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5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4076.6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播星历,用于供地月空间用户定位,包括:J2000.0地心惯性坐标系和地球固定坐标系之间的第一转换参数;J2000.0地心惯性坐标系和J2000.0月心天球坐标系之间的第二转换参数;J2000.0月心天球坐标系和月球固定坐标系之间的第三转换参数。本发明可以统一地月空间、环月空间和月球表面等月球附近空间用户进行定位解算的空间基准,提高定位解算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5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03561.4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型高轨卫星自串联设计状态的方法,用于小型高轨卫星公用平台自串联设计状态,或者用于深空探测航天器自串联设计状态,该方法包括:根据串联悬臂梁理论和瑞利‑里兹理论,建立基频理论分析模型;获得双星初步刚度比例;假设上星为纯刚体,根据双星初步刚度比例,获得下星一阶基频和上星一阶基频;结合星间刚度矩阵,获得双星一阶基频指标分配及串联双星的一阶基频。本发明有效的分解双星组合体基频要求至单星基频要求,保证了单星设计边界明确、整体设计资源分配合理、优化设计方向准确及故障处理界面清晰等技术效果。在卫星研制过程中,本发明通过顶层设计将指标有效分解以实现整星动力学特性的优化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372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99055.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V20/13 , G06V10/40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95 , G06N3/096 ,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星地协同的星载地面目标识别算法自动更新方法,包括:步骤1,星载计算单元获取热点区域的多次成像,并将图像送入在轨数据筛选程序;步骤2,利用星载深度学习目标识别算法,对图像进行目标特征提取;步骤3,识别出包含疑似目标的图像后,结合目标模板数据统计值对图像进行筛选;步骤4,从筛选出的图像中选择最有利于算法迁移的目标信息;步骤5,将筛选后的结果通过下行链路传输回地面;步骤6,地面系统接收并积累卫星下行数据,发送至高性能云服务器;步骤7,在服务器上,执行半监督学习方法,利用无标记的高质量在轨真实数据和地面已有的遥感数据集,在目标检测算法模型的迁移学习框架下完成算法模型的更新和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568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80002016.X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点式分离卫星星箭对接结构,包括空腔结构的对接装置以及过渡块,其中对接装置安装于火箭支架的星箭对接面上,过渡块安装于卫星主结构与所述对接装置之间,其上表面与卫星主结构的下表面接触,下表面与对接装置的上表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96586.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放式卫星系统的构建方法和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包括:提供模块化卫星平台设计单元,包括多个卫星平台关键开放子系统,每个卫星平台关键开放子系统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每个卫星平台关键开放子系统具有至少一种卫星平台接口;提供模块化载荷设计单元,包括多个载荷关键开放子系统,每个载荷关键开放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每个载荷关键开放子系统具有至少一种载荷接口;以及提供卫星载荷集成单元,根据卫星用户批准的业务和性能目标制定接口规范,接口规范用于规定目标卫星系统的目标卫星平台接口的开放方式和目标载荷接口的开放方式,卫星载荷集成单元根据接口规范为卫星用户集成目标卫星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919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9138.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提出一种高承载双星串联结构,包括:上承力筒;星间分离装置,其将所述上承力筒与下承力筒连接,其中所述星间分离装置被配置为将上方卫星的载荷从所述上承力筒传递至下承力筒;以及下承力筒,其布置于所述上承力筒的下方,其中所述下承力筒被配置为承载上星卫星以及下方卫星的载荷。
-
-
公开(公告)号:CN1125911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80666.0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层叠式卫星阵列构型及其发射方法,其中,构成层叠式卫星阵列构型的卫星包括卫星壳体以及卫星立柱,卫星立柱穿透卫星壳体,通过安装法兰固定于卫星壳体上,并通过上下端部的凸台结构及凹槽结构实现上下星的连接,提供卫星阵列构型的横向约束,并进一步通过抱箍支柱提供纵向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9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709697.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口径太空望远镜及其展开方式,光学反射面镜片被分为多块形状相同的固体面板,每块固体面板的背面设置有一个独立的光学反射面背部支撑桁架。在展开阶段,通过驱动旋转机构,多个光学反射面背部支撑桁架沿径向打开的同时进行扭转,并带动多块形状相同的固体面板以轮毂为中心打开并作扭转动作,实现中心光学望远镜的展开。在光学望远镜展开到位后,采用细胞星向外拉伸实现可展桁架的径向拉伸,并带动与可展桁架连接的微波反射面一起展开,组成微波望远镜。可实现集光学望远镜和微波望远镜功能为一体,简单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68518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002840.8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动力的空间钻探装置,包括设置于空间钻探装置的末端的钻头、冲击掘进模块、旋转驱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冲击掘进模块能够锤击钻头,旋转驱动模块能够带动钻头旋转;以及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当前土壤性质驱动所述冲击掘进模块和/或旋转驱动模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