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926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92076.1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泥石流灾害防治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道断面综合糙率系数的动态测定方法及装置,本申请通过获取泥石流断面几何参数,采用非接触式泥石流流深测量仪获取泥石流流深时程曲线,采用粒子图像追踪技术获取泥石流断面的表面流速时程曲线,通过曼宁公式反算泥石流运动综合糙率系数的测算方法,该方法综合可以测量非恒定过程泥石流糙率系数的动态演化过程,确保泥石流断面糙率系数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为泥石流勘查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适应泥石流野外勘察和实际工程设计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911098116.2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体积含沙量的测算方法。所述测算方法首先通过确定泥石流沉积样品的颗粒级配数据,进而确定小于2.000mm的颗粒含量P2和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P0.005,如果满足0.284≤P2≤0.991且0.018≤P0.005≤0.333,则通过体积含沙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泥石流体积含沙量。该方法在确定泥石流体积含沙量时不需进行主观判断,且充分考虑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对体积含沙量的影响,尤其是小于2.000mm和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对泥石流体积含沙量的影响,建立了适用性广泛且量纲和谐、指数函数型式的泥石流体积含沙量计算公式,能够合理确定泥石流体积含沙量,为泥石流勘查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计算过程科学简便,测算结果误差小,能够满足工程领域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660394.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冰崩型冰湖溃决涌浪生成及高度测量装置,属于坝体溃决技术领域,该冰湖溃决试验装置包括冰湖模拟组件和冰崩涌浪组件。多个模拟手段控制冰崩滑块的冲击路径、冲击角度、冲击规模、冲击速度和滑体密度。冰崩涌浪形成时,冰崩滑块以较大的速度冲入冰湖内,冰崩首先沿滑动方向上推动水体运动,此时形成第一阵涌浪,在惯性作用下冰崩继续向湖底运动,并在冰崩体背面排开一定量水体,滑坡体运动带动周围水体快速向该区域汇集,并形成第二阵涌浪。涌浪波以入水点为中心,向四周演进。精确模拟现实冰崩涌浪的形成、演进、衰减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便高寒山区冰湖的工程改造,减少冰碛湖溃决下游人员财产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9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27655.1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应用。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是用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在堰塞坝溃决前/中调节下游洪峰流量,结构体是分节式条状结构,由筒状钢索网内填装块石,两端束口,捆扎分节成形;在溃决前/中将结构体顺河道/沟道方向放置在泄流槽两侧坝顶面。系统是人工干预调节洪峰流量的“延迟干预”构思,能够有效调节溃决中后期洪水量,提升整个溃决排险方案效率。本发明还提供钢索网石笼结构体堰塞坝溃决排险防洪系统的应用,以及结构体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结构体是铁兜块石填充构成,即使后期不回收,对环境影响程度也极低,优于现有钢筋混凝土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180955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714145.3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湖溃决型洪水泥石流防治方法,通过在水石分离、水流分散达到快速调峰,控制溃决洪水泥石流的规模,利用逐级消能控制物源起动的方法降低溃决洪水泥石流规模的级联放大,在下游区域通过修建控制型拦砂坝进行分流调控将溃决洪水泥石流分层、快速排导至主河,可在冰湖溃决特大洪水泥石流风险的区域,提前修建防治工程构建防治体系,对洪水泥石流流量进行分离、消耗其能量、采用消能潜槛和拦砂坝等工程,逐级降低溃决洪水泥石流的能量,拦挡对下游有巨大冲击能量的块石,控制沟道沟岸物源起动形成泥石流,同时也可以将形成的稀性泥石流或高容重低粘性的泥石流进行水石分离,将稀性泥石流转化为洪水。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5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81977.5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模拟流体运动特征的多级变坡物理水槽实验装置,可以包括料箱装置、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液压系统和物料回收装置,料箱装置安装在多级变坡物理水槽的上游,用于装载实验材料,模拟泥石流的发生,液压系统用于抬升多级变坡物理水槽到指定角度,并可以调节不同分段水槽的倾角,模拟出地形的变化,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测泥石流的运动特性、多级变坡物理水槽底部及防护结构的受荷,多级变坡物理水槽顶部的高速相机用于记录泥石流的运动形态。根据发明的多级变坡物理水槽实验装置,可实现泥石流对防护结构的破坏监测,通过对比工况组合的数据,得到泥石流的运动特性和与防护结构作用的机理,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28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237109.7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堰塞坝溃口下切速率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测量得到溃口发展过程中溃口流速v及溃口底床坡度θ;步骤2,计算侵蚀率系数k;步骤3,计算溃口的下切速率E。本发明考虑了二者对侵蚀速率的影响,可采用该公式对泥石流堰塞坝溃决过程中,溃口下切速率全过程进行计算,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所需参数少,易于获取,计算过程简洁。
-
公开(公告)号:CN1121005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55598.5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稀性泥石流垂向流速分布、表面流速、平均流速测量方法。针对现有技术测量稀性泥石流垂向流速分布的方法不适用于泥石流监测与防治领域中实际相对简陋的工况条件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稀性泥石流垂向流速分布测量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在考虑固‑液两相的相间拖曳作用的前提下,基于固‑液两相的力平衡方程的测量方法。本发明提供了该测量方法在优化后的一种具体计算模型。本发明同时提供稀性泥石流表面流速测量方法与平均流速的测量方法。本发明测量方法科学合理、运算量小,所需各基础数据均能够借助传统泥石流监测试验设备获取。方法能够满足泥石流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现实条件下的稀性泥石流流速测量需要,为防灾减灾提供便捷的基础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08107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56470.0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的拦砂坝生态组合,针对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存在缺乏定量化设计指导以及初期设计条件不合理的缺陷。拦砂坝生态组合在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构筑数量N≥2座拦砂坝,相邻拦砂坝间距通过引入砂坝坝前回淤长度计算确定。优化的方案还包括生态工程措施,通过在坝前坝后的沟道两岸及沟道内规划不同植被类型增强生态组合效果。本发明具体提供了生态工程措施中重要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相邻拦砂坝间距参数实现调节坝间小空间环境因子营造特殊生态空间的拦砂坝生态组合,是不增加成本的新的形成区治理方案,并为生态防治措施从经验定性型向指标定量型转变提供了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6394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67875.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指标测算的优化思路主要集中在考虑透过性拦挡坝的类型与开口尺寸的影响方面的缺陷,本发明将泥石流沟道冲淤形态因素纳入拦砂率测算中,并将冲淤形态具体化为坝后回淤比降、原始沟床比降、泥石流沟道宽度三个可测量物理量,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测算方法在泥石流拦挡坝拦砂性能评估中的应用,与在泥石流拦挡坝清淤工程中的应用。本发明测算方法与应用方法所需参数能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资料收集来获得,方便简洁,适应实际工程设计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