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4078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992397.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a)向含有铝源、掺杂异元素源、碱性物质的混合液中滴加硅源,搅拌,静置陈化,得到凝胶状物质;b)将凝胶状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晶化,抽滤,烘干,得到NaMY‑M型分子筛;掺杂异元素源选自镓源或硼源;其中,NaMY型分子筛,M为掺杂异元素源的掺杂异元素。本申请采用无模板剂、无导向剂法方式,一步水热合成骨架掺杂异元素的Y型分子筛,该合成方法简单,绿色环保且缩短了合成时间,减少了合成路线上的影响因素,提高了合成效率。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在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间接和成碳酸二甲酯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该反应中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以及碳酸二甲酯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378128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870602.1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合成草酸酯用Pd/Al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是将钯盐溶于稀酸配制浸渍母液,将α‑Al2O3活性氧化铝球浸渍于该浸渍母液中,取出,在100~150℃下充分干燥;在氮气保护下按50‑100℃/h的升温速度升至500‑800℃并恒温1‑5h,即得到Pd/Al2O3催化剂。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制备的催化剂贵金属钯的负载量低,且活性组分在载体上高度分散,该催化剂的负载量仅为载体重量的0.05‑0.15%。该催化剂在CO合成草酸酯应用评价显示,其对草酸酯的选择性高达98%,在模拟工业装置的反应条件下草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可达到800g/Lcat/h以上(空速2000~3000h‑1),全面达到或超过采用现有技术中制备的Pd用量高于0.3%的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745212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014343.7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草酸二甲酯催化剂用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是将可溶性M盐(M盐为Zn、Mg、Ca和Co的硝酸盐、氯化物、醋酸盐)加入到钛酸酯的冰醋酸溶液中,再加入大分子量的有机物为致孔剂,于60~90℃水浴中不断搅拌直至形成透明凝胶,将此凝胶烘干、焙烧、挤条成型后制备得到MTiO3载体。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载体的结晶度高,具有无规则的片状结构。载体的表面具有不同强度的碱性位,但主要以弱碱性为主。所制备载体比表面积为10~35m2/g,其平均孔径为8~25nm。该法制备的载体适用于制备负载型的Pd基催化剂来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
-
公开(公告)号:CN10528958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8494.8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O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Pd,载体为MgAl2O4,表示为Pd/MgAl2O4。其中活性组分Pd的负载量占载体质量的0.05-0.3%,活性组分Pd粒子高度分散在MgAl2O4载体上。该催化剂在CO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空速2400h-1下,草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98%,草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最高达到1125g/Lcat/h。
-
公开(公告)号:CN101632923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10071458.0
申请日:2008-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B01J23/22 , B01J23/10 , B01J23/648 , B01D53/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高可见光催化活性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为复合氧化物,化学组成通式为xVEuO,x为n(V)/n(Eu),0.5<x<4.5。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氧化铕和偏钒酸铵分别溶于浓硝酸和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铕溶液和偏钒酸铵溶液,在搅拌的情况下将两者混和得到沉淀,随后旋转蒸发去除水份,所得固体在烘箱中烘干后400-600℃温度下焙烧。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VEuO光催化剂有优秀的可见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负载贵金属后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8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49456.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糖类修饰的活性炭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属于活性炭改性技术领域和催化剂领域。一种糖类修饰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有活性炭、水的混合物加热后,得到预处理的活性炭;S2、将预处理的活性炭加入含有糖类、水的混合液中密闭浸渍,得到浸渍处理的活性炭;S3、将浸渍处理的活性炭煅烧,得到糖类改性活性炭。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微孔率、碳缺陷程度和Lewis酸强度;并在催化亚硝酸甲酯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分散度高,且活性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4491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100067.1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IPC: C01B39/06 , C01B39/10 , C01B39/24 , B01J29/08 , B01J29/89 , B01J29/85 , B01J32/00 , B01J29/12 , B01J29/14 , B01J35/10 , C07C68/00 , C07C69/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硝酸甲酯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用Y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该Y分子筛采用水热法和微波辅助晶化法合成,通过导向剂的制备以及钛源、磷源对母液组成的调控,通过微波预晶化处理后再进行晶化反应,得到Y分子筛。该Y分子筛的特征是在保持Y分子筛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将钛、磷杂原子掺杂到骨架中去;将该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后,用作亚硝酸甲酯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无氯体系催化剂;表现出更优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939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24599.8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58 , B01J35/0013 , C07C67/36 , C07C69/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MgTiO3催化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催化剂是以MgTiO3为载体,贵金属Pd为活性组分,其中Pd的负载量为0.01‑0.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5‑35m2/g,平均孔径为10‑25nm。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利用溶胶凝胶法将活性组分Pd均匀分散于载体MgTiO3的上,实现了贵金属Pd的高效利用,极大降低了催化剂的生产成本。该催化剂主要用于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中,具有高的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该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能耗低,能够实现工业化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423152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47495.0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44 , B01J37/0201 , B01J37/0236 , C07C67/36 , C07C69/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分散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球型α-Al2O3为载体,贵金属Pd纳米颗粒为活性组分,其中钯的负载量为载体质量的0.05-1%。该催化剂采用传统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特征是通过选用合适浓度的沉淀剂,优化活性组分Pd粒子在载体上的分散度,进而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较低贵金属Pd负载量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其草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高达898g/Lcat·h。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8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211349456.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糖类修饰的活性炭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属于活性炭改性技术领域和催化剂领域。一种糖类修饰活性炭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有活性炭、水的混合物加热后,得到预处理的活性炭;S2、将预处理的活性炭加入含有糖类、水的混合液中密闭浸渍,得到浸渍处理的活性炭;S3、将浸渍处理的活性炭煅烧,得到糖类改性活性炭。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微孔率、碳缺陷程度和Lewis酸强度;并在催化亚硝酸甲酯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分散度高,且活性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