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045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38845.8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水平浸没罩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本发明的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水平浸没罩式补碳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罩子(1)和气体分布器(2),所述气体分布器(2)设置于开放池底部,所述罩子(1)罩于气体分布器(2)上方,该罩子(1)呈两端开口的筒体,沿培养液流动方向布置,罩子(1)的两端口分别为培养液进口(3)和培养液出口(4);其中,所述气体分布器(2)与罩子(1)的培养液出口(4)距离40厘米以上。本发明,在开放池内培养微藻细胞时,能够有效利用二氧化碳进行补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570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239589.2
申请日:2010-07-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转鼓式反应器生物浸出含砷金矿的预氧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砷金精矿漂洗;2)将漂洗后的含砷金精矿进行滤水烘干、研磨活化、酸预浸;3)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诱变菌,进行驯化培养,放大培养得到诱变混合菌;4)将诱变混合菌接种到转鼓式反应器中进行高浓度含砷金矿的生物浸出;5)将含砷金矿浸渣进行氰化提金。所述的转鼓式反应器包括一气体分布器,包括:进气管、分支导气管、气体分布管和出气管,由气体分布器实现气体预分散与气液充分接触混合,促进气液传质和溶氧供应充分。本发明将从根本上解决在高矿浆浓度下高传质速率与低剪切的矛盾,实现含砷金矿的高效生物预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570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39589.2
申请日:2010-07-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转鼓式反应器生物浸出含砷金矿的预氧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砷金精矿漂洗;2)将漂洗后的含砷金精矿进行滤水烘干、研磨活化、酸预浸;3)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诱变菌,进行驯化培养,放大培养得到诱变混合菌;4)将诱变混合菌接种到转鼓式反应器中进行高浓度含砷金矿的生物浸出;5)将含砷金矿浸渣进行氰化提金。所述的转鼓式反应器包括一气体分布器,包括:进气管、分支导气管、气体分布管和出气管,由气体分布器实现气体预分散与气液充分接触混合,促进气液传质和溶氧供应充分。本发明将从根本上解决在高矿浆浓度下高传质速率与低剪切的矛盾,实现含砷金矿的高效生物预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7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0894257.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挡板结构光生物反应器片材及其整体一次成型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采用上述带挡板结构光生物反应器片材制作软体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解决了带挡板结构光生物反应器片材难以整体一次成型和连续化生产的问题,也为后续的软体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流道之间筋板的焊接、拉带焊接、周围边缘的焊接提供质量稳定可靠、任意长度的带挡板结构光生物反应器片材以及相应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14130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796614.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20/06 , C08F226/06 , C08F220/56 , C08F220/14 , C08F216/14 , C08F220/30 , C08G73/02 , C08J9/36 , C08J9/26 , C08L27/16 , B01J20/26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聚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所述功能性聚合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盐、功能性聚合物、交联剂以及溶剂混合,分散,制得涂层材料;(2)将步骤(1)的涂层材料涂覆在基底材料表面,干燥,利用紫外光照射,后处理,得到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的功能性聚合物包含光反应性基团和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功能基团,当将其用于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时,光反应性基团可利用紫外光反应使基底材料与功能性聚合物实现化学键合,提高了功能性聚合物与基底材料结合的稳定性;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功能基团可吸附金属离子,使基底材料具有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1413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96614.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8F220/06 , C08F226/06 , C08F220/56 , C08F220/14 , C08F216/14 , C08F220/30 , C08G73/02 , C08J9/36 , C08J9/26 , C08L27/16 , B01J20/26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聚合物及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所述功能性聚合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盐、功能性聚合物、交联剂以及溶剂混合,分散,制得涂层材料;(2)将步骤(1)的涂层材料涂覆在基底材料表面,干燥,利用紫外光照射,后处理,得到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的功能性聚合物包含光反应性基团和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功能基团,当将其用于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时,光反应性基团可利用紫外光反应使基底材料与功能性聚合物实现化学键合,提高了功能性聚合物与基底材料结合的稳定性;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功能基团可吸附金属离子,使基底材料具有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505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210017246.0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H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通过pH反馈补加CO2,使培养体系的pH值维持在设定值,计量培养体系的CO2补加量,并利用CO2补加量与营养盐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控制营养盐的补加。所述方法中通过公式(I)计算营养盐流加液的添加量,其中,α为营养盐消耗量与CO2补加量之间的换算系数,ΔCO2为培养体系的CO2补加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能将培养体系的营养盐浓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波动,能够提高培养过程中营养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70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141752.5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培养鲜食微藻的含固态微藻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用于培养鲜食微藻的含固态微藻的组合物,包括活的微藻细胞和食品级凝胶。所述活的微藻细胞为适宜pH为6‑8.2的藻种和/或适宜pH为8.3‑13的藻种。所述食品级凝胶在微藻的培养基内不溶解并能支持活的微藻细胞生长。本发明将含固态微藻的组合物无菌封装于软体光生物反应器中,可以长时间保藏。居民利用本发明的含固态微藻的组合物可以很容易的制得卫生、可直接食用的新鲜微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液态培养工艺制备鲜食微藻的卫生问题,并可以避免液态培养中的藻细胞采收、藻泥洗涤、培养装置的清洗、维护等繁琐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1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02036.6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9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含氟废渣协同多种废渣固化重金属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稀土含氟废渣、电池铁矾渣、硅渣、铬渣和辅料混合,得到混合废料;之后进行熔融均化处理,形成熔体,冷却成型后,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元重金属与氟的固化体。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和物理包封作用形成复合解毒方法,实现了多元重金属和氟的同步稳定固化,使具有生物急性毒性的稀土含氟废渣解毒,氟由不稳定的酸溶失态转化为残余态;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用于解决多元危害元素的多种类废渣协同无害化处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01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08119.2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12N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CO2作为碳源培养微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向使用含CO2的气体作为碳源的微藻培养液中添加Tris,显著提高了培养液中总无机碳源的浓度,进而提高了微藻的生物量产率。尤其在最适生长pH值为6~8的微藻的培养液中,该方法可以保证较高的CO2利用率,同时,所添加的Tris不被微藻细胞所消耗,可以起到反复固碳的作用,提高了经济性。与单乙醇胺相比,Tris对微藻几乎没有毒害作用,在添加终浓度为2~8mmol/L时,生物量产率都有所提高,并在添加终浓度为4~6mmol/L时,提高幅度最大。此外,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也不受Tris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