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57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1332252.3
申请日:2019-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核能结构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和高温、抗辐照、高强度的ODS钢及其制备方法。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2.0~16.0%;Al:3.0~5.0%;(W+Mo):1.0~1.5%;Y2O3:0.1~0.5%;Zr:0.1~0.5%;Fe余量。其它杂质元素含量如下:C≤0.02%;N≤0.02%;Co≤0.1%;Ni≤0.1%;Cu≤0.01%;P≤0.005%;S≤0.005%。在常规ODS钢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优化,控制碳含量在母合金冶炼后达到0.005%以下、最终粉末冶金制备后0.02%以下,避免形成在高温、辐照条件下易于熟化的M23C6碳化物以提高高温稳定性和蠕变强度;通过协同控制Cr、Al含量形成致密氧化膜提高抗腐蚀氧化能力、并平衡时效或辐照脆性;通过纳米氧化物尺寸、数密度、种类等调控来提高抗辐照性能。基于以上特征,材料同时具有耐腐蚀(主要为液态金属等)和高温、高强度、抗辐照的优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57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32252.3
申请日:2019-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核能结构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和高温、抗辐照、高强度的ODS钢及其制备方法。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2.0~16.0%;Al:3.0~5.0%;(W+Mo):1.0~1.5%;Y2O3:0.1~0.5%;Zr:0.1~0.5%;Fe余量。其它杂质元素含量如下:C≤0.02%;N≤0.02%;Co≤0.1%;Ni≤0.1%;Cu≤0.01%;P≤0.005%;S≤0.005%。在常规ODS钢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优化,控制碳含量在母合金冶炼后达到0.005%以下、最终粉末冶金制备后0.02%以下,避免形成在高温、辐照条件下易于熟化的M23C6碳化物以提高高温稳定性和蠕变强度;通过协同控制Cr、Al含量形成致密氧化膜提高抗腐蚀氧化能力、并平衡时效或辐照脆性;通过纳米氧化物尺寸、数密度、种类等调控来提高抗辐照性能。基于以上特征,材料同时具有耐腐蚀(主要为液态金属等)和高温、高强度、抗辐照的优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01339.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浩 , 张志强 , 李维 , 何培峰 , 邓朝俊 , 颜达鹏 , 于天达 , 陈西南 , 许斌 , 王留兵 , 杜华 , 王尚武 , 吴昊 , 王仲辉 , 唐向东 , 胡雪飞 , 付国忠
IPC: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水型核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堆顶送风冷却系统,包括围筒,其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围在内部并形成冷却通风流道,还包括分离式送风管路,围筒底部设有进风口,围筒顶部设有出风口,分离式送风管路的进口端安装于反应堆堆坑顶部,分离式送风管路出口端与进风口相对,且分离式送风管路出口端与进风口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空气流动由抽风改为送风,取消了风管与围筒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同时,保证大部分冷却空气进入围筒内部,避免拆装连接结构增加反应堆换料和维修周期,也避免了风机直接安装于围筒上而导致堆顶结构复杂,以及避免了风机振动直接作用于反应堆上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2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280745.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强放射性堆芯部件装拆方法和分析方法,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强放射性堆芯部件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所述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顶部开有顶部开孔(1),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底部开有底部开孔(9),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内部设置有操作台架(3)和中转操作间吊车(6),其中,操作台架(3)位于的顶部开孔(1)的正下方,所述顶部开孔(1)处配置有可起闭的中转间气密盖(20),所述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的底部圆周处设置有中转操作间临时紧固密封件(5),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设置有屏蔽门(101)。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2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80745.0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强放射性堆芯部件装拆方法和分析方法,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强放射性堆芯部件装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所述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顶部开有顶部开孔(1),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底部开有底部开孔(9),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内部设置有操作台架(3)和中转操作间吊车(6),其中,操作台架(3)位于的顶部开孔(1)的正下方,所述顶部开孔(1)处配置有可起闭的中转间气密盖(20),所述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的底部圆周处设置有中转操作间临时紧固密封件(5),换料临时中转操作间(10)设置有屏蔽门(101)。
-
公开(公告)号:CN1099862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469027.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压紧结构成形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压紧结构成形方法;取消了型材、配套焊材的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取消了所有的全焊透焊缝,避免了结构的焊接变形,提高了成形质量;取消了加工数量众多的流水通孔的工序,避免了结构的加工变形;采用了整体成形的压紧结构,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整体成形的压紧结构的结构材料性能均匀,尤其是结构厚度方向材料性能无差异;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1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42972.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21/02 , B22F3/1055 , B22F5/10 , B33Y10/00 , G21C2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导向筒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导向筒以及镀铬层的原材料;2)根据导向筒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导向筒以及导向槽壁上的镀铬层的成型;5)对成型的导向筒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导向筒进行尺寸稳定化处理;7)对导向筒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导向筒进行超声波检验。本发明基于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取消了导向筒的所有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了成形质量和表面处理质量,导向槽的数量和尺寸可以进行调整变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4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21599.2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包括属于上部堆内构件的上支承柱,还包括用于保护堆芯仪表线的套管件,核反应堆工作期间,套管件位于上支承柱内,堆芯仪表线位于套管件内;其特征在于,核反应堆维护期间,堆芯仪表线相对于上支承柱静止并随部堆内构件、上支承柱整体提升,所述套管件能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上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的末端。
-
公开(公告)号:CN1034894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10193939.5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以非能动方式对安全壳外表面喷淋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核反应堆安全壳喷淋冷却装置。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喷淋装置,它包括安喷箱,安喷箱通过输水管道连接环形喷淋集管,环形喷淋集管设置在安全壳穹顶的上方,在输水管道与环形喷淋集管之间安装有常闭阀组。本发明的优点是,非能动安全壳喷淋装置不同于传统核电站能动的安全壳内部喷淋系统,而是采用外部喷淋,不需要安全级应急电源及能动部件,可以实现反应堆失水事故或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叠加全厂断电事故等多重极端事故叠加时安全壳短期及长期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95642.3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昫心 , 董元元 , 杨立才 , 曾鹏 , 罗英 , 颜达鹏 , 许斌 , 杨敏 , 谢国福 , 李玉光 , 周高斌 , 邱阳 , 张亚斌 , 马姝丽 , 杨志海 , 胡甜 , 王点
IPC: G21C13/024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支承段,包括竖直设置的筒形本体、若干循环接管及若干分隔件,筒形本体内部沿竖直方向贯通设置,筒形本体的上部与蒸汽发生器连通,筒形本体的底端与堆芯连通,以使堆芯通过筒形本体与蒸汽发生器的入口连通;循环接管的一端贯通筒形本体的外侧壁与筒形本体的内部连通,循环接管的另一端设有主泵;分隔件与循环接管一一对应,分隔件设于对应的循环接管内,以使循环接管分隔为沿循环接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主泵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流道的一端与主泵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堆芯连通。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压力容器结构未兼具冷却剂流道,集成结构不理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