后端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本发明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将车窗破开,从而增加乘员的逃生系数。

    一种天窗遮阳帘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6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2807.0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窗遮阳帘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根据车载多媒体设备的开启状态生成会议/娱乐模式信号的多媒体模块;实时获取车内信息和天气数据的车辆状态监测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熄火状态下的天气数据判断天窗遮阳帘的遮光、透光需求;车身控制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定义的优先级,根据会议/娱乐模式信号和车辆启动后的最后一次天窗遮阳帘控制时间,并结合实时反馈的车内信息和未来时间段天气预测数据,对天窗遮阳帘的开启/关闭状态进行控制。上述方案综合考虑车内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场景、用户意愿、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未来天气对车内环境的影响,控制车辆对天窗遮阳帘的开启或关闭。

    一种氢能源汽车用加氢口盖

    公开(公告)号:CN1118912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50946.8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能源汽车用加氢口盖;其中加氢口盖铰链臂活动连接在口盖本体上,能够盖合在口盖本体上,且加氢口盖铰链臂上还设有加氢座盖,加氢座固定板固定在口盖本体底部,加氢座依次穿过口盖本体和加氢座固定板,并分别通过加氢座上螺母和加氢座下螺母固定在口盖本体和加氢座固定板上,红外感应模块过盈配合连接在加氢座上螺母和口盖本体底部之间的加氢座上螺母上,且在红外感应模块与加氢座上螺母之间设有红外感应模块密封圈;既能实现保护加氢座、实现加氢操作的要求,又能保证与车身结构配合的密封性,同时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成本更低。

    一种车用口盖结构及汽车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88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77034.3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口盖结构及汽车,包括底座、铰链轴、鹅颈式铰链臂以及外盖;鹅颈式铰链臂通过带有弹簧的铰链轴铰接于底座内;底座内设有与鹅颈式铰链臂的转动行程相匹配的容置腔体;铰链轴轴连接于该容置腔体内;外盖内表面与鹅颈式铰链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外盖以铰链轴为轴与底座可开合连接,外盖可匹配扣合于底座开口处;本发明兼具防水防尘、导向和限位功能,鹅颈式车用口盖在铰链轴助力弹簧作用下自动打开到最大设计角度时,外盖开启方向的惯性和冲击通过缓冲结构吸能以防止耐久冲击造成不可逆损坏,并且有效避免了过开误用工况下可能导致的损坏风险。

    一种氢能源汽车用加氢口盖

    公开(公告)号:CN11189122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650946.8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能源汽车用加氢口盖;其中加氢口盖铰链臂活动连接在口盖本体上,能够盖合在口盖本体上,且加氢口盖铰链臂上还设有加氢座盖,加氢座固定板固定在口盖本体底部,加氢座依次穿过口盖本体和加氢座固定板,并分别通过加氢座上螺母和加氢座下螺母固定在口盖本体和加氢座固定板上,红外感应模块过盈配合连接在加氢座上螺母和口盖本体底部之间的加氢座上螺母上,且在红外感应模块与加氢座上螺母之间设有红外感应模块密封圈;既能实现保护加氢座、实现加氢操作的要求,又能保证与车身结构配合的密封性,同时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成本更低。

    一种充电口盖及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39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13842.X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一种充电口盖及车辆,涉及车身附件技术领域。充电口盖包括底座;上盖;所述上盖通过铰链臂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发光灯组,所述发光灯组设置于所述底座背面,且电连接于整车控制电路;所述底座为黑色半透明材质。本发明通过将发光灯组设置在底座背面,发光灯组的光通过半透明底座映射到车外,起到充电指示灯的作用和效果。当发光灯组不点亮时,因车内部无光源,形成暗室效应,外观目视为黑色,车内部结构被遮蔽,使外观简洁、完整,实现隐藏式充电指示的效果。本发明无外露结构、无连接缝隙、无需防水密封,无需考虑间隙阶差外观匹配,有效解决了充电指示灯突出于口盖表面造成的容易堆积灰尘,影响外观精良性,如密封不严还有漏水风险的技术问题。

    一种天窗遮阳帘总成、汽车天窗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8386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68718.X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窗遮阳帘总成、汽车天窗及汽车,包括驱动机构、收展机构、张紧随动机构和遮阳帘,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传动机构和从动传动机构,电机连接于主动传动机构上,主动传动机构和从动传动机构均为传动杆齿轮传动,从动传动机构啮合传动于主动传动机构,收展机构连接于主动传动机构上,张紧随动机构连接于从动传动机构上,遮阳帘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收展机构和张紧随动机构上。本发明采用传动杆通过齿轮传动,采取折叠收拢方式减少了收拢后遮阳帘的厚度;传动杆和齿轮占用的空间少,增大了乘客头顶的空间,活动杆与固定杆配合的张紧随动机构,使遮阳帘保持绷紧状态不会出现褶皱,无需过多考虑遮阳帘的材质问题,节约了成本。

    一种太阳能应用控制系统及汽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858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32331.3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应用控制系统及汽车,其中,应用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组件连接的太阳能控制器,且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MPPT、DC/DC、控制器输出模块及控制器控制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控制器连接的模式选择模块和低压控制模块,以及低压电池模块、其它电源模块(5)、常用低压设备和其它低压设备(12)。该太阳能应用控制系统,车辆上电后,只要太阳能控制器的DC/DC开始工作,不论太阳能输出功率大小,均可被低压系统使用;车辆下电后,考虑到对常用低压设备的保护,默认状态为为低压电池模块充电,有必要时,用户可选择手动切换模式。使用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一种拉线互锁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1162664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22997694.8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线互锁结构及汽车,包括互锁拉线,设置在拉线管内部,且一端突出拉线管缠绕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穿设在锁紧弹片上;拉线管,一端卡接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两端通过转接支架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导槽,设置在导轨上,与转接支架滑动配合;齿条,固定设置在导轨上;齿轮,设置在驱动电机的另一端输出端,并与齿条耦合;锁紧弹片,下部通过铆钉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上,锁紧弹片的上部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冬季时,导轨上有污泥冰冻阻碍时,侧滑门开启过程中出现卡滞或者无法开启的现象。

    一种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0009911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1456349.7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及汽车,包括顶盖后横梁总成、后围横梁总成、左立柱总成以及右立柱总成;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后围横梁总成的左端分别与左立柱总成焊接固定,顶盖后横梁总成和后围横梁总成的右端分别与右立柱总成焊接固定,共同构成封闭D柱门环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D柱后背门环中的顶盖后横梁和后围横梁腔体中增加加强结构,提升车辆扭转刚度,且不侵占车内空间、增重少、连接方法简单,且适应性强,成本低,有效利用了钣金空腔内的多余空间,在不增加D柱门环截面尺寸和料厚的前提下,就可以发挥加强作用,提升车辆扭转刚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