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5333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126646.2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iAl基合金钎焊领域,具体是一种非晶态Ti‑Zr‑Cu‑Ni钎料真空钎焊TiAl基合金的钎焊工艺,解决现有非晶态Ti‑Zr‑Cu‑Ni钎料真空钎焊TiAl基合金钎焊工艺研究不充分等问题。本发明的钎料重量百分比为Zr:25.0%‑40.0%;Cu:10.0%‑20.0%;Ni:10.0%‑20.0%;其余为Ti。制备方法:一、称取原料;二、将原料装入熔炼设备中抽真空并冲入氩气,进行多次熔炼并冷却;三、将熔炼后的母合金进行急冷甩带,即得本发明的非晶态钎料。并依照880℃‑1030℃、0‑120min、表面粗糙度(Ra):3.2μm‑0.5μm、钎料面积:大于0至7cm×7cm、钎料厚度:大于0至50μm的钎焊工艺进行钎焊。本发明优化和补充非晶态Ti‑Zr‑Cu‑Ni钎料真空钎焊TiAl基合金的钎焊工艺,为此种钎料的应用提供充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8374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19681.0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47/12 , C22C49/11 , C22C49/06 , B22D18/06 , C22C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造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SiC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液态吸铸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固态制备法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复合材料易污染而导致力学性能差,复杂零件近净成型困难等问题。本发明通过(1)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母合金;(2)纤维体积分数及分布方式设计;(3)纤维张紧及其定位;(4)真空吸铸;(5)热等静压等工序,制备SiC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合金缺陷少,纤维与基体合金结合紧密,反应适中,复合材料干净无污染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25905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048757.1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3K35/32 , B23K35/40 , B23K1/008 , B23K103/14 , B23K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钎焊工艺,具体为一种用于TiAl基合金钎焊的高温Ti基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钎焊工艺,解决了现有钎料焊后接头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差、钎料熔点低、钎料制备和钎焊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的钎料按重量百分比由Fe:10%~30%、Mn:10%~30%;Al、B、Co、Cr、Mg、Ag、Nb和Zn之一或两种以上,添加量为0~5%;其余为Ti。制备方法:一、称取原料;二、将原料装入熔炼设备中抽真空并冲入氩气,接着进行多次熔炼并冷却;三、将熔炼后的母合金进行急冷甩带,即得本发明的钎料。将急冷钎料箔带按照1100℃~1250℃、0~120min的钎焊工艺进行钎焊。本发明所制备的钎料与现有的钎料相比,具有高熔点、优秀的润湿性和力学性能;钎料制备和钎焊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92775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710600391.4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熔模铸造γ-TiAl基合金叶片模壳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粒度为200~400目的氧化钇粉与有机溶胶按重量比为5.0:1~7.0:1配制成流杯粘度为10~40秒的料浆;然后,将上述料浆涂挂在蜡模上,撒粒度为100~16目的氧化钇砂、刚玉砂、铝钒土砂、上店土砂或石英砂,干燥;如此反复7~8次,最后一层涂挂料浆,干燥;再脱蜡,烧结。本发明制备模壳工艺简单,料浆性能容易控制,寿命长,模壳内表面质量好,具有适宜的强度,浇铸叶片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表面疏松。该方法可以解决高活性、低塑性TiAl合金叶片近净尺寸成形、消除叶片表面疏松等缺陷控制难题,不仅限于精密铸造TiAl叶片,同样适合于浇注TiAl基合金其它结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98365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507369.6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领域,具体为一种Ti3Al合金导叶内环精密铸造用模型与模壳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大尺寸Ti3Al合金导叶内环结构件。该方法涉及导叶内环模型及模壳制备包括多孔空腔结构件蜡模模型的制备及尺寸控制技术、氧化钇陶瓷模壳制备技术。本发明突破了大尺寸薄壁多孔近封闭内腔结构件的模型尺寸精度控制及模壳制备关键技术,为大型复杂结构件的精密铸造成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与开窗口铸造加焊接工艺相比,此方法实现了铸件整体成型,避免了内腔焊接难题,提高了铸件质量;模壳制备过程中采用微风控制装置实现了空腔内外模壳同步干燥,解决了内腔模壳干燥不足导致的铸件粘砂等缺陷;惰性氧化钇陶瓷模壳解决了钛铸件表面反应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71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410038402.0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γ‑TiAl基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尤其是一种片层界面择优定向的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γ‑TiAl合金在热变形与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织构演变而得到片层界面择优定向的细小全片层组织。技术特点为:a.采用热变形工艺加工γ‑TiAl合金;b.γ‑TiAl合金变形组织中α2相具有强烈的变形织构;c.对变形组织进行α单相区固溶处理,控制固溶时间以避免α晶粒异常长大而得到细小全片层组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解决γ‑TiAl合金全片层组织室温塑性差的问题,得到片层界面择优定向、承载方向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γ‑TiAl合金细小全片层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0603232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610218517.7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6 , C04B35/65 , C04B2235/3843 , C04B2235/402 , C04B2235/44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合成主相为Ti2AlC的球状MAX相粉体材料的方法。将能无压烧结合成MAX相的粉体材料配制成浆料,用喷雾干燥造粒法将浆料干燥成球形粉末,将获得的原料粉体在真空条件下无压烧结,将烧结后的粉体材料简单研磨过筛即可获得球形度好的MAX相粉体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球状MAX相粉体,球形度好,内部和表面存在孔隙,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分散性和流动性好,适合作为新型介孔材料在电极材料、储氢材料、超级电容器、污染物吸附、催化剂载体等领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3232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610218497.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04B35/56 , C04B35/626 , C04B35/645 , C04B41/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618 , C04B35/6261 , C04B35/645 , C04B35/6455 , C04B41/009 , C04B41/5315 , C04B41/91 , C04B2235/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以TiAl粉体为原料的Ti2AlC陶瓷粉体制备方法。采用TiAl粉、TiC粉为反应原材料,原料的摩尔比为n(TiAl):n(TiC)=1:(0.8~1.0)。首先将TiAl和TiC粉末湿法球磨为浆料。将浆料进行烘干和真空干燥,干燥后的粉体再进行干磨。将干磨后的粉体成型并装入包套进行热等静压烧结或装入石墨模具进行真空热压烧结。烧结后的材料先机加工去除表面可能的污染物,然后经破碎、筛分、酸洗、干燥等工艺得到粉体。采用TiAl粉为原料减少了中间反应步骤,获得材料品质好,纯度高达99wt%,可作为表面工程、增强相、新型二元层状材料前驱体等材料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5157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506601.5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2F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3/15 , B22F1/0003 , B22F1/0085 , B22F3/24 , B22F9/082 , B22F2009/0824 , B22F2998/10 , C22C1/0433 , C22C16/00 , C22C19/056 , C22F1/10 , B22F3/1216 , B22F2003/2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高温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避免碳化物等析出相沿粉末原始颗粒边界析出的高温合金粉末热等静压工艺,适用于制备直接热等静压成型的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构件。第一步的热等静压温度应高于合金粉末的低熔点相的初熔温度且低于完全均匀化合金的固相线以上15摄氏度,气体压力应大于或等于90MPa,时间大于或等于20分钟且小于或等于1个小时。第一步完成后停止加热使材料随炉冷却至合金低熔点相初熔温度以下保温,时间应大于或等于2小时,以保证第一步后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低熔点相完全溶解,第二步完成后合金随炉保压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工艺可以避免碳化物等析出相沿着粉末原始颗粒边界析出,从而得到致密且显微组织为等轴晶的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290165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327400.4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合金试棒制作领域,为一种金属合金试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真空吸铸设备,真空室内充入高纯氩气P1至 0.02-0.06MPa;当纽扣锭表层完全熔化并液封合金锭坩埚底部的通孔后,继续向上真空室内充入高纯氩气使压力升至P2,P2与P1之间的压差为0.01-0.1MPa,利用压力差吸铸成型。具有高洁净性和高效性,且可实现成分高均匀性和高准确性,试棒尺寸达Φ12mm×120mm,解决了粉末冶金、熔模铸造、挤压成型及铸锭加工等试棒制备方法存在的成分不均匀、氧含量控制难、周期长或工序复杂等不足;可满足标样制备、合金设计、性能测试及送料杆制备等工艺对理想合金试棒的严格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