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下沉量的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6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0296.2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沉量的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属于煤炭开采扰动影响评价领域。主要实现步骤为:(1)地质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交互实验方案设计;(3)计算各实验方案的主关键层扰动度;(4)计算各实验方案主关键层下沉量;(5)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主关键层扰动度与下沉量的耦合关系;(6)基于耦合关系,进行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等级划分;(7)计算区域内所有钻孔主关键层扰动度归一化值;(8)将钻孔的坐标与扰动度归一化数值匹配,最终得到区域内主关键层扰动度归一化值的等级分布。本发明为定性描述区域内主关键层受煤层开采扰动影响的相对大小以及主关键层下沉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近距离变层间距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位置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6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43267.X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离变层间距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位置确定方法,属于近距离煤层开采领域。主要实现步骤为:(1)研究区域的地质资料与开采资料的分析整理;(2)下行开采不同层间距影响下的层间影响分析;(3)下行开采层间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4)最大层间影响情况确定;(5)回采巷道水平错距确定;(6)巷道支护及监测优化。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地质、开采参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方法与不同方案中得到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最优解,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层间距变化明显的区域。

    一种近距离煤层协调开采最大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135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31399.0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离煤层协调开采最大支架工作阻力确定方法,属于近距离煤层开采领域。主要实现步骤为:首先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相关岩石力学实验等数据资料,结合地质雷达、钻孔窥视等手段判断层间岩层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硬岩,其次根据不同的层间岩层情况建立“散体给定载荷结构”、“散体给定载荷‑砌体梁式平衡结构”或“砌体梁式平衡结构”力学模型,最后根据符合现场情况的力学模型计算最大支架工作阻力;适用于煤层群上行、下行或上下行协调开采支架的工作阻力确定,针对性的为煤层群开采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种基于下沉量的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670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530296.2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沉量的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属于煤炭开采扰动影响评价领域。主要实现步骤为:(1)地质钻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交互实验方案设计;(3)计算各实验方案的主关键层扰动度;(4)计算各实验方案主关键层下沉量;(5)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主关键层扰动度与下沉量的耦合关系;(6)基于耦合关系,进行主关键层扰动影响等级划分;(7)计算区域内所有钻孔主关键层扰动度归一化值;(8)将钻孔的坐标与扰动度归一化数值匹配,最终得到区域内主关键层扰动度归一化值的等级分布。本发明为定性描述区域内主关键层受煤层开采扰动影响的相对大小以及主关键层下沉量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后采矿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梯度抽水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22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99843.4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一种后采矿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梯度抽水储能系统,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和采矿后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矿井水的二次利用系统。基于废弃矿井的具体开采情况,将不同标高采空区改建为具有相对高差的地下水库,充分利用废弃巷道充当连接通道,主要通道上部出地面与相应设备连接,下部通过各个联络巷连接地下水库,且同标高的地下水库存水量可进行相互补充。主要联络巷中设有水泵房和水电站进行抽水储能和放能,且可根据能量大小选择启动相应标高的水泵房和水电站。通过地面的中央控制室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特别地,该系统中富余的矿井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可供生活区使用,当系统缺水时,又可通过大气降水或部分可回收的生活用水进行补充。该系统在综合利用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和矿井水的基础上,解决了新能源的电力储能问题,为后采矿废弃矿井和即将退出产能的矿井,提供了转型参考。

    一种后采矿废弃井筒矸石梯度重力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8791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99858.0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一种后采矿废弃井筒矸石梯度重力储能系统,提供了一种更加经济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和采矿后废弃矿井井筒、矸石的二次利用系统。基于废弃矿井的具体开拓情况,利用废弃矿井井筒充当储能通道,在主、副井之间建立不同标高的地下车场,并根据相应的高差和车场数设置罐笼个数,一边通道的罐笼个数等于地下车场的个数,且各罐笼间上升下降的高差始终相等。该系统包括废弃主、副井改建的储-放能通道,上部出地面与相应设备相连接,下部与各地下车场相连接,利用联络巷连接各个通道和车场;储能时,提升系统将低位车场中的矿车提升至上位车场;放能时,将上位车场的矿车下放至低位车场。通过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矿车矸石的装载量和罐笼间的传递量实现梯度重力储能和放能;此外,各个罐笼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减小钢丝绳意外断裂的能量冲击。该系统在综合利用废弃矿井井筒和矸石的基础上,解决了新能源的电力储能问题,为后采矿废弃矿井和即将退出产能的矿井,提供了转型参考。

    一种后采矿废弃井筒矸石梯度重力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17733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367628.6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采矿废弃井筒矸石梯度重力储能系统。基于废弃矿井的具体开拓情况,利用废弃矿井井筒充当储能通道,在通道之间建立不同标高的地下车场,并根据相应的高差和车场数设置罐笼个数。储能时,提升系统将低位车场中的矿车提升至上位车场;放能时,将上位车场的矿车下放至低位车场。通过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矿车矸石的装载量和罐笼间的传递量实现梯度重力储能和放能;此外,各个罐笼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减小钢丝绳意外断裂的能量冲击。该系统在综合利用废弃矿井井筒和矸石的基础上,解决了新能源的电力储能问题,为实现传统矿业向新能源储能转型提供了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