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1021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421167.1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综合考虑矿震群震动波的静载以及动载效应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静载强度指标、动载强度指标两种指标物理意义清晰,基于冲击地压发生的动静载叠加原理提出的综合预测指标计算模型明确,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强,同时权重的快速更新调整以及最终综合预测结果的客观判识预测效率高,可有效预测大能量矿震及冲击显现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15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29934.X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随钻响应参数的冲击危险性动态探测及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随钻响应参数数据;S2、处理所述随钻响应参数数据,计算危险预测权重;S3、根据所述危险预测权重,计算冲击危险预警指标;S4、根据所述冲击危险预警指标值,获取钻进区域危险等级并实时预警;S5、根据所述S4中钻进区域危险等级,获取下一钻孔位置;S6、重复步骤S1‑S4进行下一钻孔探测。本发明实时采集钻机钻进过程中扭矩、推力、孔底压力、钻屑量、电磁辐射、波速等随钻信息并实时进行后处理,判断钻进区域冲击危险性,操作人员根据危险预警指示灯判断钻进区域冲击危险性,降低了高应力区现场施工所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15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029934.X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随钻响应参数的冲击危险性动态探测及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随钻响应参数数据;S2、处理所述随钻响应参数数据,计算危险预测权重;S3、根据所述危险预测权重,计算冲击危险预警指标;S4、根据所述冲击危险预警指标值,获取钻进区域危险等级并实时预警;S5、根据所述S4中钻进区域危险等级,获取下一钻孔位置;S6、重复步骤S1‑S4进行下一钻孔探测。本发明实时采集钻机钻进过程中扭矩、推力、孔底压力、钻屑量、电磁辐射、波速等随钻信息并实时进行后处理,判断钻进区域冲击危险性,操作人员根据危险预警指示灯判断钻进区域冲击危险性,降低了高应力区现场施工所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117890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震群破裂机制反演的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目标矿震群;S2、对震源机制的反演函数波形的远场条件进行核算,将不满足所述远场条件的震源剔除;S3、对矿震群中射线数与震源数满足的关系进行核算;S4、对目标矿震群矩张量成分求解;S5、对矿震群破裂类型进行判识;S6、对目标矿震群中采动裂隙发育类型判识;S7、判断采掘空间周围采动裂隙发育过程及破裂模式。本发明综合利用矿震群的微震监测数据完成矩张量反演,及采动裂隙的破裂特征识别;此外,本发明物理意义明确,具有适于编程实现智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7890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震群破裂机制反演的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目标矿震群;S2、对震源机制的反演函数波形的远场条件进行核算,将不满足所述远场条件的震源剔除;S3、对矿震群中射线数与震源数满足的关系进行核算;S4、对目标矿震群矩张量成分求解;S5、对矿震群破裂类型进行判识;S6、对目标矿震群中采动裂隙发育类型判识;S7、判断采掘空间周围采动裂隙发育过程及破裂模式。本发明综合利用矿震群的微震监测数据完成矩张量反演,及采动裂隙的破裂特征识别;此外,本发明物理意义明确,具有适于编程实现智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2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421167.1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综合考虑矿震群震动波的静载以及动载效应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本发明涉及的静载强度指标、动载强度指标两种指标物理意义清晰,基于冲击地压发生的动静载叠加原理提出的综合预测指标计算模型明确,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强,同时权重的快速更新调整以及最终综合预测结果的客观判识预测效率高,可有效预测大能量矿震及冲击显现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42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28585.7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震源参数反演的区域冲击危险等级及畛域的判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目标区域空间坐标系建立及矿震数据筛选;(2)建立目标区域冲击危险等级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强度指标Q和离散度指标H;(3)根据下式计算目标区域冲击危险等级的评估指标值D;(4)根据目标区域冲击危险等级的评估指标值D判断目标区域的冲击危险等级,D值越大危险等级越高;(5)根据震源中心与巷道间的最近距离及与震源半径的关系判断冲击危险畛域,根据目标区域危险等级和畛域制定预防对策。本发明综合利用震源参数进行冲击危险等级及畛域预测,所得结果便于现场实施,本发明建立的方法还具有物理意义明确,适于编程实现智能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53743.2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源震动波CT反演的顶板爆破卸压效果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工作面开采情况确定CT探测反演区域,并对顶板爆破前被动源进行筛选与反演条件判别,对符合条件的被动源进行CT反演,获得顶板爆破前的波速分布;接着对波速异常区进行顶板爆破卸压记录数据,采用相对定位算法对爆破后被动源进行定位,再对主动源及被动源进行主被动双源CT反演;最后根据顶板爆破前后CT反演结果,计算获得爆破区域的波速变化系数,评估顶板爆破的卸压效果;这种方法不仅可整体性、直观性评价顶板爆破区的卸压效果,还由于主动源的加入,反演时所需被动源数据大大减少,在保障反演精度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了反演周期,且其普适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3829.4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爆破震源波速CT反演结果的微震定位方法,首先在待开采工作面两侧的顺槽内均布置多个微震传感器,相邻两个微震传感器之间均开设顶板预裂爆破孔;之后对待开采工作面进行顶板预裂爆破,并将预裂爆破产生的震源作为主动源进行震动波CT反演,确定待开采工作面的波速分布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再记录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震信息,包括各个微震传感器接收到的微震波形和P波到时的数据;然后建立位移‑波速‑时间方程组,并将震动波波速CT反演结果带入方程组,求解各个传感器组合定位结果,对定位坐标进行多次求解,通过将异常定位数值剔除,确定中心坐标作为最终坐标点,进一步减小定位误差,保证微震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12431.X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T17/05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开拓、准备巷道煤柱区回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确定方法,确定回采工作面,采集煤层顶板上的岩石作为试样,得到实际地质环境下的地层岩石的实际参数;根据回采工作面附近的钻孔柱状图及实验确定的地层岩石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根据工作面初步回采计划开挖三维地质模型并记录不同停采线位置处的应力分布,导出应力云图和应力最大值;基于采动影响的煤柱稳定性理论,确定出满足采动影响下遗留煤柱保持稳定性所需宽度;基于回采工作面不同停采线位置的数值模拟应力分布结果和煤柱稳定性宽度理论计算值,结合回采工作面前期实际来压情况,综合确定出最优停采线位置。该方法能客观科学地确定出最优停采线位置。
-
-
-
-
-
-
-
-
-