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3456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094883.X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1K7/02
Abstract: 一种通信卫星载荷舱设备温度半物理仿真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1)构建物理域;(2)设置物理域特征温度测温点;(3)定义物理域与设备映射关系;(4)计算温度数值映射关系矩阵;(5)根据每个物理域特征温度测温点的飞行遥测温度数据以及所述温度数值映射关系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得到载荷舱设备在轨飞行温度。本发明基于载荷舱散热辐射器有限测温点的半物理仿真测温方法,具有原理简单、算法简便、运算量小、测量精度高、普适应用性强等优势,可替代载荷设备设置测温点直接物理遥测温度的传统测温方式,使载荷舱测温点使用数量减配70%以上(相当整星减少40%),减重约6kg,且载荷舱测温工程设计、实施与测试等研制费效比降低约70%。
-
公开(公告)号:CN11058903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84748.8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50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重复分离热接口的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热控制方法,从模块化可重构卫星系统设计入手,根据模块的热耗水平和载荷特点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热控制措施,分别设计固固导热接口、液路接口和气液接口等三种可重复分离热接口以及石墨烯涂膜、平板热管等强化传热措施,建立组装与重构系统的热连通,实现整个卫星系统为分散分布式热耗提供散热途径的协同散热,增强单个模块及卫星系统的散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813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94883.X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1K7/02
Abstract: 一种通信卫星载荷舱设备温度半物理仿真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1)构建物理域;(2)设置物理域特征温度测温点;(3)定义物理域与设备映射关系;(4)计算温度数值映射关系矩阵;(5)根据每个物理域特征温度测温点的飞行遥测温度数据以及所述温度数值映射关系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得到载荷舱设备在轨飞行温度。本发明基于载荷舱散热辐射器有限测温点的半物理仿真测温方法,具有原理简单、算法简便、运算量小、测量精度高、普适应用性强等优势,可替代载荷设备设置测温点直接物理遥测温度的传统测温方式,使载荷舱测温点使用数量减配70%以上(相当整星减少40%),减重约6kg,且载荷舱测温工程设计、实施与测试等研制费效比降低约70%。
-
公开(公告)号:CN118514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56920.8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B64G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卫星热平衡与热真空试验深度融合高效试验方法,通过在卫星热真空试验中创建虚拟热平衡试验工况完成卫星热平衡与热真空试验的融合;其中,虚拟热平衡试验工况的创建原则为遵循对整个真空热试验影响最小化原则,创建时机包括在卫星热真空试验中的真空除气过程中创建,或者每次温度循环的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创建;所述虚拟热平衡试验工况的创建满足在稳定的真空热环境下,卫星内热流与外热流均稳定可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410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69560.2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于快速制造技术的卫星柔性载荷舱构型设计方法,将卫星整体结构按照舱段功能划分为载荷舱和平台;根据载荷舱和平台之间的传力路径和传力效率,确定连接硬点;其中,所述连接硬点为载荷舱与平台之间力学载荷传递的对接点;基于连接硬点的位置以及载荷舱的结构特征,将载荷舱切分为南载荷舱和北载荷舱;分别对所述平台、南载荷舱和北载荷舱进行AIT测试;在完成AIT测试后,通过连接硬点将所述平台、南载荷舱和北载荷舱对接,以形成卫星整体构型;其中,当所述南载荷舱和北载荷舱对接时,通过在北载荷舱设置的中部纵向的结构承力板与南载荷舱对接固定。借此,本发明可应用于任意短周期、高承载、高容量的高轨卫星载荷舱构型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0880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17735.6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载荷的外热流模拟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预先建立的仿真模型,获取与空间载荷关联的热流参数和温度参数;基于热流参数和温度参数对空间载荷的外表面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外热流模拟分区;基于多个外热流模拟分区的分区属性信息,在多个外热流模拟分区设置电加热器;将空间载荷置于空间环境模拟器内,将电加热器与程控直流电源连接,利用程控直流电源对电加热器施加能够产生加热功耗的输入电流,模拟得到多个外热流模拟分区的外热流。本发明可以在节省大量试验时间及成本的同时,准确的计算出试验实际施加外热流与规定施加外热流的偏差值,提高了外热流模拟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应用于瞬态试验的场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02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0760659.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高热耗光电设备的散热方法及散热结构,(1)将机箱作为散热的主路径,进行机箱的优化散热设计;(2)将封装为一体结构的功能模块分为普通功能模块和具有精密控温需求的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模块的优化散热设计;(3)计算PCB板的当量导热率,进行机箱内安装的PCB板的优化散热设计,强化PCB板与机箱壳体之间的传导散热路径,优化高发热元器件的布局;(4)进行PCB板上高发热元器件的散热加强设计,提高高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针对现代电子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的热流越来越大,布局及安装空间有限,使用约束限制条件大的情况,本发明适用空间随机分布布局及安装空间有限的高热流器件散热及温度精密控制的热设计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7231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15805.8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敏电阻控温的整星热真空试验方法,统计星上各个热敏电阻监测单机的验收温度水平和验收温度余量;将红外灯阵或红外笼划分为若干分别由闭环控制电流进行温度控制的控温分区;分别确定各控温分区的目标温度;根据预设规则和所述控温分区内的各个热敏电阻的实时温度,分别确定每一控温分区的目标热敏电阻;确定红外灯阵或红外笼的电流上限;通过分段线性插值PID算法基于所述目标热敏电阻的实时温度和电流上限,在控温周期内自动调整各个控温分区的闭环控制回路的电流,以实现各个控温分区的闭环控温。如此,本发明控温过程不依赖热电偶,可有效缩短整星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同时可保证整星热真空试验控温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0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60659.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高热耗光电设备的散热方法及散热结构,(1)将机箱作为散热的主路径,进行机箱的优化散热设计;(2)将封装为一体结构的功能模块分为普通功能模块和具有精密控温需求的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模块的优化散热设计;(3)计算PCB板的当量导热率,进行机箱内安装的PCB板的优化散热设计,强化PCB板与机箱壳体之间的传导散热路径,优化高发热元器件的布局;(4)进行PCB板上高发热元器件的散热加强设计,提高高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果。针对现代电子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的热流越来越大,布局及安装空间有限,使用约束限制条件大的情况,本发明适用空间随机分布布局及安装空间有限的高热流器件散热及温度精密控制的热设计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46843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345617.1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50
Abstract: 一种电加热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定义控制周期,在每个控制周期内定义若干比较周期;设置若干个控制组,每个控制组包含卫星上的若干个加热回路;为每个控制组设置总功率限QU;获取控制组内每个加热回路的功率Q、控温阈值低温限TL和高温限TH;实时获取控制组内加热回路的通断状态和加热回路相应的被控温对象的当前温度T;实时计算加热回路高温限抵近率K;如果当前控制周期内接通的加热回路共有n路,第i路接通的加热回路功率为Qi,计算实时接通的加热回路功率总和QT;比较QT与QU,进行功率分配。本发明的方法以热控总功率作为调控目标,进行热控功率自主分配,统筹电加热回路的工作状态,压缩自主热控过程中的电加热功率,减少整星平台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