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20379.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温陶瓷抗烧蚀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高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基于与C‑SiC‑ZrB2陶瓷对应的组分配比信息确定在预设高温有氧环境中经过氧化后的C‑SiC‑ZrB2陶瓷的表层氧化膜的孔隙率;基于孔隙率及预设耗尽层判断规则判断氧化后的C‑SiC‑ZrB2陶瓷与氧化物之间是否存在碳化硅耗尽层;根据得到的判断结果以及相应的环境条件进行数学模型构建,以得到烧蚀计算模型;基于烧蚀计算模型确定与C‑SiC‑ZrB2陶瓷对应的烧蚀特征参数,以完成相应的陶瓷抗烧蚀性能评估操作;其中,烧蚀特征参数包括相应的氧化层厚度、陶瓷后退量以及陶瓷增重。有效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1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54864.4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从展向方向观测结霜的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涉及低温结霜研究领域,所述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包括:翼型结构、冷媒液体进管和冷媒液体出管,其中,翼型结构内设有互相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翼型结构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媒进口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媒出口与第二流道连通,冷媒液体进管与冷媒进口连通,冷媒液体出管与冷媒出口连通,使用本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可从展向方向观测翼型表面一周的结霜情况,可用于研究翼型表面各处结霜情况不同的结霜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154864.4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从展向方向观测结霜的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涉及低温结霜研究领域,所述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包括:翼型结构、冷媒液体进管和冷媒液体出管,其中,翼型结构内设有互相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翼型结构上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媒进口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媒出口与第二流道连通,冷媒液体进管与冷媒进口连通,冷媒液体出管与冷媒出口连通,使用本翼型结霜实验模型,可从展向方向观测翼型表面一周的结霜情况,可用于研究翼型表面各处结霜情况不同的结霜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0379.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温陶瓷抗烧蚀性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高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基于与C‑SiC‑ZrB2陶瓷对应的组分配比信息确定在预设高温有氧环境中经过氧化后的C‑SiC‑ZrB2陶瓷的表层氧化膜的孔隙率;基于孔隙率及预设耗尽层判断规则判断氧化后的C‑SiC‑ZrB2陶瓷与氧化物之间是否存在碳化硅耗尽层;根据得到的判断结果以及相应的环境条件进行数学模型构建,以得到烧蚀计算模型;基于烧蚀计算模型确定与C‑SiC‑ZrB2陶瓷对应的烧蚀特征参数,以完成相应的陶瓷抗烧蚀性能评估操作;其中,烧蚀特征参数包括相应的氧化层厚度、陶瓷后退量以及陶瓷增重。有效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29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66088.3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10/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器气动热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飞行器气动热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飞行器的飞行条件和飞行器的外形特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包含外形特征提取网络、来流信息提取网络以及热流预测网络的气动热预测模型;将飞行条件和所述外形特征输入至训练后的气动热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后的气动热预测模型对飞行器的气动热进行预测,以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通过该气动热预测模型直接输出预测的气动热结果,通过该气动热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外形飞行器的气动热进行快速预测,并且借鉴了图像处理技术的思想,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权值共享的特点,相比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构建的预测模型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0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33939.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表面数据传递的伸缩翼气动热与传热耦合模拟方法,涉及流固耦合计算领域,包括:步骤一:选取计算锚点;步骤二:流场求解;步骤三:获得每个计算锚点的流场壁面网格热流值;步骤四:将固定翼热流值和伸缩翼热流值分别对应至固体域和固定翼网格空间;步骤五:将固定翼和伸缩翼热流值分别插值到固定翼和伸缩翼结构壁面网格,对插值后的固定翼和伸缩翼结构壁面网格进行计算获得固定翼与伸缩翼的温度分布;步骤六:返回执行步骤二,累计返回执行预设次数步骤二后结束,获得最终的固定翼与伸缩翼的温度分布结果,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量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154863.X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轴向方向观测结霜的圆管结霜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涉及低温结霜研究领域,圆管结霜实验模型包括:底座、冷媒液体进管、冷媒液体出管和圆管;底座内第一腔体与冷媒液体进管连通,第二腔体与冷媒液体出管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圆管安装孔,将所述圆管安装孔分隔为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第一半圆孔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半圆孔与第二腔体连通,圆管内设有第二隔片,第二隔片首端延伸至所述圆管的首端,第二隔片的尾端向所述圆管的尾端延伸,第二隔片的尾端与所述圆管的尾端之间有间隙,圆管的首端用于安装在圆管安装孔内且安装后第二隔片与第一隔片对接,本发明能够观测圆管表面轴向的霜层厚度分布及结霜形貌。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1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54863.X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轴向方向观测结霜的圆管结霜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涉及低温结霜研究领域,圆管结霜实验模型包括:底座、冷媒液体进管、冷媒液体出管和圆管;底座内第一腔体与冷媒液体进管连通,第二腔体与冷媒液体出管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圆管安装孔,将所述圆管安装孔分隔为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第一半圆孔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半圆孔与第二腔体连通,圆管内设有第二隔片,第二隔片首端延伸至所述圆管的首端,第二隔片的尾端向所述圆管的尾端延伸,第二隔片的尾端与所述圆管的尾端之间有间隙,圆管的首端用于安装在圆管安装孔内且安装后第二隔片与第一隔片对接,本发明能够观测圆管表面轴向的霜层厚度分布及结霜形貌。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0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433939.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表面数据传递的伸缩翼气动热与传热耦合模拟方法,涉及流固耦合计算领域,包括:步骤一:选取计算锚点;步骤二:流场求解;步骤三:获得每个计算锚点的流场壁面网格热流值;步骤四:将固定翼热流值和伸缩翼热流值分别对应至固体域和固定翼网格空间;步骤五:将固定翼和伸缩翼热流值分别插值到固定翼和伸缩翼结构壁面网格,对插值后的固定翼和伸缩翼结构壁面网格进行计算获得固定翼与伸缩翼的温度分布;步骤六:返回执行步骤二,累计返回执行预设次数步骤二后结束,获得最终的固定翼与伸缩翼的温度分布结果,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量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65791.3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C/MeC/SiC复合材料烧蚀后退量的评估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确定了所述复合材料在有无气流冲刷两类情况下材料的烧蚀后退量,对于有气流冲刷,先根据第一、第二物性参数及氧气摩尔流率获得其烧蚀后退速率,从而获得其烧蚀后退量。对于无气流冲刷,先根据第一物性参数和氧气摩尔流率获得在无气流冲刷条件下所述复合材料烧蚀形成的氧化层厚度,再根据第二物性参数和所述氧化层厚度获得其烧蚀后退量。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准确分析出复合材料的烧蚀后退量,具有通用性,能够覆盖不同组分的同一类型物质,该方法具有分析准确度较高、成本低、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