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81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490928.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40/186 , G06F40/174 , G06F40/211 , G06F40/2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器学习领域,提供一种自动填单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自动填单方法包括:对待处理通话文本进行句法分析,得到多个通话交互对;基于词频统计基表和共现矩阵基表,确定每个通话交互对的信息量,所述词频统计基表和所述共现矩阵基表是对历史通话文本进行处理得到的;根据每个通话交互对的信息量,从所述多个通话交互对中提取关键交互对;基于工单模板对应的抽取数据填写所述工单模板,所述工单模板是基于所述关键交互对确定的。本申请通过抽取的关键交互对确定工单模板,进而结合信息抽取的方式实现工单的自动准确填写。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23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77695.9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局部电能利用效率测算方法和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待分析数据中心对应的多个分区;确定各个分区的分区能耗;所述分区能耗包括分区内信息设备能耗、分区内空调末端分摊能耗、分区内冷源系统分摊能耗、分区内供配电系统分摊能耗和分区内辅助设备分摊能耗;基于各个分区的分区能耗,确定所述待分析数据中心的各个分区的局部电能利用效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提高了数据中心局部电能利用效率测算的准确性,实现了对数据中心的能耗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析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56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711493526.8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C: H04L41/147 , H04L41/14 , H04L41/14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业务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区域的历史统计数据;将所述历史统计数据输入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将所述初步预测结果输入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预测区域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利用串行方式融合应用S‑ARIMA时间序列算法和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A‑Kalman方法),利用A‑Kalman方法的滤波调整特性对时间序列进行修正,并将卡尔曼的一步输出与时间序列的N步预测结果无缝衔接起来,形成两种算法的串行接力效果,进一步提高业务量预测准确度的同时达到多步预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493526.8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C: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业务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区域的历史统计数据;将所述历史统计数据输入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将所述初步预测结果输入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待预测区域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利用串行方式融合应用S‑ARIMA时间序列算法和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A‑Kalman方法),利用A‑Kalman方法的滤波调整特性对时间序列进行修正,并将卡尔曼的一步输出与时间序列的N步预测结果无缝衔接起来,形成两种算法的串行接力效果,进一步提高业务量预测准确度的同时达到多步预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7516989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1420544.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C: G06F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信号控制的终端测试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箱体,包括容纳部和与该容纳部连通的开口,容纳部能够容纳待测终端;箱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容纳待测终端的数据线接头的接口,待测终端通过接口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和盖体,扣合于箱体的开口,并与箱体一并界定屏蔽空间,盖体上设置有无线信号线性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屏蔽空间的屏蔽效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信号线性控制装置来实现无线信号屏蔽效果的线性调节,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结构简单、布局灵活、故障排查容易,可以实现装置内部信号相对线性的变化调整进而仅需要较少的操作人员在日常办公环境下即可进行待测终端的各场景分业务测试,提高了测试验证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