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应力和梯度应力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066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1197341.7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一种动载和梯度应力加载实验装置和方法,本装置包括梯度应力构造器,该梯度应力构造器包括蜂窝油缸,蜂窝油缸上安装有相互独立的加载板,加载板形成封闭的加载面,加载板由伺服液压系统中的分油路控制,在岩石试样一侧设置有动态加载装置,该动态加载装置施加动态载荷,利用围压加载装置施加围压,本装置可以通过液压伺服控制器精准地构建出加载在岩石试样上的应力曲面;本方法通过上述装置,分别利用三次函数方程及高斯函数方程拟合应力曲面,从而研究岩石试样在梯度应力下的所显现出来的动力学特性及变化破坏特征,实验结果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一种巷道内布置的地震CT探测用震动波激发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4723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131873.0

    申请日:2015-03-24

    Abstract: 一种巷道内布置的地震CT探测用震动波激发方法和装置,其特征是通过顶紧机构将震源固定在巷道顶板底板之间,或通过锚杆、锚索端头将震源固定在巷道壁上,利用气体弹簧、金属弹簧作为激发动力源,驱动锤头击打埋设在巷道底板中的垫板,垫板击打煤岩体,或通过击打放置在巷道底板表面的垫板,垫板击打煤岩体,在煤岩体中激发震动波;或利用气体或固体爆炸作为激发动力源,在煤岩体中激发震动波。本发明能够适应煤矿井下巷道工作环境,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可替代爆炸震源,提高地震CT探测技术的效率。

    落锤式动静组合加载冲击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4227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418991.5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一种落锤式动静组合加载冲击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机身(1)和试样承载台(2),试样承载台(2)位于机身(1)上,试样安装在试样承载台(2)上并与施加静压力的液压静载压力机构相连,在机身(1)的上部安装有能沿导向柱(7)上下移动的冲击机构,冲击机构与安装在机身下部的提升机构相连。本发明能够实现煤岩试样动态、可控和不同动静组合形式加载,模拟煤岩材料多种应力波加载方式,使实验结果更有工程实际意义。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好。通过刹车驱动电机和电动抓钩的断电收紧状态,防止冲击机构在意外断电时坠落伤人,实现有效的安全保护。

    一种钻孔施工自动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56981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450215.9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施工自动监测系统,包括钻机底座(10)、进给器(4)、卡盘(3)、夹持器(2)、钻杆(1)、监控微机(20)、信号处理器(8)、倾角传感器(7)、安装在钻机侧面并置于机身尾部的激光传感器(5)、用于控制激光传感器工作的间断电路装置(14)以及安装在钻机机头侧面的移动平台上、并可随钻机机头前后移动的激光反射板(6);倾角传感器安装在钻杆侧面,并与钻杆平行;夹持器、卡盘、进给器分别通过夹持器液压管路、卡盘液压管路和进给器液压管路与间断电路装置连接,间隔电路装置与激光传感器相连。本发明能够随钻随测,测量精确,实时性好,同时便于管理者即时掌握施工作业进展、指导工作和及时调度。

    基于弹簧激发震动波的井下煤层地震CT探测用可控震源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75167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86654.4

    申请日:2014-11-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弹簧激发震动波的井下煤层地震CT探测用可控震源及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弹簧击打机构和动力机构,弹簧击打机构安装在套筒(11)内,套筒(11)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巷道壁上所钻的孔中,弹簧击打机构包括弹簧(12)、锤头(15)和垫板(16),垫板(16)的一端插装在套筒(11)中,另一端位于套筒(11)外与所钻孔的底部相抵,弹簧(12)驱动锤头(15)击打垫板(16),垫板(16)位于套筒外的一端击打孔底从而在煤层中产生可控震动波,锤头(15)上设有导向槽,通过安装在套筒(11)上的导向销(14)实现运动导向,动力机构用于驱动锤头(15)压缩弹簧(12),使锤头(15)处于激发状态。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