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5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87499.3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转接板及其连接方法,其包括:转接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接板本体上的若干同轴电缆连接焊盘、若干连接器连接焊盘以及若干连接器;所述转接板本体采用由若干信号连接层构成的多层板结构;各所述同轴电缆连接焊盘按照预设次序与相应的所述信号连接层连接,用于焊接由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塑闪阵列探测器其中一面上的所有PMT引出的Dy8信号和Dy5信号的同轴电缆,并使得每一PMT引出的Dy8信号和Dy5信号分布在不同的所述信号连接层上;各所述连接器一端焊接在各所述连接器连接焊盘上,并经所述连接器连接焊盘与各所述信号连接层对应连接,各所述连接器另一端分别与前端电子学电路板内对应的各ASIC芯片相连。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卫星探测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36252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619652.6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粒子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前置放大器模块,将能量粒子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压再转换成电荷;模拟ASIC芯片,将电荷进行处理输出差分电流信号;调理电路,将模拟ASIC芯片输出的差分电流信号进行电流-电压转换;ADC模块,将调理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数字化;触发信号产生模块,将能量粒子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触发输出信号;标定模块,进行定期在轨标定;高压场电路,提供使各能量粒子探测器正常工作的偏置高压;DAC模块,用于产生不同幅度的电压信号;核心处理系统实现噪声去除、温度补偿、状态监测、高能粒子种类鉴别及系统在轨标定,并与载荷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049243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0807062.6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荷测量芯片的单粒子闩锁防护装置及闩锁解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单粒子闩锁限流装置,用于抑制过大的闩锁电流;单粒子闩锁解除装置,用于自动解除单粒子闩锁。本发明可以抑制星载电子学设备在发生单粒子闩锁时的电流增长过大,同时可实现对发生单粒子闩锁现象的电路自动解除,快速恢复设备的工作任务,并不影响电路中其余部分的正常工作,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工作效率和保障了星载电子学设备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77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49902.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测器的中低能电子束标定装置及其标定方法,该装置包括:β放射源、二极磁铁、狭缝组件、真空系统和待标定探测器;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弯管、真空靶室以及真空泵,真空泵与真空靶室相连;β放射源固定设置于一连杆的端面上,连杆由步进电机控制,使得β放射源与二极磁铁的入射口间距可调;二极磁铁设置在真空弯管的弯折处;狭缝组件设置在二极磁铁的出射口,待标定探测器置于真空靶室内,紧靠狭缝组件之后。利用β放射源产生中低能电子,通过设置二极磁铁磁场强度以及狭缝宽度,对电子的能量及动量分散度进行选择,得到满足要求的准单能电子束用于探测器标定。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中低能电子束标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47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07864.X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 G01T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硅脂垫片,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硅脂垫片与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的面积大小一致;在硅脂垫片的另一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在探测器晶体的相应位置,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即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本发明将无窗硅光二极管粘接与探测器晶体上的方法,解决了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硅光二极管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航天项目及其它相关领域中的硅光二极管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在空间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功运用到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探测器正样产品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27333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1368502.9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空探测用复合式能量粒子探测器及其设计方法,属于空间粒子探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首先确定探测器的视场角大小;确定探测器所需组件;将挡光片设置在准直器的下底面上;将硅探测器Ⅰ、硅探测器Ⅱ和CsI(Tl)探测器自上而下依次同轴设置在挡光片的下方;根据不同粒子在不同探测器上的能量沉积,按照所需探测的能量粒子种类和能量大小,确定三个子探测器的尺寸大小并使所述探测器的边缘点位于倒圆台母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将反符合探测器设置在三个子探测器外的区域内。所述方法适用于深空辐射环境探测的多粒子复合探测的探测系统,用于探测多能量段、多粒子种类和宽能谱的带电粒子集成一体化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17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19668.7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 G01N1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空带电粒子探测器触发方法,包括以下内容:S1、将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快时间信号,并对快时间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脉冲信号;S2、对脉冲信号的宽度进行筛选,剔除非物理事件形成的干扰信号;S3、将经脉宽筛选后的脉冲信号进行逻辑判选,产生符合物理需求的初始触发信号,并判别入射粒子是轻粒子或重离子;S4、根据初始触发的入射粒子类别选择相应触发模式。本发明提供适用于更高计数率的触发方法,使之能够应用于深空带电粒子的探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2893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86018.0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计数率气体电离室,包括:快电荷灵敏前放;第一电离室,所述快电荷灵敏前放位于所述第一电离室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电离室的阳极板连接,用于放大所述阳极板产生的电荷信号;第二电离室,位于所述第一电离室的后方,所述快电荷灵敏前放位于所述第二电离室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电离室的阳极板连接,两个所述快电荷灵敏前放呈对向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离室与所述第二电离室结构相同,且两者呈上下反转设置。本发明公开的气体电离室信号响应速度快、堆积几率低,可以在106pps以上的高流强下稳定工作,且能量分辨率好,还能额外提供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09790.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 G01J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粒子探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光电倍增管对微弱光子的精确测量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调节脉冲驱动器,使照射到硅光电倍增管上的光子数达到单光子水平,并采集硅光电倍增管的信号谱;调节脉冲驱动器的强度,同时采集各个强度对应的硅光电倍增管的信号谱,获得脉冲驱动器强度与光子数目的刻度关系;将硅光电倍增管换成光电倍增管,依据脉冲驱动器强度与光子数目的刻度关系调节脉冲驱动器强度,获得不同光子数目与光电倍增管的信号幅值的关系,根据采集的普通光电倍增管的信号幅值获得待测光脉冲的光子数。其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且此测量方法有较强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47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607864.X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IPC: G01T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硅脂垫片,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硅脂垫片与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的面积大小一致;在硅脂垫片的另一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在探测器晶体的相应位置,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即实现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本发明将无窗硅光二极管粘接与探测器晶体上的方法,解决了硅光二极管在空间探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硅光二极管在空间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航天项目及其它相关领域中的硅光二极管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在空间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功运用到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探测器正样产品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