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91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59154.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0 , G06Q50/50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社交关系强度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用户社交关系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用户的用户信令集;根据每一用户的用户信令集,获取对应的用户驻留场景信息集;根据各个用户的用户驻留场景信息集,按照日期和区域划分,形成时间位置数据块;对每一时间位置数据块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伴随信息;根据各条伴随信息,统计每两个用户之间的伴随场景数量,生成社交强度信息。基于用户信令集包含的位置信息,无需依赖流量数据,便可以分析获取用户之间的线下社交强度。基于伴随场景作为社交强度的评估基础,而不是频次为基础,能够避免工作关系等因素影响,有利于更加准确评估用户之间的社交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29601.7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常用户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从运营商平台获取历史异常事件涉及的历史异常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基于所述历史异常事件的事件数据,对所述历史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异常行为特征;基于所述异常行为特征对待识别用户集进行异常识别,得到目标异常用户。
-
公开(公告)号:CN1190483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164898.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移动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风险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治安管理平台的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治安管理平台的第一特征;根据运营商平台的用户数据,确定所述运营商平台的第二特征;将所述第一特征和所述第二特征输入风险预警模型,所述风险预警模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于识别风险区域的区域识别模型、用于评估区域风险水平的区域评估模型、用于获取预定用户的位置信息的人员预警模型;通过所述风险预警模型,输出预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3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720672.5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违规行为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违规行为预警方法包括:获取基于历史违规数据提取的针对违规行为的人员列表和地点列表,并根据所述人员列表中的违规人员的通信数据得到对应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人员列表、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地点列表检测是否达到违规行为的预警条件;若检测到达到所述预警条件,根据所述人员列表、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地点列表确定对应的预警模式;根据所述预警模式进行违规行为预警处理。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所有场景下对违规行为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3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595591.5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移动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Q10/1053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就业群体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应用于隐私计算服务器,包括:获取运营商服务器上传的待识别用户的上网行为特征、通信行为特征、行业聚集点停留特征,以及政府部门服务器上传的待识别用户的政务行为特征;将上网行为特征、通信行为特征、行业聚集点停留特征和政务行为特征输入训练好的新就业群体识别模型,得到待识别用户的新就业群体类别。本发明通过将不同服务器的数据要素输入构建的新就业群体识别模型进行识别,实现基于隐私计算通过新就业群体识别模型对多方数据进行融合计算,有利于完善职业画像,提高模型识别精度与数据流通安全性,打破传统模型计算花费大、精度差、对异常数据抗干扰能力弱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1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95421.2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移动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3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行程驻留点提取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用户的行程轨迹数据按照时序排列,得到行程轨迹时间序列;基于行程轨迹时间序列和标准差验证算法,确定原始位置轨迹集合,并基于原始位置轨迹集合确定原始驻留点;基于原始位置轨迹集合和原始驻留点,提取第一目标位置轨迹集合。本申请提供的行程驻留点提取方法通过标准差验证算法识别用户驻留点和移动点,对行程轨迹数据中跳变特征明显的用户驻留态位置轨迹的整合识别效果明显,鲁棒性高,相较于K‑means,DBSCAN等机器学习聚类算法更加轻量,且提高了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1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634490.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37 , G06F16/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定位服务领域,提供一种兴趣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兴趣点识别方法包括:基于用户历史驻留点数据对用户历史驻留点进行栅格化压缩,得到栅格映射值;基于栅格映射值确定目标分组,以及目标分组中各驻留点下标;基于各驻留点下标、预设领域半径以及预设领域样本数阈值,确定各类点集合,以及各类点集合的兴趣点;基于各类点集合中各驻留点的历史数据,确定兴趣点的驻留特征。本申请针对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真实位置时产生的团状散布驻留点数据,对其进行聚类聚合,归纳计算兴趣点的经纬度,再根据兴趣点的经纬度匹配其场景名称和场景类型,解决了现有方法由于驻留点位置波动造成的识别兴趣点不准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18471.1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4 , G06F18/2431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号码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涉诈号码,提取所述涉诈号码的用户特征;将所述用户特征输入预设的概率预测模型,得到所述涉诈号码的复机概率;获取环境指标并根据所述环境指标确定策略等级;根据所述复机概率以及所述策略等级确定所述涉诈号码的处理策略。本发明提高了涉诈号码处理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959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911216277.7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诈骗地点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开户信息,所述开户信息包括待识别号码和开户时间;判断所述待识别号码在所述开户时间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开机;若确定所述待识别号码在所述开户时间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开机,则判断所述待识别号码是否在非本地地点;若确定所述待识别号码在非本地地点,则将所述待识别号码标记为可疑号码;根据所述可疑号码,识别诈骗地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诈骗地点识别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619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496154.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移动通信领域。所述定位方法包括:基于预先创建的基站覆盖指纹库,获取优化的用户MR位置数据,其中,所述基站覆盖指纹库是基于预先创建的基站理论覆盖模型,获取用户时间维度位置分布图创建得到;基于所述优化的用户MR位置数据,融合用户的当前XDR位置数据,得到融合结果;根据所述融合结果,输出用户的最终位置数据。本发明通过基站覆盖指纹库对MR位置数据进行优化,并融合XDR位置数据,在保证用户时空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的位置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基站较少的场景中定位效果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