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基硅炭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1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39043.5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基硅炭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硅基负极中硅体积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硅导电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有机溶剂切割沥青组分;通过超声分散抑制纳米硅颗粒在黏性沥青溶液中团聚,通过机械搅拌得到沥青均匀包覆的纳米硅颗粒;再进行炭化处理;将石墨与沥青混合球磨后加入前述产物继续球磨,并进行炭化处理,最后包覆沥青得到沥青基硅炭负极材料。本发明采用煤沥青为炭源,经过简单的沥青组分分离工艺得到坚固的炭涂层,并进一步优化了硅炭与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显著抑制硅的体积膨胀。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适用高电压体系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公开(公告)号:CN11106393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1268280.3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一种适用高电压体系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解决高电压体系电池的电解液在较高电压下被氧化分解,在高温条件下正极金属离子溶出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过快,循环寿命变差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所述电解液由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功能添加剂组成;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占电解液总重量的60%~90%,所述电解质锂盐的重量占电解液总重量的10%~20%,所述功能添加剂的重量占电解液总重量的5%~20%,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功能添加剂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功能添加剂为SEI成膜添加剂和正极保护添加剂。本发明的电解液通过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优化组合,满足高电压体系电池长循环性能同时兼顾高低温性能。

    一种便携式纽扣式电化学储能器件拆解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00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65294.0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拆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纽扣式电化学储能器件拆解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拆解装置包括“[”型支架、动模块、定模块和旋转手柄,只需要通过手套箱小过渡仓即可实现此拆解装置在手套箱内外的方便转移。在进行拆解作业时,纽扣式储能器件置于可升降施压柱与承压柱之间,通过扭动旋转手柄使传动螺杆转动,向下加压进而带动可升降施压柱将纽扣电池负极及内部的电极片、垫片和弹片等压入下外圆环内部,而正极壳则被卡于下外圆环的顶部,从而实现纽扣式储能器件的拆解。本发明能够低成本、便捷地完成拆解作业,拆解精确度好,整个拆解过程可实现电极片的无损、高效取出,省时省力,有效提高储能器件失效分析过程中的拆解效率。

    一种超厚型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18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64098.8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厚型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依据仿生设计原理制备超厚型氧化石墨烯膜,在氧化石墨烯浆料中加入壳聚糖,壳聚糖可溶于酸性的氧化石墨烯浆料中。通过抽滤、刮涂等方式将氧化石墨烯浆料制成薄膜,控制氧化石墨膜的形貌,在其表面引入“刺突”;然后将数层氧化石墨烯膜堆叠,各层氧化石墨烯膜在粘结剂和机械嵌合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紧密结合的厚膜。本发明所得的石墨烯薄膜厚度可达500微米以上,且热导率可达1146W/mK,可以用于大功率的电子设备散热设计。

    一种超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44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64767.1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导热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氧化石墨烯组装成膜,然后将其热还原移除非碳原子,与此同时,在热还原的过程中,同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氧化石墨烯膜进行改性,一方面利用气相沉积的碳原子修补石墨面网的缺陷,另一方面增强石墨烯膜的密度。即从体积密度和石墨晶体的完善性着手,进而获得超高导热石墨烯膜。本方法所得的石墨烯膜,体积密度为1.8~2.2g/cm3,热扩散系数则可达914.3~1071.5mm2/s。相应地,石墨烯平面方向上热导率可达1168.5~1637.7W/mK。本发明所得的石墨烯薄膜的孔隙较少,致密性高,因此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可用于电子设备的横向均温等领域。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959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980525.1

    申请日:2020-09-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以活性炭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物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使正极能同时发挥双电层机制和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同时,由于负极活性层采用了预嵌锂的负极活性层,故负极也具有一定的嵌锂量,从而达到了正极、负极双嵌锂的效果,所得锂离子电容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电化学性能优异,应用前景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