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7287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463776.6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0/20 , B01J20/06 , C02F1/28 , B01J20/28 , B01J20/30 , C01B32/921 , C01G49/00 , B82Y40/00 , B82Y30/0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MXene/氨基化锌铁氧体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富集重金属汞中的应用,复合材料由多层MXene和均匀负载在MXene层间的氨基化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组成。其中,MXene具有独特的片层微观结构,其表面富含官能团,可使氨基化锌铁氧体负载再MXene的层间或表面,形成异质结的微观结构。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富集分离重金属汞,研究发现,多层MXene/氨基化锌铁氧体复合材料中大量羟基和氨基基团可以与重金属汞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络合相互作用的特性,实现汞的特异性分离,因而可作为吸附剂应用于食品或环境中汞的快速萃取及痕量检测,为复杂样本中汞的分析检测提供了新型材料和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46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001461.X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0/281 , B01J20/28 , B01J20/30 , B01J20/34 , G01N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化尖晶石型铁氧体/MXen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片状MXene和均匀负载在MXene上的氨基化尖晶石型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组成。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分离富集维生素B2,研究发现,氨基化尖晶石型铁氧体/MXene复合材料中大量羟基/氨基基团以及金属中心可以与维生素B2产生氢键相互作用和金属‑π络合相互作用的特性,实现维生素B2的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分离富集,因而可作为吸附剂应用于食品中维生素B2的快速萃取及痕量检测,为复杂样本中维生素B2的分析检测提供了新型材料和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6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88848.X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分析小扁豆萌发过程中多种脂类成分空间分布变化的质谱成像方法。首先包埋不同萌发时间的小扁豆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制备;然后将CHCA基质通过升华法沉积到小扁豆组织切片表面;最后将沉积有基质的小扁豆组织切片进行MALDI‑MSI分析,得到小扁豆萌发过程中多种脂类成分的空间分布变化。本发明通过限定基质的种类和相关仪器参数能够有效规避基质对目标物的干扰,实现了小扁豆萌发过程中脂类化合物的同时可视化成像。本发明建立的质谱成像方法高效、简便、无需复杂前处理技术,即可观察到高分辨率的形态学图像和质谱图像,为将来研究小扁豆萌发过程中脂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1979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50254.4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基咪唑钴修饰的二氧化锰微球的制备方法,是将二氧化锰微球完全溶解于硝酸钴的甲醇溶液中,再加入2‑甲基咪唑的甲醇溶液,搅拌,离心,洗涤,干燥,得到二甲基咪唑钴修饰的二氧化锰微球。该材料具备易于合成、高比表面积、高负载能力、渗透性好、扩散路径短、优异的热稳定性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酶固定化载体,乙酰胆碱酯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固定于二甲基咪唑钴修饰的二氧化锰微球上。本发明还提供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从中药旋覆花中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应用。本发明的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耐pH范围广、热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酶活力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2728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0763042.3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响应金纳米粒子/凹凸棒石复合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是先制备金纳米粒子/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再通过Au‑S化学键将末端巯基修饰的PEG构筑到金纳米粒子/凹凸棒石复合纳米表面,随后引入α‑CD,利用α‑CD与PEG链的主客体识别作用自组装交联形成超分子水凝胶。本发明利用凹凸棒石易修饰、特色的棒状刚性结构及金纳米粒子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能制得金纳米粒子/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并引入到PPR超分子水凝胶中制备复合超分子水凝胶,可有效改善传统PPR超分子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并赋予材料优异的近红外光敏感凝胶‑转变行为和可注射性凝胶性能,可作为在药物传输体系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27872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610420.4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化石墨相氮化碳材料,该材料是指以钠离子为掺杂离子构筑的具有层状、孔径为2~30nm空腔结构的共面三均三嗪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聚类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具有对放射性元素90Sr吸附性强、选择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6720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341336.0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丙素类天然源化合物新的生物活性及用途——作为抗菌剂在抑制人源性病菌中的应用,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本发明研究表明,其中所涉及的14种苯丙素类天然源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活性,部分高活性化合物的MIC值为400μg/mL,并展现出广谱性、高活性的特点,作为新型生物药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4555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49080.0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源黄酮类化合物新的生物活性及用途——作为抗菌剂在抑制植物病原细菌中的应用,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和农药科学领域。本发明的的研究表明,44种天然源黄酮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均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浓度在0.2 mg/mL时,抑制率仍在70%以上,可作为新的杀菌先导化合物进行生物合理性设计与开发。另外,黄酮类化合物均为天然源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具有环保、毒性低、来源广泛等特点,具有开发为新型绿色高效杀菌剂的潜力,可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35789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659179.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61K31/404 , A61K49/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可示踪的抗结肠癌鬼臼毒素衍生物,是由鬼臼毒素类抗肿瘤活性分子和半花菁类近红外荧光试剂通过偶氮键连接,在结肠特有菌群分泌的偶氮还原酶作用下偶氮键发生断裂,同时释放抗肿瘤活性分子和半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试剂,实现抗肿瘤活性分子结肠组织中靶向释放,并利用与抗肿瘤活性分子同时释放的荧光探针试剂的荧光成像分析可实现释放过程的同步示踪。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48442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340746.5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31/24 , C07C235/34 , C07C233/22 , C07C233/11 , C07C233/13 , C07D317/60 , C07C235/40 , A61P2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枸杞中一类酰胺类化合物及酰胺类化合物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类酰胺类化合物及酰胺类化合物组分,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应用,适宜作为标准品及药物开发用;其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收率,成本低、耗时短,操作简便,且所得产品纯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