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1319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175587.6
申请日:2011-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L27/08 , C08K3/20 , B29C47/38 , B29C47/60 , B29C47/84 , B29C47/92 , D01F6/48 , D01F1/10 , C08J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827 , B29C2947/92514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加工PVDC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熔融挤出法,双螺杆挤出机中PVDC粉料经过第一加热区与第二加热区部分熔融,当熔体压力升至10MPa以上时,在第三加热区输入温度为40℃~70℃、压力为10MPa~15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且调节第三及以后各加热区的加热温度为140℃~160℃,然后部分熔融的PVDC粉料在第三加热区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一起熔融共混,再经第四及以后加热区挤出,实现PVDC树脂的低温绿色挤出加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降低PVDC树脂的加工温度,降低幅度达到20℃~30℃,从而解决了PVDC树脂加工窗口窄、树脂易分解的问题,是一种低成本、环保、绿色无毒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231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110347831.2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L27/08 , C08K13/02 , C08K5/12 , C08K5/523 , C08K5/103 , C08K5/521 , C08K5/10 , C08K5/11 , B29C49/04 , B29C47/92 , B29C55/12 , B29B7/80 , B29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385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晶点、提高阻隔的PVDC薄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在PVDC的共聚物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助剂,同时加入少量热稳定剂、润滑剂和无机氧化物,即首先进行助剂的复配,然后将助剂和PVDC树脂按照一定的比例、顺序进行共混,最后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经过吹塑工艺,吹制成膜。本发明方法采用新型的增塑剂及优化配比,可以降低总的助剂添加量,由此制备的PVDC薄膜,膜面平整光滑,可消除尺寸大于40微米的晶点,所得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较高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适用于食品包装或者药品包装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384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01278.9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梯度浸润性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离膜材料领域,所述梯度浸润性微孔膜包括下层疏水层和上层亲水层,且所述梯度浸润性微孔膜的亲水性从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递减,所述上层亲水层的上表面的接触角<90°且水滴浸润时间<10s,所述下层疏水层的下表面的接触角>90°且<1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新构筑微孔膜海绵状结构,及梯度浸润性改性,即通过调控膜孔结构对气体进行初步切割,提升气体透过率及减少进气压力,进而通过梯度浸润性改性,在本体膜表面形成单侧薄层亲水层界面,在缩减气泡尺寸的同时,提升膜表面污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97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580611.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67/00 , B01D71/64 , B01D17/00 , D06M13/513 , D06M11/05 , D06M101/28 , D06M101/32 , D06M101/26 , D06M101/24 , D06M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第一硅烷类单体和亲水性聚合物溶解于溶剂A中得到混合纺丝液;S2、将混合纺丝液制备得到纤维膜;S3、将纤维膜水解;S4、将第二硅烷类单体和无机酸溶解于溶剂B中得到第二硅烷类单体溶液;S5、将水解纤维膜置于第二硅烷类单体溶液中,反应后取出并晾干,得到纳米纤维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异质浸润性纳米纤维中,疏水层可以吸附和扩散破乳油滴,腾出膜孔隙空间,从而保证连续相(水)的相对稳定的通量,更重要的是,水相的剪切力可以直接作用于聚结的油相,由于定向传输效应,水可以转移到疏水层和纳米纤维基材的中间,这将进一步有助于油从膜中的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2656.1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69/08 ,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63/02 , B01D17/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界面中空纤维膜,包括亲水层与位于所述亲水层表面的纳米疏水层,且纳米疏水层的厚度<500nm,异质界面中空纤维膜具有异质浸润界面,本发明还公开了异质界面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新构筑本体膜丝内、外表面异质浸润性抗污涂层,既通过亲水性交联聚合物缠绕提升膜丝整体亲水性和水传输能力,进而,通过硅烷类聚合物与亲水性聚合物的硅烷基团桥接作用,在本体膜表面形成单侧超薄疏水界面层,提升膜丝抗污染黏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26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24858.1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原料包括固体的聚合物树脂、分相助剂、结构调整剂及加工助剂。本发明对成膜配方及热致相分离挤塑纺丝工艺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全固体组分复配,结合全水溶性膜结构调整,能够制备得到具有表面分离层孔结构和内部双连续孔结构的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其孔径分布窄,使用过程中小分子溶出率低,具有优异的抗爆破压力、抗拉断裂力、拉伸伸长率和分离性能,尤其适合用于医药、食品等生命健康和饮食健康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61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319966.8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砜类聚合物的回收和纯化方法。该回收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未使用的砜类膜;将砜类膜置于软化融合剂中,得到软胶体,其中,软化融合剂包括软化剂和砜类聚合物的良溶剂;将软胶体置于硬化蓬松剂中,得到蓬松硬块,其中,硬化蓬松剂包括醇类溶剂和砜类聚合物的不良溶剂;将蓬松硬块粉碎,得到微米级的粉体;以及清洗粉体,得到砜类聚合物。该回收和纯化方法得到的砜类聚合物纯度高,可直接作为原料用于注塑、挤出等热工序,配方设计以及工艺参数适应性好,并且,热加工的制件具有优异的性状。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6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10553.5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B01D69/12 , B01D67/00 , C02F1/4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胍盐复合聚酰胺纳滤膜,通过在微滤基膜上原位生长胍盐复合的聚酰胺分离层得到,胍盐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厚度为30‑100nm,渗透系数为30‑50L·m‑2·h‑1·bar‑1,Na2SO4的截留率不低于96%,对单盐NaCl和Na2SO4的选择性为20‑120,对一价和二价的混盐阴离子的选择性为40‑400,本发明还提供了胍盐复合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微滤基膜上原位生长聚酰胺分离层,分离层与基膜的相容性好、结合力强,赋予了纳滤膜优异的耐压性和长时间运行稳定性,同时大幅降低基膜支撑层的流体阻力,提高复合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49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244237.9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称浸润性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非对称浸润性正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亲水多孔支撑层和三层疏水亲水复合层,所述疏水亲水复合层包括超疏水纳米管层和亲水纳米线层,所述超疏水纳米管层包含氟化碳纳米管,所述非对称浸润性正渗透膜用于正渗透时,所述超疏水纳米管层的表面形成疏水纳米气泡空气层,多层超疏水纳米管表面形成多层疏水纳米气泡空气层。本发明提供的正渗透复合膜具有多层非对称浸润性膜结构,构筑了水分子由亲水侧向疏水侧的高速定向运输通道,氟化碳纳米管具有超疏水性能,其表面的微纳结构和疏水作用引起纳米气泡的产生,多层纳米厚度的空气层可有效排斥驱动液中盐离子的反向扩散,在正渗透过程中,疏水纳米气泡形成纳米流体二极管,实现了特定的单向水传递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060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809303.2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聚合物微孔膜包括聚合物基膜以及金属络合物,金属络合物一部分分布于聚合物基膜外表面,另一部分包覆聚合物基膜内部的孔道表面。该聚合物微孔膜中金属络合物均匀分布于聚合物基膜的外表面以及内部孔道表面,极大提高了聚合物微孔膜对水中污染物的催化降解效率或吸附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